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我们学校也配置了2个多媒体教室,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效,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插上翅膀。我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获得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自身素质,练就电教基本功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这个“新角色”的职能更趋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备现代的基本功,就是电教基本功。即“两种理论,两个设计,五项操作”。两种理论就是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两个设计就是会教学设计,会教学软件设计;五项操作指“编”——会编写电教教案、电教流程图,“演”——会进行各种媒体的操作演示,“导”——会选择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教学过程,“练“——会收集各种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训练,培养学生能力,“馈”——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反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征,采取直观教学法,把枯燥的道理变成内容丰富的图像,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1、自制软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电教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例如《现代信使》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同学们欣赏古诗《秋思》,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代有很多时候是通过书信来传情达意的。然后提问:在现代,我们传递亲情和友情,互相沟通,都有哪些途径和手段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2、精选资料,突破重点,明理悟道。
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依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是什么,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中,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3、音像感染,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激情,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激发其道德情感,使认识得到升华,产生正确行为的内驱力,为转化为道德行为奠定情感基础。激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束鲜花,可以是一封电子邮件……在《爱心伴我成长》的教学中,课堂行将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我爱我的家》,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许多学生眼含泪花,跟着乐曲一起高歌。
4、摄制特写,指导辨析,知行統一。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对错美丑,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比如,在讲《共同的责任》一课时,我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我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水之间如痴如醉时,我随即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酒瓶、鞋子、垃圾等生活杂物。我给学生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学生“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强烈情感。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的目的。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对提高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使用中,只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多媒体教学就会为《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插上翅膀,使我们德育工作走出照本宣科,走进多彩生活!
一、提高自身素质,练就电教基本功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这个“新角色”的职能更趋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备现代的基本功,就是电教基本功。即“两种理论,两个设计,五项操作”。两种理论就是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两个设计就是会教学设计,会教学软件设计;五项操作指“编”——会编写电教教案、电教流程图,“演”——会进行各种媒体的操作演示,“导”——会选择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教学过程,“练“——会收集各种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训练,培养学生能力,“馈”——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反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征,采取直观教学法,把枯燥的道理变成内容丰富的图像,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1、自制软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电教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例如《现代信使》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同学们欣赏古诗《秋思》,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代有很多时候是通过书信来传情达意的。然后提问:在现代,我们传递亲情和友情,互相沟通,都有哪些途径和手段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2、精选资料,突破重点,明理悟道。
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依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是什么,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中,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3、音像感染,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激情,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激发其道德情感,使认识得到升华,产生正确行为的内驱力,为转化为道德行为奠定情感基础。激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束鲜花,可以是一封电子邮件……在《爱心伴我成长》的教学中,课堂行将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我爱我的家》,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许多学生眼含泪花,跟着乐曲一起高歌。
4、摄制特写,指导辨析,知行統一。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对错美丑,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比如,在讲《共同的责任》一课时,我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我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水之间如痴如醉时,我随即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酒瓶、鞋子、垃圾等生活杂物。我给学生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学生“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强烈情感。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的目的。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对提高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使用中,只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多媒体教学就会为《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插上翅膀,使我们德育工作走出照本宣科,走进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