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意识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内在契合性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识,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问题性的主体意识和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过程和效果都具有内在契合性,即问题意识对于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以及对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在契合性
  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也明显提高,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也提出了新的需要和要求。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思政课问题教学范式,是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一、问题意识内涵厘析
  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培根是实验科学的鼻祖,他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培根的成功就是他抓住了那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题。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在更高的境界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且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思考、探究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主体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倾向。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识,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问题性的主体意识和心理状态。
  信息时代需要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科技发展,尤其有了电脑做信息的存储器和计算器后,人类便不再忙于积累知识和计算数据。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和人力做什么?回答只有一句话:寻找问题,储存问题,思考问题。素质教育需要在培养问题意识上下功夫。问题意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也需深入探究。
  二、问题意识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内在契合性
  问题意识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过程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性,就是问题意识对于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以及对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学生的就业心态较为强烈,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意识不到人文教育对自身道德情操和品格提升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态较为浮躁。他们甚至普遍认为学习思政课没什么用途,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学习主体性也得不到发展。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求,对于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只是要一般地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把基本的着眼点放在学生主体的培养上,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生主体培养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教育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强调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一种具有探究与反思的主体性学习理解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院校思政课教学中,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同时,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社会生活及实际问题的联系,强调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和研究探讨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教学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进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平等互助、尊重他人思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
  2.问题意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主体性发挥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政课教师主体的问题意识薄弱,往往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教师简单地成为了思政课教材的“传声筒”,从而扼杀了思政课教学的生命力和教师的主体性发挥。
  思政课教师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而且可以引导思政课教师围绕教学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彰显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魅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达到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3.问题意识有利于促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融合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是思政课教学主体之间对话融合的结果。所谓对话,就是主体之间基于一个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平台上进行的一种思想和语言上的真实交流与沟通。对话融合,就是通过对话而达成理解和共识的意思。
  显然,思政课教学中对话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围绕思政课教学相关的问题而展开的,“问题”是“对话”的核心。“对话”通常与“独白”和“灌输”相对应,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所盛行的也正是独白式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所注重的往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学习、认知和记忆,受教育者通常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不能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不能得充分发挥。在思政课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是思政课教学主体(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尊重、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围绕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中介进行的话语、思想、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旨在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识,从而促进教学主体(主要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素质的提升。
  总之,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问题对话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思政课的独白式或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超越与发展,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2]陈殿林.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7).
  [3]王德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02).
  [4]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5).
  [5]柳菊兴.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J].理论月刊,2005(10).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在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或修理中,对数控轴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半闭环系统建立机床原点至关重要.文章通过作者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机床原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调整与修复的经
[摘要] 本文采用2007年深,沪两市证券交易所30家房地产公司的9个主要财务指标数据为样本,利用MINITAB来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利用所有的9个财务指标,难免出现信息的重叠,而利用因子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房地产 因子分析 财务指标 MINITAB    一,因子分析简介    多元统计分析处理的是多变量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
每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十大涉税违法案件中,都至少有一半以上属于制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发票的发票违法案件,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制度设计上旨在加强财务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发票制度与现行如此猖獗的假发票案件有何关系?除了发票税收制度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导致发票违法犯罪的问题呢?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求证真正经济活动事项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惟有对照货币资金的真实往来和实际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