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辅助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很多中学配备了微机室、专用多媒体教室,建立电教中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打下了硬件基础。如何认识CAI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CAI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摆在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CAI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CAI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例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2)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2.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學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CAI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CAI优化高中物理实验
  
  1.化无形为有形,弥补抽象思维之不足。
  有的物理实验如:场(重力场、电场、磁场)无法直接看到,许多物理量的变化,如:磁通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也不能直接观察到。而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无形为有形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现在物理实验中看不到的电场、磁场的分布、磁通量的变化。
  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让学生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地在实验中进行探索。然后,在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再利用计算机动画再现实验过程,把实验中本来看不见的磁感线的分布及其变化展示在电脑屏幕上,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长,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一种颜色显示,而不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动画中当线圈(或导线)移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很快得出正确结论。
  2.变静态为动态弥补过程变化之不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最感困难的就是动态变化过程,而对这类问题物理教学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教师作出静态图进行分析。有些学生往往因缺乏良好的想象力,在这样的问题上容易形成思维障碍,从而使这类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地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整个的物理变化过程。
  例如,静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它表现为弹力、静摩擦力等力的动态变化。教师在黑板画出固定的受力图,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其各力的变化情况,但就是无法向学生展示各个力的具体变化情况和变化过程,通常依赖学生通过想象去进行推测。对这类问题,在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之后,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和解决这一难题。如利用Flash这个软件,制作“斜面、档板和球”的小课件。我们通过鼠标拖动旋转档板的角度位置,让学生观察各个相关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把原来学生难以想象的力的变化过程变成具体直观的画面。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很快纠正了原来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对这类三力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能很好加以理解应用。
  3.转不真为仿真,弥补实验条件之不足。
  计算机仿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先进方法,例如:模拟核试验、计算机模拟气象变化、模拟导弹运行轨迹、模拟桥梁受力情况,等等。合理使用这类计算机仿真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一种真正的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仅靠物理实验还不够,应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实验辅助,才能进一步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三、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功能的主要场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兴趣及求知欲,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1.利用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式教学。
  常规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应试目的,一般都把教学对象定在中等程度学生身上,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两头”,造成优秀学生“吃不饱”,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差的学生“消化不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局限于应试教育,不能因材施教,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人—机”交互式教学是指,计算机可利用学生各自的记忆及理解水平,及时地判别各个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随后据此向不同学生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利用计算机辅导教学。
  在计算机中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如果学校的计算机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则可在小范围内开展对某一课题进行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预先确定讨论题目,随后让学生上网自己寻找感兴趣的或自己不懂的内容,再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得到答案。当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这种方法为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集体合作精神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报》教学擂台栏目上几位校长和教师的几篇讨论“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孰优孰劣”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几位身居教学一线的领导和教师提出的观点、阐述的思想,让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回顾这些年我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的采用,多次听一些同行们讲课时所见到的教学手段的采用,我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诚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
对科学引文的研究与利用,将有助于开阔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视野,是对信息服务工作内容的推进,科学引文的研究与利用,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知识重组,可以对馆藏结构进行自测与优化,并
本文论述了人民科学运动和公众理解科学.文章的主干部分详细地描述了在全国的科学人口活动中提出来的某些简单的问题是如何在印度的科学公众理解方面推动持续不断的
会议
会议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Equiry Learning)法。他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
该文从科学园区的规律定性和模式多样性出发,分析了中国科学园区发展的基本态势。依据态势分析明辩了中国科学园区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和发展的战略阶段性,提出当前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说清“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物理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来说明“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好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引人入胜的奇闻趣事(如“学习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时,可以向学生简介“死海不死”的故事。)、饶有情趣的民风民俗(如讲“中国的民族”时,可以向学生简介一二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如讲“中国的旅游资源”时,可以简介长江三峡、黄山四绝等名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物理实验分为三类: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分组实验;三是课后小实验。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上为配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现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
信息素养是指主动和广泛地获取信息、熟练和正确地加工信息、高效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及时和准确地输出信息的一种人在信息处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是由后天教养和修养而形成的,在人与信息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人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是与具体的概念、规律、方法及理论相区别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