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其与EMMPR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的关系。

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4月间诊断为脑胶质瘤的标本68例,其中Ⅰ级4例,Ⅱ级17例,Ⅲ级23例,Ⅳ级24例。CD34/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双重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胶质瘤组织VM、EMMPRIN的表达,统计分析脑胶质瘤标本VM与患者临床资料、EMMPRIN表达的关系。

结果

本组68例胶质瘤标本中14例(20.58%)VM阳性;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VM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VM阳性率(Ⅰ级:0.00%;Ⅱ级:7.14%;Ⅲ级:28.57%;Ⅳ级: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之间V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阳性脑胶质瘤组织中EMMPRIN表达明显高于VM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8,P=0.004,平均秩次分别为7.5和41.5)。

结论

脑胶质瘤中存在VM,且与肿瘤病理分级、EMMPRIN表达水平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原发性犬颅脑爆震伤模型,观察早期应用体积分数为20%的甘露醇对实验犬的救治效果。方法成年雄性健康杂种犬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2只)、高剂量甘露醇治疗组(12只)、低剂量甘露醇治疗组(12只)。3组实验犬均建立颅脑爆震伤模型,伤后6 h起,高、低剂量甘露醇治疗组犬分别静脉滴注20%甘露醇1.0 g/kg、0.5 g/kg,以后每6小时追加1次,其他处理3组相同。比较3组犬伤后0、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面神经缺血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面神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0只)、面神经损伤组(简称损伤组,40只)及米诺环素组(40只)。显微手术阻断后2组大鼠鼓室段岩动脉建立大鼠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米诺环素组术后每天灌胃给予米诺环素60 mg/kg,假手术组和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讨TFP5(p35的一个裂解片段)特异性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5(CDK5)/p25活力后在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00 μg/L β神经生长因子将体外常规培养的PCI2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MPP+(0、100、200、300、400、600、800、1000 μmol/L)处理,应用CCK8法检
目的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裸小鼠(绿色裸小鼠)脑组织中EGFP的表达情况,为绿色裸小鼠的脑内移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自建的绿色裸小鼠Foxn1nu.B6-CAG-EGFP/SU为实验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主要器官组织/细胞和脑不同部位组织中EGFP mRNA表达水平,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全身主要器官组织和全脑不同层面组织中绿色荧光强度,应用
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存在复杂的神经病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机制,借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技术可观察到PD上述两种症状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协助临床诊断。本文现就PET技术在PD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目的通过分析脑室镜辅助下5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脑室镜在儿童脑积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4年5月分别采用5种脑室镜辅助手术方式(第三脑室造瘘术、第三脑室造瘘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脉络丛电灼术、脑室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透明隔造瘘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88例脑积水患儿,分析其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88例脑积水患儿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能否对抗H2O2刺激小胶质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对小胶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皂甙Rd组、H2O2组、人参皂甙Rd 10 μmol/L+H2O2组、人参皂甙Rd 20 μmol/L+H2O2组。空白对照组为小鼠小胶质细胞系N9细胞在CO2孵箱孵育24 h;人参皂甙Rd组应用20 μmol/L人参皂甙Rd处理N9细胞24 h; H2O2组应用700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