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90-01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期和塑造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典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好教学德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把握语文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对学生提升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德育方面,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语文教学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以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捞铁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位古代杰出工程师身上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了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语文教学情理交融,其德育的渗透性更强。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往往透露着理性哲思,学生能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恐龙的灭绝》和第七册课文《钓鱼的启示》时,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使教学达到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知寓人的效果。
二、找准德育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其德育内容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出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灵活地掌握德育的时机。
首先,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如赞美祖国壮美山河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富有爱国主义情操的《过零丁洋》《示儿》,歌颂了革命先辈慷慨就义、英勇捐躯的《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课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从一课一段、一词一句、一人一事入手,引起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入思考。
其次,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题材。小学生往往对故事性、趣味性强的课文感兴趣,如教学语文S版第二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在讲述人与自然关系中,不能刻板地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地加入一些形象的动作或者画面感强的语言描述。例如,当讲述到《春天来了》这一课时,教师范读句子“近了近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朗诵要有节奏而又有紧迫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再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通过对一种现象的赞扬或批评,让学生明确某一行为的对错。譬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了解蔺相如的宽容大量,而相比较之下,廉颇的嫉妒、小肚鸡肠是不值得学习的。另外,还要看到廉颇负荆请罪、知错能改的品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片面地看待一个人。
最后,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保持科学的态度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真理抱着敬畏的心态,敢于对伪科学说“不”。教师要通过介绍科学家事迹、讲述知识性文章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述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时,则可以用古今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和多媒体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而要科学正确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又充满着幻想,难免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和行为规范教育,以深化语文课堂的德育效果。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鼓励正确的做法,如提醒学生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及時表扬认真听课、坐姿端正的学生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实现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品格的引导和教育。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90-01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期和塑造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典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好教学德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把握语文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对学生提升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德育方面,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语文教学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以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捞铁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位古代杰出工程师身上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了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语文教学情理交融,其德育的渗透性更强。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往往透露着理性哲思,学生能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恐龙的灭绝》和第七册课文《钓鱼的启示》时,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使教学达到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知寓人的效果。
二、找准德育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其德育内容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出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灵活地掌握德育的时机。
首先,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如赞美祖国壮美山河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富有爱国主义情操的《过零丁洋》《示儿》,歌颂了革命先辈慷慨就义、英勇捐躯的《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课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从一课一段、一词一句、一人一事入手,引起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入思考。
其次,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题材。小学生往往对故事性、趣味性强的课文感兴趣,如教学语文S版第二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在讲述人与自然关系中,不能刻板地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地加入一些形象的动作或者画面感强的语言描述。例如,当讲述到《春天来了》这一课时,教师范读句子“近了近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朗诵要有节奏而又有紧迫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再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通过对一种现象的赞扬或批评,让学生明确某一行为的对错。譬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了解蔺相如的宽容大量,而相比较之下,廉颇的嫉妒、小肚鸡肠是不值得学习的。另外,还要看到廉颇负荆请罪、知错能改的品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片面地看待一个人。
最后,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保持科学的态度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真理抱着敬畏的心态,敢于对伪科学说“不”。教师要通过介绍科学家事迹、讲述知识性文章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述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时,则可以用古今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和多媒体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而要科学正确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又充满着幻想,难免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和行为规范教育,以深化语文课堂的德育效果。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鼓励正确的做法,如提醒学生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及時表扬认真听课、坐姿端正的学生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实现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品格的引导和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