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方式的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为推进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改革,设计了六种招生考试方式。对湖北省部分中职院校进行调研,分析几种招生考试方式的实现状况及考生的认同度,结合高职招生考试实际,得出几种招生考试方式的人数适当比例,以期推进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中职;高职;招生考试;比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19-03
  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教育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这些招生考试办法包括: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的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招生方法招生人数比例各应占多少份额才为科学合理呢?在湖北省职教中心的资助下,通过与部分中职院校的配合,课题组调研了湖北省境内部分中职院校,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湖北省境内共抽取了16所中职学校,涉及武汉、黄冈、恩施等5个地市。其中,公办学校15所,民办学校1所;6所学校由地级市人民政府举办,7所学校由县级人民政府举办,3所由行业企业举办;位于省城武汉市的学校3所,位于地级市的学校6所,分布于县城的学校7所。这16所中职学校共开设31个专业,在校生数总计37 830人。发放16份学校层面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份。在37 830人中,我们随机发放个人问卷14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 111份。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去向
  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2010—2012届毕业生去向问题,旨在探寻现实中中职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具体统计见表1。
  2010—2012年,16所学校毕业生共29 890人。其中,升入本科院校的有800人,占总人数的2.68%;升入高职院校的有9 546人,占总人数的31.94%;就业的有18 654人,占总人数的62.41%;其他有890人,占总人数的2.98%。从近三届毕业生去向来看,近63%的学生选择就业,入高职院校就读人数也较多,约占毕业生的32%。
  (二)往届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招考方式分析
  从调查统计看,2010-2012届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9 546人,我们对这类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获取有效数据为8 371份。进一步调查主要是了解他们升入高职时所选择的招生考试方式。目前中职升高职路径主要有: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8 371人招生考试方式具体统计见表2。
  从统计结果来看,中职生升入高职主要方式是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方式,有5 516人,占总人数的65.89%;中高职贯通招生1 203人,占比14.37%;技能考试为698人,占比8.34%;单独考试招生为475人,占比5.67%;综合评价为419人,占比5.01%;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为60人,占比0.72%。由此可见,当前,湖北省中职生升入高职最主要的方式是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其次是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高考。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由于启动晚,毕业生中单招学生提高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单独考试招生数据目前意义不大。另两种方式本来占比就很有限。
  (三)在校生毕业去向意愿分析
  探讨中职毕业生毕业去向意愿如何,对中高职衔接时升学比例确定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调查了中职在校生的毕业时意愿。我们分别调查了中职一年级学生3 913人,二年级学生5 167人,三年级学生5 031人,其毕业后去向意愿见表3。
  从统计来看,准备升入本科院校的有1 902人,占总人数的13.48%;想升入高职院校的有4 451人,占比31.53%;直接就业的有7 394人,占比52.40%。从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有过半学生准备直接就业,近三分之一学生想升入高职院校学习,近六分之一学生想升入本科院校学习。
  (四)毕业班学生对招生考试方式认同分析
  近几年,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方式不断改革,形成多渠道升学模式。那么,作为中职生,他们对这些升学方式认同情况如何呢?因此,我们调查了中职毕业班学生,对目前六种招生考试的认同度,具体见表4。
  从统计来看,2 482名学生对以高考为基础的招考方式进行了评价,非常认同比例为53.99%,一般认同为23.21%,不认同的比例为7.45%。对单独招生考试非常认同占比33.77%,一般认同占比51.48%,不认同占比为6.86%。对综合评价招生非常认同和一般认同度都较低,不认同度很高,占比高达70.77%。对技能考试招生,有50.34%的学生非常认同,一般认同也达到41.57%,不认同占比5.43%。对中高职贯通非常认同占比26.42%,一般认同达56.61%,不认同占比11.80%。对于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非常认同和一般认同分别为18.10%和13.68%,不认同为63.90%。综上所述,毕业班学生对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单独考试招生、技能考试招生和中高职贯通招生有较高的认同度,其中技能考试招生认同度最高,其次是单独考试招生和中高职贯通招生,而对综合评价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不认同度偏高。
  三、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中职生有近半数学生有升学愿望,但未得到充分满足
  就其意愿而言,有52.40%的中职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有13.48%的学生想升入本科学习,有31.53%的学生想升入高职院校学习。而前几届毕业生中,有62.41%的学生直接就业,升入本科院校的只有2.68%,升入高职院校的有31.94%。所以,在近一半的有继续学习意愿中职学生中,有近10%的学生没有实现自己的升学意愿而就业或改读高职了。学生想就读本科的意愿较强烈,在想升入本科学习的学生中仅有20%的学生实现了读本科的愿望。现在从中职录取学生读高职的比例与学生意愿大致相当。想读本科的最后改读高职,而与志愿读高职的学生改为就业的两个人数刚好抵消,以致读高职的学生与学生意愿两个比例接近,均为接近32%。   (二)对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方式认同,对其他方式也有较高的认同
  当前,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改革形式多样。据往届毕业生升入高职招考方式统计,学生升学的主渠道仍然是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占比65.89%;其次为中高职贯通招生,占比14.37%;再次是技能考试,占比8.34%;单独考试招生占比5.67%;综合评价占比5.01%;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占比0.72%。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技能考试招生认同度最高,其次是单独考试招生和中高职贯通招生,而对综合评价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认同度不高。
  四、政策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中职升高职实际,建议如下。
  第一,为满足中职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愿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应充许优秀高职院校开办应用技术本科专业。
  第二,扩大中职生升学比例,将升学率确定为毕业生数的45%。其中,升入本科比例为10%(普通本科占3%,高职本科占7%),升入高职专科比例为35%。
  第三,考虑历史原因,结合学生对升学方式的认同度,建议升学方式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方式为主,技能高考、单独考试招生等方式为辅。其建议比例见表5。如果弃除高考,就应加大技能高考(扩大推广面)和单独考试招生的比例,技能高考调至55%,单独招生考试调至30%。保留多种形式招生,让学生有更多次的考试机会较为科学。
  参考文献:
  [1]曹峤鹏.高职招生制度改革走向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谭斌,陈祥国,王金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招生考试制度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2).
  (责任编辑:付安莉)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our country has designed six kinds of entrance examin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som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Hubei province,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bout these different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s and candidates’ identification is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the examinees is probed into for each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 in hope of boosting the reform of the enrollment system.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rtion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学业评价领域因其评价理念和操作模式滞后以及工作过程评价的缺失,很难支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执于事实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两端的学业评价范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诊断和评价的要求。高职学业评价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进行,从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构成,都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进行重构和反思。  关键词:高职;学业评价
摘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不利局面的有效举措。本文根据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阐述了构建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
关于职业教育理论创新  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在教育思想层面,要体现对三个关键词的深刻把握:第一个词是“教育”,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个词是“职业”,这里讲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个词是“高等”,中国的职业教育有层次的区别。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解读,“教育”是本质定位,“职业”是特征定位,“高等”是层次定位。在教学思想层面,要体现对四个
摘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本研究以常州大学城为例,剖析兼职教师的来源,并基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揭示其蕴含的机理,科学厘清兼职教师的理念,提出设立兼职教师的管理机构和构建兼职教师数据库两个平台,制定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关注兼职教师的经济利益并采取“1 N”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源;机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是美国新兴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工具,其核心是围绕大学生在毕业取得某一层次学历时应具备的学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融合应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匹配性。本研究以学历资格框架中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其他学习领域的参照点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应用能力培养过程,提出了应用型学习的层次结构模型,包括阐述知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任务实践、构建
战争往往一触即发!围绕着“猎杀和反猎杀”这一主题,无数貌似柔弱的海洋动物们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计策”大比拼。  虚伪的合作  很明显,当寄居蟹的祖先发现藏到空螺壳里远比自己身上那片薄薄的盔甲防御效果更好时,它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为此,它不惜让腹部变得柔软,让某些胸足萎缩退化,甚至为了适合螺壳的形状,不惜扭曲自身。问题是,还有更可怕的对手,比如螃蟹,可以用粗壮的螯足夹裂螺壳!  于是,不知道从
近几年来,超迷你的豆丁海马已经成为潜水度假区里最受欢迎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水晶宫里的超级名模”。它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从现实社会到网络世界都刮起了一阵豆丁海马的旋风。那些痴迷于它的潜水客们,更是身体力行,戴着放大镜潜水,只为寻觅它的芳踪。  那么,豆丁海马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豆丁海马也被称为“侏儒海马”,体长约1~2.5厘米,不但是最迷你的海马,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小的脊椎动物。通常
摘要:按照培训时间进度的安排,把培训划分为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训中”是指集中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本文以培训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式,探讨了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对培训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追求卓越质量、内涵发展的时代诉求。工作室建设将“国家师培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需求”,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推动教师个人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工作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
摘要:《商品学》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将直接影响到以上专业的发展建设。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探讨《商品学》课程改革思路,以期不断提升《商品学》课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高职;商品学;课程教学;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