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是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前提,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也最为突出。
其次,要保护好民族文化多样性。汉民族作为中国的主族,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但是我们不能把汉文化当成中华文化的全部,忽视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比重,同样也不能把本民族文化区别于中华文化,缺乏对中华文化认同,这样以点概面都是不对的。
再次,要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是个庞大的民族体系,要让各民族之间更好的融合发展,必须对不同的民族产生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之间最深层次的认同,它可以促进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建设,增强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认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汹涌的气势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比如:传统工艺制作的民族蜡染,在农村地区仅作为群众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品,民族的文化只停留在本民族内部需求之中。而经过市场的引入,通过设计师的再创造,民族蜡染就能成为民族元素融入到广大的市场经济中,以其獨特的形态呈现在世人眼前,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市场,满足世界人民对美的需求,使传统工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外界对蜡染工艺蕴含的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更有利于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
其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言,多样的民族文化,决定着我们在实施传承和发展的同时,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在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避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我们需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在上述关系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确保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例如:民族传统刺绣是一项十分精美的民间技艺,曾经作为必需品点缀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一个民族的刺绣工艺和图案都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外来订单在肯定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的同时弱化了民族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刺绣的图案、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化和通俗化,造成民族传统刺绣独特性和文化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所以,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所生存的民族,当全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和发展其文化,历史累积的文明才得以更好的延续。
总之,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作者单位:贵州省榕江县文化馆)
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是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前提,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也最为突出。
其次,要保护好民族文化多样性。汉民族作为中国的主族,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但是我们不能把汉文化当成中华文化的全部,忽视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比重,同样也不能把本民族文化区别于中华文化,缺乏对中华文化认同,这样以点概面都是不对的。
再次,要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是个庞大的民族体系,要让各民族之间更好的融合发展,必须对不同的民族产生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之间最深层次的认同,它可以促进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建设,增强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认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汹涌的气势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比如:传统工艺制作的民族蜡染,在农村地区仅作为群众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品,民族的文化只停留在本民族内部需求之中。而经过市场的引入,通过设计师的再创造,民族蜡染就能成为民族元素融入到广大的市场经济中,以其獨特的形态呈现在世人眼前,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市场,满足世界人民对美的需求,使传统工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外界对蜡染工艺蕴含的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更有利于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
其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言,多样的民族文化,决定着我们在实施传承和发展的同时,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在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避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我们需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在上述关系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确保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例如:民族传统刺绣是一项十分精美的民间技艺,曾经作为必需品点缀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一个民族的刺绣工艺和图案都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外来订单在肯定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的同时弱化了民族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刺绣的图案、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化和通俗化,造成民族传统刺绣独特性和文化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所以,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所生存的民族,当全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和发展其文化,历史累积的文明才得以更好的延续。
总之,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作者单位:贵州省榕江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