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密码”8: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中国的减贫奇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一个缩影
四川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坐落于此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民们进出村庄需要顺着800米高的悬崖绝壁连续攀爬17条218级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而天梯铺不到的地方,只能拽着杂草和树木过。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网络,没有稳定的供电。村民们住在一座座土坯房里,靠天吃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懸崖村”没有学校,村子里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读书,孩子们的求学和回家路充满了艰难和险恶。因为路途不便,孩子们每隔半个月才回一趟家。在轮流接送的家长保护下,孩子们背着沉沉的书包走崖壁,爬藤梯,回家的路每一次都要两个小时。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往山上的一条宽1.5米、总长度达2.8公里、2556级的钢梯建成。从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坚固安全的钢梯,村民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他一直牵挂在心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安全得不到保证,心情很沉重,也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钢梯,心里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虽然藤梯变成了钢梯,但出村一趟仍要两三个小时。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生活条件,2019年4月,昭觉县将“悬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好日子终于到了!2020年5月12日到14日,“悬崖村”告别悬崖了——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迁到昭觉县城周边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村民们的新房面积从25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配有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设施,以及配套的水、电和煤气。在他们的新家附近,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也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很快将交付使用。在此次搬迁中,政府统一给老乡们购置了免费的“四件套”(钢制的桌椅、碗柜、衣柜和床),同时还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添置“五件套”(沙发、电视、洗衣机、电视柜、茶几)。这一系列补贴政策,不仅仅是帮助走出大山的贫困户改善家居环境,更是鼓励他们逐渐转变生活方式,接触更多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
精准扶贫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因为易地扶贫搬迁,25岁的莫色日服第一次接触了网购,买了一台油烟机;20岁的加里,此前因为背着山货在悬崖天梯上直播而成为“网红”,进城做了“快递小哥”后,现在收入大涨几倍。
整体搬迁后,经过双向选择,约有30户家庭决定留在“悬崖村”,参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旅馆、接待游客。近年来,“悬崖村”逐步开发旅游资源,每年游客接近十万人次,为村庄创造了近1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介绍说,告别并不意味着永别,这个地方还是大家的家园。“悬崖村”将打造民宿、缆车接待游客,而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已经成为昭觉县的重要战略规划。
“悬崖村”的变化,只是中国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久久为功,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同期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辟精准扶贫新时代,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7年间减贫9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一种牺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一位白发老人在偷偷拭泪,他叫黄忠杰。他的女儿黄文秀,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牺牲在了扶贫的道路上,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至今还记得,2018年3月,他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刚一见面,我心里一下子咯噔了一下,怎么是个女孩子?”
在村里选择住处时,黄文秀主动提出就住在村部,说这样方便村民能随时找到她,但一开始,来找她的人并不多。
面对猜疑与拒绝,这个年轻的女孩有些手足无措,她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彼时的百坭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几近“空壳”。从进村开始,她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看到村民韦乃情的孙子快一岁了还没上户口,黄文秀便跑到镇上帮忙办理。得知贫困户梁家忠正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她立刻帮着争取相关政策。
就这样,驻村两个月后,黄文秀一步一个脚印,弄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最新情况,在日记里绘成地图。
想帮乡亲们挖掉穷根,还得靠发展产业,百坭村很适合种砂糖橘,黄文秀和村干部商议,推选种植大户班统茂当致富带头人,没想到却被他一口回绝。班统茂说:“村里的路相当难走,季节过了的时候,果子全部掉到地上,一个都卖不掉。”
黄文秀听完就往县里跑,先是申请修路资金,又到农业部门,请专家来给种植户们培训技术。
仅仅一年,百坭村砂糖橘产量就从6万斤飙升到50万斤。看着累累果实,班统茂兴奋之余,又开始为销售担忧。
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该采摘时,几位批发商空降般地出现在他面前。原来,黄文秀通过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联系买家,发布广告。这一年,跟班统茂一起干的村民,有4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一年多时间里,黄文秀学会了桂柳方言,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大家信赖她,都想跟着这位第一书记做更多的事情,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他们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又爱笑的女孩了。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的她永远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土地上。
像黄文秀一样,在这场史诗般的脱贫攻坚决战中,截至去年底,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的战场。祖国将铭记,这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中国的减贫奇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一个缩影
四川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坐落于此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民们进出村庄需要顺着800米高的悬崖绝壁连续攀爬17条218级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而天梯铺不到的地方,只能拽着杂草和树木过。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网络,没有稳定的供电。村民们住在一座座土坯房里,靠天吃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懸崖村”没有学校,村子里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读书,孩子们的求学和回家路充满了艰难和险恶。因为路途不便,孩子们每隔半个月才回一趟家。在轮流接送的家长保护下,孩子们背着沉沉的书包走崖壁,爬藤梯,回家的路每一次都要两个小时。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往山上的一条宽1.5米、总长度达2.8公里、2556级的钢梯建成。从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坚固安全的钢梯,村民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他一直牵挂在心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安全得不到保证,心情很沉重,也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钢梯,心里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虽然藤梯变成了钢梯,但出村一趟仍要两三个小时。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生活条件,2019年4月,昭觉县将“悬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好日子终于到了!2020年5月12日到14日,“悬崖村”告别悬崖了——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迁到昭觉县城周边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村民们的新房面积从25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配有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设施,以及配套的水、电和煤气。在他们的新家附近,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也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很快将交付使用。在此次搬迁中,政府统一给老乡们购置了免费的“四件套”(钢制的桌椅、碗柜、衣柜和床),同时还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添置“五件套”(沙发、电视、洗衣机、电视柜、茶几)。这一系列补贴政策,不仅仅是帮助走出大山的贫困户改善家居环境,更是鼓励他们逐渐转变生活方式,接触更多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
精准扶贫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因为易地扶贫搬迁,25岁的莫色日服第一次接触了网购,买了一台油烟机;20岁的加里,此前因为背着山货在悬崖天梯上直播而成为“网红”,进城做了“快递小哥”后,现在收入大涨几倍。
整体搬迁后,经过双向选择,约有30户家庭决定留在“悬崖村”,参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旅馆、接待游客。近年来,“悬崖村”逐步开发旅游资源,每年游客接近十万人次,为村庄创造了近1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介绍说,告别并不意味着永别,这个地方还是大家的家园。“悬崖村”将打造民宿、缆车接待游客,而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已经成为昭觉县的重要战略规划。
“悬崖村”的变化,只是中国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久久为功,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同期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辟精准扶贫新时代,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7年间减贫9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一种牺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一位白发老人在偷偷拭泪,他叫黄忠杰。他的女儿黄文秀,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牺牲在了扶贫的道路上,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至今还记得,2018年3月,他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刚一见面,我心里一下子咯噔了一下,怎么是个女孩子?”
在村里选择住处时,黄文秀主动提出就住在村部,说这样方便村民能随时找到她,但一开始,来找她的人并不多。
面对猜疑与拒绝,这个年轻的女孩有些手足无措,她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彼时的百坭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几近“空壳”。从进村开始,她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看到村民韦乃情的孙子快一岁了还没上户口,黄文秀便跑到镇上帮忙办理。得知贫困户梁家忠正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她立刻帮着争取相关政策。
就这样,驻村两个月后,黄文秀一步一个脚印,弄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最新情况,在日记里绘成地图。
想帮乡亲们挖掉穷根,还得靠发展产业,百坭村很适合种砂糖橘,黄文秀和村干部商议,推选种植大户班统茂当致富带头人,没想到却被他一口回绝。班统茂说:“村里的路相当难走,季节过了的时候,果子全部掉到地上,一个都卖不掉。”
黄文秀听完就往县里跑,先是申请修路资金,又到农业部门,请专家来给种植户们培训技术。
仅仅一年,百坭村砂糖橘产量就从6万斤飙升到50万斤。看着累累果实,班统茂兴奋之余,又开始为销售担忧。
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该采摘时,几位批发商空降般地出现在他面前。原来,黄文秀通过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联系买家,发布广告。这一年,跟班统茂一起干的村民,有4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一年多时间里,黄文秀学会了桂柳方言,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大家信赖她,都想跟着这位第一书记做更多的事情,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他们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又爱笑的女孩了。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的她永远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土地上。
像黄文秀一样,在这场史诗般的脱贫攻坚决战中,截至去年底,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的战场。祖国将铭记,这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