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对于目前有一大部分学生满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厌学弃学、自制力差,沉溺于网络世界、荒废学业的现象,我深有感悟。因此,本人就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了解的现象,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学风建设的问题。
一、科学分析现象,探究原因所在
(一)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确存在诸多问题
在学习目的上,存在“混日子”的心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远大志向。在学习态度上,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平时不学习,考试交白卷;自制力差,整天沉溺于网络世界,乃至荒废了学业。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在学习纪律上,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学习能力上,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探讨和交流,缺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就目前的状况,想提高教学质量谈何容易。现在单元测验也好,期中、期末考试也好,几分、十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我们不妨看一下每年各校的中考成绩,总分900分,有多少所学校的平均分超过400分,有多少学生的平均分在200分以下。这样的成绩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教师教风、教学条件等都影响着学风建设。不少学校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学设施的改善与课堂教学改革矛盾突出;学生学习资源偏少,自主学习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教师因素。“学”取决于“教”。学风是教师治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人格魅力等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学风是教风的积淀和转化。目前部分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教书与育人脱节。少数教师缺乏责任感,只“授课”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出现“管教不管学”的现象。(2)欠缺敬业精神。缺少对教学改革的参与意识,本职工作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片面的社会舆论、缺失的评价导向、负面的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校园,成为部分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4.学生因素。(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动力不足,人生方向不明确。(2)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对待所学科目,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
二、从严从实治学,创建良好氛围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追求卓越,以一流人才标准引领一流学风建设。当前,世界一流学校普遍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并举。在这方面,我们应以一流学校为标准,坚守以法、以规建设优良学风。开展深入实施课堂改革计划、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一系列行动,重构和优化教师、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以高标准来引领和推动学生勤奋、严谨、求真、创新学风的养成。
2.育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校要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3.端正教风,建设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教风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良好的教风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教育学生,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以教风影响学风。
4.建章立制,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优良学风,不仅需要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严格的规范管理。学校要在教学运行管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由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学习、生活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努力把建设一流学风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中,以学风建设的新成效,为建设一流学校提供重要保障。
三、深化课堂改革,建立良好机制
学校应通过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机制,这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学校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方面有所提高与发展。这既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有助于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文化建设,倡导人文教育
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不能急功近利,应充分发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相信良好的学风一定会形成,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
一、科学分析现象,探究原因所在
(一)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确存在诸多问题
在学习目的上,存在“混日子”的心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远大志向。在学习态度上,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平时不学习,考试交白卷;自制力差,整天沉溺于网络世界,乃至荒废了学业。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在学习纪律上,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学习能力上,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探讨和交流,缺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就目前的状况,想提高教学质量谈何容易。现在单元测验也好,期中、期末考试也好,几分、十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我们不妨看一下每年各校的中考成绩,总分900分,有多少所学校的平均分超过400分,有多少学生的平均分在200分以下。这样的成绩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教师教风、教学条件等都影响着学风建设。不少学校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学设施的改善与课堂教学改革矛盾突出;学生学习资源偏少,自主学习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教师因素。“学”取决于“教”。学风是教师治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人格魅力等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学风是教风的积淀和转化。目前部分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教书与育人脱节。少数教师缺乏责任感,只“授课”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出现“管教不管学”的现象。(2)欠缺敬业精神。缺少对教学改革的参与意识,本职工作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片面的社会舆论、缺失的评价导向、负面的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校园,成为部分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4.学生因素。(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动力不足,人生方向不明确。(2)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对待所学科目,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
二、从严从实治学,创建良好氛围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追求卓越,以一流人才标准引领一流学风建设。当前,世界一流学校普遍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并举。在这方面,我们应以一流学校为标准,坚守以法、以规建设优良学风。开展深入实施课堂改革计划、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一系列行动,重构和优化教师、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以高标准来引领和推动学生勤奋、严谨、求真、创新学风的养成。
2.育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校要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3.端正教风,建设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教风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良好的教风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教育学生,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以教风影响学风。
4.建章立制,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优良学风,不仅需要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严格的规范管理。学校要在教学运行管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由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学习、生活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努力把建设一流学风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中,以学风建设的新成效,为建设一流学校提供重要保障。
三、深化课堂改革,建立良好机制
学校应通过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机制,这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学校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方面有所提高与发展。这既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有助于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文化建设,倡导人文教育
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不能急功近利,应充分发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相信良好的学风一定会形成,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