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模式 培养学生思维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教学应尽量再现其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追溯学家思考、研究的源头,从中吸取设计思想的营养。对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实验结论上的重复性,而是突出师生在实验思想上的探索性,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创新实验模式,以此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通过变换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变换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变换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和启发探索问题,并通过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是十分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变换实验模式培养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31-02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探究,需要实验。在科学实验中,通过不断变换实验器材、操作方式、实验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因为如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在实验教学的“变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现诉诸笔端,以其抛砖引玉。
  
  1 变换器材组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探究某个问题,往往有许多方法与途径。实验,是探究问题最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之一。要实验,先要设计方案,设计不同的方案,选择器材自然也不同,况且,为学生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更换器材,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多途径检验真理,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更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鉴别食盐水和酒精溶液这二瓶无色液体,就问题本身而言,难度并不大,但作为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多角度设计思维能力出发,为学生提供多种设计方案的器材,让学生设计出尽可能多方案。教师可提供如下器材: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酒精、食盐水、硝酸银、火柴、新鲜萝卜片。实际活动中,有的组选择食盐水、酒精从溶液的挥发性这一物理特性加以区别;有的组选用食盐水、酒精、试管和硝酸银实验,根据食盐水与硝酸银的特殊反应现象,从化学性角度区分;有的组选择火柴、酒精、食盐水、烧杯从酒精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区分;此外,也有的组选择新鲜萝卜片、食盐水、酒精、小烧杯实验,从生物特性方面,利用生物细胞对溶液吸水失水现象的角度设计。显然,学生选用不同的器材组合,设计出诸多出乎教师意料的方案,区别物质的角度尽管不同,但达到的目的却是相同的。
  实验教学中,如能经常性地培养学生自主选材、自创设计方案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欲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符合新课标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要求。通过变换器材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测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教师可提供给学生弹簧秤、烧杯、水、金属块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利用这些器材的不同组合,设计出了多种方案:(1)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测浮力大小;(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测浮力;(3)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间接测量浮力大小。平时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多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设计、研究同一问题,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科学探究中,学生提供三种或四种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途径,比每个问题采用一种方法解决三四个问题的能力要强的多,它是思维高度集中的体现,是科学知识深化与活化的应用,是对全面观点分析问题和多度设计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2 变换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式,即“启发+问答+操作”的单向教学信息传输通道,让学生按照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轨道”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操作方式,由于是在极其狭窄的单线性思维空间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和想象力,造成了思维的被动、狭窄及惰性。若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性实验改为操作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独创性思维。
  2.1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问题,按课程设计要求,教师只做演示即可。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周围偏转幅度不大,尤其对坐在后面的学生来说,更难观察到实验现象。况且,整个演示过程不过几分钟,易给学生留下走马观花的印象,更有学生误以为实验操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即便是最简单的实验,在设计思考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倘若不变换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就很难得以引发并解决,学生的思维会永远被束缚在教师狭隘的空间里,学生引发的新问题、解决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维都将被遏制在萌芽状态,怎能激起科学探究的新思维“浪花”?因此,实践中,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往往能暴露出学生许多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对与错,都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反映。因为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思考方式等都不相同,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要求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忽视学生个体思维差异,对学生独创性思维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实践证明:将上述实验变演示为学生实验后,我惊奇的发现:有些组根本观察不到小磁针偏转现象;有些组做了一两次之后,待第二、三次再去做,再也看不到小磁针偏动现象,各种现象和问题都摆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培养了学生独创性思维。
  2.2 变“习题书面实验”为“实际操作实验”
  当然,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还可以在变叙述实验题为操作实验中进行。如:在烧杯内盛有9.8%的稀硫酸10g,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逐滴加入10%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的颜色将如何变化?再如:把一只“6V、3W”的小灯泡串联在6V的电源上,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如果再串联一只“6V、2W”的小灯泡,则原来的小灯泡亮度将如何变化?如果让学生纯粹计算、推理,固然能得出正确结论,但这种为做题而做题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感到学习既困难又枯躁乏味,学习没有劲头,更何言兴趣的激发和新思维的培养?如改教师演示或学生自主操作活动,学生的兴趣、思维活动将被极大激发激活。然后再做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学生也容易接受,便可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苦学为乐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将随之迸发。
  
  3 变换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一定范围中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公式化的方向进行思维。而发展性思维不受某种顺序和模式的约束,甚至有意摆脱固有模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教材原来方法、步骤,由模仿到创新,深化和内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独创性思维,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
  在做“用叶片作徒手切片,观察其结构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蚕豆叶,同时在讲台上准备青菜叶、菠菜叶等,首先教师实验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到方法和要求去完成。然后,教师又提出除蚕豆叶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植物的叶片可用来观察呢?这种情形下,有个别学生提出用青菜叶代替蚕豆叶。在教师的启发下,同时,学生还会指出:青菜叶易取材,不受季节限制,而且效果甚佳等优点,甚至提出改进切割片的方法,当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改变原来实验模式,甚至向权威挑战时,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思维模式,学生在这种思维影响下,才能攀登科学更高峰。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在教学《水》这一单元时,有关水的一些探究实验,教师并不需要在实验室里准备蒸馏水等器材让学生实验,可于前两天就组织外出考察当地水资源情况,选好一段典型性的河域,上课时组织对家乡的水资源提问,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解决问题,制定调查计划,明确分工。学生兴趣盎然,想到的方法很多,步骤也较细,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论,但学生这种科学探究发展性思维意识已增强了。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摆脱教材上实验模式的局限,使科学实验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性思维。
  科学离不开实验,离开实验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在达到同样实验效果情况下,变换实验方式、方法、器材等,激发学生探究志趣,拓展学生科学思维,使他们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科学素养,在实践中萌生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为了解本地高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制订控制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对县直1所高中学生进行了HBV感染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诊断治疗,会严重危及病人生命,但其临床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的。淀粉酶检测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常用实验室项目,但是其检测方法的
中国联通在家庭信息化市场上存在很多选择,但这也造成了困惑,在发挥融合优势这个大原则背后,还有许多执行层面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大潮下,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对于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在进行着,其中一些创新模式是值得其他教育单位学习和借鉴的。  1 教学模式的创新  1.1 开放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了,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国家政策允许大学生结婚后,大学生谈朋友,男女青年间发生性行为已是常见的、不争的事实。但不少大学生性知识、避孕知识缺乏,甚至仅有的一点也是道听途说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的阶段,心理障碍现象比较突出,掌握大学生军训中常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因此合理、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是体现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对控制耐药菌株增加和院内感染的发生有
本文针对电路分析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求解过程繁琐等特点,通过实例介绍了MATLAB在基本电路分析计算中的应用。改善了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小儿患上感时,多以全身不适、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局部卡他症状较轻。发热时体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