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材空间 发挥学生潜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可通过诵读积累、唤醒激趣、感悟运用、学习创造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潜能。
  [关键词]古诗词 运用 教材空间 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特殊任务: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抓住小学生积累的黄金时段,来扩展他们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审美情趣。
  一、诵读积累
  从三年级起,我就把每个学生引进了古诗词的大门。每天,我会抓住每节课前的三分钟预备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诗词。刚开始,我每周选一首古诗抄在小黑板上,并给生字注上拼音,由当天的值日生领读。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读顺,再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然后让他们把诗抄在自己的学诗本上,回家复习、背诵。每初学一首诗词,我就会利用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讲述诗意。当学生形成习惯后,我又增加诵读量,每周两首。我还告诉学生可翻阅诗词读本、借助诗词的注释来读懂诗词。
  通过三年持之以恒的自学,学生除了课本上要求学的诗词外,还学会了100多首诗词,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希”的汉乐府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郭沫若的“天上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了无数的街灯”到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学生在诗词的世界里徜徉,充满了情趣,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活力。他们体验着诗中美的情怀,品味着语言的精华,感受着言简意赅的文风,汲取着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唤醒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趣。为了让学生由“要我读”的情绪转化为“我要读”的自主寻求,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自学诗词的情况进行抽查,并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我。如在学习《咏柳》时,我要求学生朗读描写春天的古诗,他们兴趣盎然,有声有色地读起来。其中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颂春,有“流连戏蝶时时舞”的闹春,有“花落知多少”的惜春,等等。学生的朗诵,犹如一幅幅风景各异、色彩绚丽的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在诵读中品味着无限的春光,享受着春天的美。
  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诗词学习。如在“听一听”活动中,我播放诗词乐曲《谓城曲》《满江红》等给学生听,让他们去欣赏古诗词优美的旋律;在“讲一讲”活动中,我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词编成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演一演”活动中,我把古诗词改编成话剧,让学生来演;在“画一画”活动中,我举办古诗词画展,让学生把寓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写一写”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散文。这些听、说、演、画、写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的舞台,把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动力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自学诗词的兴趣。
  三、感悟运用
  学生学了这么多的诗词,享受到了美的乐趣,丰富了语言材料。但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把积累、欣赏、理解、感悟和内化、运用联系起来,主动地吸收语言,这才是目的。因此,在要求学生诵读、背诵、积累的同时,我积极创设运用的机会,让学生记诵、吸收,做到“不会作诗也会吟”,让积累的语言活起来。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地把学生学过的古诗词引用到语言中。如谈到红叶似火的香山,我引用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句,并向学生推荐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教师的示范,成了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的动力。
  四、学习创造
  学生对古诗词是信手拈来,教师也不断激趣、鼓励,从而开启了良性循环,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用越爱用。诗词的感情在学生的心中激荡,诗词中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涌动,想象在奔放,思路在纵横,自然而然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作的潜能。学生们常常会写上一首小诗,献给老师、同学,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怀。
  学生初学写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会注意扬长避短。首先,给他们送去赏识,送去赞美。然后,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但绝不包办代替,而是给学生自改的空间。有时,我还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互启发、多向交流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在日积月累中,诗词中的智慧、情操、风格、精华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古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启迪了学生的创作心智,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惧怕写话,不知如何写话,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错误百出,而对于农村小学的低年段学生,这些现象就显得更为突出。究其成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低年段的学生识字量少,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籍有限,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许多学生没有从心底真正地对写话产生兴趣,仅仅是把完成写话当作完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写话的畏难情绪较为严重。因此,寻找并发现一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话能
在新课程精神的指引下,数学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往枯燥、机械、生硬的数学教学正变得生动有趣,以往的纯接受式的学习正逐渐被发现、探究和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所代替,在趣味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有了数学成就感。  数学成就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从而获得成功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当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成就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变浓,学习就会更有劲头,
教育公平是人们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历来受到广泛关注。课堂教学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实践领域,其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因此,关注课堂教学公平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理解  1.现实的解读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思想:相同的就是公平的。认为教师给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学生则利用这种机会,从而取得较高的成就。表面上是给了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直到听了八巨中心小学苏娟老师的译林牛津六年级下册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这节英语课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具体的了解。苏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听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应变能力的至关重要。细细品味这节课,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聋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存在着对事物感知浮于表面、以自我为中心、抗诱惑力较差等问题。因此,抓住一、二年级这个行为习惯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力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意外”,“意外”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其特有的精彩之处。  【案例一】  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思路进行音乐课的一个环节——体态律动游戏:学生分组模仿小兔子、小青蛙等会跳的动物,合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律动。突然,有个学生伸直两只胳膊吐
[摘 要]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学使命。其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品德课堂演绎必须多样化、情感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 演绎 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6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三二六”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三二六”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三二六”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当今的美术教坛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练”的“讲——听——练”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运用通俗的教学语言,授之于学生的听觉系统,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练习、创作的目的。它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然而,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学生获取艺术灵感的方式是多途径的、立体化的。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故而仅凭此种授业方式,难以适应不同的授课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不同
借班上课指的是教师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上课环境,给一批素不相识的学生上课,师生彼此之间不熟悉亦不了解,与常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别。无疑,这给执教者和学生都增加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听课人数的增加。  听课教师人数多,少则十几,多则几百上千。课堂上众多听课教师间点评交流时的议论纷纷会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干扰学生学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上课地点的变换。  借班上课大多安排在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