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园会的会址最北端,半山腰位置,四个看似各自独立的展馆,像一片片花瓣,聚拢在一起。如果从不远处的观景台俯瞰,仿佛一朵盛开的月季花。月季是青岛的市花,而承载这一设计理念的建筑,正是世园会的主题馆。这个从月季花的花朵中汲取了灵感的建筑,让青岛与世园会有了一个完美的嫁接。
历届世园会,主题馆作为展会主题的主要承载者,往往匠心独运,担当着标志性建筑物的角色。青岛世园会的主题馆也不例外。
不同的展馆,不同的主题
青岛人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
在1号馆第一层的中厅(5号区),幕墙上大小不一的显示屏上,循环上演着青岛人的生活,这里要展示的主题就是“青岛人的一天”。下面的芦苇荡,似乎在告诉参观者这座城市原本是一个小渔村,人们的生活也是日出而渔、日落而归。那些早已熟悉了现代青岛人用塑料袋拎着啤酒回家,喝啤酒、吃蛤蜊的生活的人们,也许会在这里看到以前青岛人不一样的生活。
1号馆入口处的电子导览设备上,清晰地标注着该馆三层的走线导览。第一层展示自然,由“天降繁华区”、“天工造化区”、“踏海寻梦区”、“观海听潮区”和“青岛人的一天”组成;第二层讲述文化,包括了“轴心时代”、“齐鲁智者”和“多样文化”;第三层体现未来,主要是“青岛的海洋梦——中国梦”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岛世园会主题馆馆长王轶强向本刊记者介绍,天降繁华区由1万朵花形成了一个穹顶;天工造化区通过半环幕影院的视频,展现了青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踏海寻梦区和观海听潮区的主题都是海洋,其中青岛港的发展历程则在告诉人们,这个城市是因港而兴;青岛人的一天,展现的则是人们如何在自然中生活。
每一个区域和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展示主题,每一个展馆的主题也不一样。1号馆是自然生活馆,2号馆是360度碗幕影院,3号馆是花艺竞赛中心,4号馆是海尔智慧生活馆。四个展馆犹如相连的花瓣,但馆与馆之间却不都是互通的。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四个展馆共有8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在地下互通,但在地上,只有1号馆和2号馆相通,其他展馆各自独立。
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在青岛世园会的7大主要场馆中,把“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诠释得最好的展馆,无疑就是主题馆。
建筑依山而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没有丝毫的突兀感,这也正是青岛世园会主题馆区别于历届世园会主题馆的独特之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说过,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在王轶强看来,“将主题馆设置在世园会的最北端,也拉长了观众游览的距离,位置的选择非常科学。”
展馆的屋顶是种植屋面,植有草皮和花木,全部绿化覆盖。所以,这朵盛开的“月季花”,绽放的是绿色的花瓣。就位置和外观而言,整个建筑与百果山自然融合,带给人一种山水、建筑、景观和谐的美感。据主题馆设计师杨宁介绍,展馆顶部设计成飘带的形式,如同蜿蜒的黄河,正是这条“母亲河”孕育了齐鲁大地的文化。
作为主题演绎中心,1号馆对主题的诠释还体现在,它通过最先进的声光多媒体技术,PPT、多媒体视频、LED灯光、投影等技术,将青岛的历史文化、海洋文化、自然美景、生活风貌,以及齐鲁文化等更立体、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将“青岛印象”印在参观者的脑海中。
世园会最重要的就是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和花艺。3号馆作为时尚花艺馆,也将是花艺竞赛中心,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花卉展览和花艺竞赛。王轶强说,在世园会开园之后的184天时间里,时尚花艺馆将举办牡丹展、洋兰展、月季展、菊花展等10个主题11个项目的国际园艺竞赛,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园艺,与世界最先进的园艺技术相互交流。届时,这里将会百花齐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花的盛宴。
这一切都迎合着主题馆布局的两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将自然请回庭院”、“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宇宙的花园”。
高新技术汇集的中心
在青岛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采用了光学色彩原理的主题馆立面,会随着光照角度的变化,呈现出渐变的七色光彩。要实现这一效果,难度在于要测算好阳光的角度。
就建筑材料而言,主题馆采用的是地上钢结构、地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立面形式为双层幕墙加铝板,里面有两层玻璃丝棉,一层用于保温,一层用于吸音。这也让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体量庞大的场馆变得“轻盈”,“减轻了场馆的重量,而且立体感十足”。主题馆项目部的相关安装负责人介绍,“所有的钢结构材料都要根据设计原型,通过3D软件,做出三维效果的模型后,再对照模型铸造框架所需的钢材。”据悉,展馆主体共消耗钢材2000多吨。
除了建筑的外观,光的应用在主题馆内部也无处不在。据悉,整个主题馆30%的照明是靠太阳光,1号馆和3号馆也都采用“光导照明”,用特制的光导纤维,将外部阳光转入馆内。“引进来并不需要太阳能的储存和转化,也不需要灯泡,而是直接将太阳光拿到室内来用,这种照明占总量的三成,将大幅度降低场馆的照明耗电量。”
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认为,“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个空间:对外封闭,但通过光线在内部造成戏剧性效果。”所以,安藤忠雄在自己的建筑成名作《住吉的长屋》中,将自然还原成光、风、水、空气等元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了一个“微型的宇宙”。而承载着花卉展览和花艺竞赛任务的3号馆,无疑对光的应用也非常讲究。“通过光导照明,将光的折射聚集到一个发光容器中,然后散射到场馆里,节电、节能。”王轶强说,这也是当今建筑领域的新技术。
作为创新点最集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场馆之一,主题馆也是多种高新技术汇集的中心。
高12米、直径约37米、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360度碗幕影院,有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直接的视觉冲击力。360度碗幕影院是主题馆的一大亮点,位于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2号馆,参观者只要站在传送带上,就可自动环绕一周,通过360度的环形帷幕与弧形碗幕,观看由宇宙、冰川、自然景观和花海等内容组成的相关影片。王轶强向记者说道,它的模式类似于上海世博会的沙特馆,但其技术难度并不亚于沙特馆所采用的相关技术,而且对于世园会来说,这是首次采用该技术。“碗幕将20多个投影仪由电脑屏幕拼接而成,而且要实现完全的无缝对接,技术难度非常高。”这种技术仿佛一下子让人联想到了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的制作模式。
在场馆构造内部,供水管线加上了中水处理设施,废水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虽然不能直接饮用,却可以用于花卉的浇灌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燃气三联供则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燃气。据了解,目前利用燃气发电,只是利用了燃气能量的约40%,而实现对尾气等的充分利用后,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
据悉,整个主题馆在设计和施工中,共引进了包括燃气三联供、光导照明、雨水利用系统等在内的50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也由此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这个由青岛建筑设计院和荷兰UN Studio事务所合作设计完成的主题馆,从设计、施工到2013年10月份竣工,耗时近两年的时间。这朵盛开的“月季花”也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集中展示世园主题的主要平台和标志性建筑物。它无处不在地展示着“让生活走进自然”的理念,通过科技的“梦幻”和花卉的“灿烂”带给人们更真切的自然体悟和不一样的世园体验。
历届世园会,主题馆作为展会主题的主要承载者,往往匠心独运,担当着标志性建筑物的角色。青岛世园会的主题馆也不例外。
不同的展馆,不同的主题
青岛人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
在1号馆第一层的中厅(5号区),幕墙上大小不一的显示屏上,循环上演着青岛人的生活,这里要展示的主题就是“青岛人的一天”。下面的芦苇荡,似乎在告诉参观者这座城市原本是一个小渔村,人们的生活也是日出而渔、日落而归。那些早已熟悉了现代青岛人用塑料袋拎着啤酒回家,喝啤酒、吃蛤蜊的生活的人们,也许会在这里看到以前青岛人不一样的生活。
1号馆入口处的电子导览设备上,清晰地标注着该馆三层的走线导览。第一层展示自然,由“天降繁华区”、“天工造化区”、“踏海寻梦区”、“观海听潮区”和“青岛人的一天”组成;第二层讲述文化,包括了“轴心时代”、“齐鲁智者”和“多样文化”;第三层体现未来,主要是“青岛的海洋梦——中国梦”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岛世园会主题馆馆长王轶强向本刊记者介绍,天降繁华区由1万朵花形成了一个穹顶;天工造化区通过半环幕影院的视频,展现了青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踏海寻梦区和观海听潮区的主题都是海洋,其中青岛港的发展历程则在告诉人们,这个城市是因港而兴;青岛人的一天,展现的则是人们如何在自然中生活。
每一个区域和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展示主题,每一个展馆的主题也不一样。1号馆是自然生活馆,2号馆是360度碗幕影院,3号馆是花艺竞赛中心,4号馆是海尔智慧生活馆。四个展馆犹如相连的花瓣,但馆与馆之间却不都是互通的。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四个展馆共有8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在地下互通,但在地上,只有1号馆和2号馆相通,其他展馆各自独立。
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在青岛世园会的7大主要场馆中,把“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诠释得最好的展馆,无疑就是主题馆。
建筑依山而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没有丝毫的突兀感,这也正是青岛世园会主题馆区别于历届世园会主题馆的独特之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说过,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在王轶强看来,“将主题馆设置在世园会的最北端,也拉长了观众游览的距离,位置的选择非常科学。”
展馆的屋顶是种植屋面,植有草皮和花木,全部绿化覆盖。所以,这朵盛开的“月季花”,绽放的是绿色的花瓣。就位置和外观而言,整个建筑与百果山自然融合,带给人一种山水、建筑、景观和谐的美感。据主题馆设计师杨宁介绍,展馆顶部设计成飘带的形式,如同蜿蜒的黄河,正是这条“母亲河”孕育了齐鲁大地的文化。
作为主题演绎中心,1号馆对主题的诠释还体现在,它通过最先进的声光多媒体技术,PPT、多媒体视频、LED灯光、投影等技术,将青岛的历史文化、海洋文化、自然美景、生活风貌,以及齐鲁文化等更立体、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将“青岛印象”印在参观者的脑海中。
世园会最重要的就是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和花艺。3号馆作为时尚花艺馆,也将是花艺竞赛中心,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花卉展览和花艺竞赛。王轶强说,在世园会开园之后的184天时间里,时尚花艺馆将举办牡丹展、洋兰展、月季展、菊花展等10个主题11个项目的国际园艺竞赛,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园艺,与世界最先进的园艺技术相互交流。届时,这里将会百花齐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花的盛宴。
这一切都迎合着主题馆布局的两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将自然请回庭院”、“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宇宙的花园”。
高新技术汇集的中心
在青岛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采用了光学色彩原理的主题馆立面,会随着光照角度的变化,呈现出渐变的七色光彩。要实现这一效果,难度在于要测算好阳光的角度。
就建筑材料而言,主题馆采用的是地上钢结构、地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立面形式为双层幕墙加铝板,里面有两层玻璃丝棉,一层用于保温,一层用于吸音。这也让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体量庞大的场馆变得“轻盈”,“减轻了场馆的重量,而且立体感十足”。主题馆项目部的相关安装负责人介绍,“所有的钢结构材料都要根据设计原型,通过3D软件,做出三维效果的模型后,再对照模型铸造框架所需的钢材。”据悉,展馆主体共消耗钢材2000多吨。
除了建筑的外观,光的应用在主题馆内部也无处不在。据悉,整个主题馆30%的照明是靠太阳光,1号馆和3号馆也都采用“光导照明”,用特制的光导纤维,将外部阳光转入馆内。“引进来并不需要太阳能的储存和转化,也不需要灯泡,而是直接将太阳光拿到室内来用,这种照明占总量的三成,将大幅度降低场馆的照明耗电量。”
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认为,“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个空间:对外封闭,但通过光线在内部造成戏剧性效果。”所以,安藤忠雄在自己的建筑成名作《住吉的长屋》中,将自然还原成光、风、水、空气等元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了一个“微型的宇宙”。而承载着花卉展览和花艺竞赛任务的3号馆,无疑对光的应用也非常讲究。“通过光导照明,将光的折射聚集到一个发光容器中,然后散射到场馆里,节电、节能。”王轶强说,这也是当今建筑领域的新技术。
作为创新点最集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场馆之一,主题馆也是多种高新技术汇集的中心。
高12米、直径约37米、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360度碗幕影院,有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直接的视觉冲击力。360度碗幕影院是主题馆的一大亮点,位于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2号馆,参观者只要站在传送带上,就可自动环绕一周,通过360度的环形帷幕与弧形碗幕,观看由宇宙、冰川、自然景观和花海等内容组成的相关影片。王轶强向记者说道,它的模式类似于上海世博会的沙特馆,但其技术难度并不亚于沙特馆所采用的相关技术,而且对于世园会来说,这是首次采用该技术。“碗幕将20多个投影仪由电脑屏幕拼接而成,而且要实现完全的无缝对接,技术难度非常高。”这种技术仿佛一下子让人联想到了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的制作模式。
在场馆构造内部,供水管线加上了中水处理设施,废水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虽然不能直接饮用,却可以用于花卉的浇灌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燃气三联供则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燃气。据了解,目前利用燃气发电,只是利用了燃气能量的约40%,而实现对尾气等的充分利用后,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
据悉,整个主题馆在设计和施工中,共引进了包括燃气三联供、光导照明、雨水利用系统等在内的50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也由此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这个由青岛建筑设计院和荷兰UN Studio事务所合作设计完成的主题馆,从设计、施工到2013年10月份竣工,耗时近两年的时间。这朵盛开的“月季花”也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集中展示世园主题的主要平台和标志性建筑物。它无处不在地展示着“让生活走进自然”的理念,通过科技的“梦幻”和花卉的“灿烂”带给人们更真切的自然体悟和不一样的世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