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艺术特征及其“中和”之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民族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渔舟唱晚》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征,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和”之美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与审美情趣相一致。改编之后的《渔舟唱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作品结构复杂且具有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本文从《渔舟唱晚》的艺术特征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和之美”两个方面解读这首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特征。
  【关键词】《渔舟唱晚》 艺术特征 传统 中和
  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音乐薪火相传;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范围的不断扩展,我国民族音乐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音乐家们不断研究新的演唱技巧,进行了新的民族声乐演唱的探索,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本文将从《渔舟唱晚》的艺术特征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和之美”角度解读这首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特征。
  《渔舟唱晚》的独特艺术风格
  《渔舟唱晚》是我国著名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之一,它本来是一首古筝名曲,在原曲中,《渔舟唱晚》的音调悠扬而婉转,显示出典雅而优美的主题风格。聆听此曲,观众如沉醉于湖畔轻舟之上,于夕阳西下感受着渔家荡舟摇曳的歌声,别有一番情趣与风致,在中国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这首百听不厌的曲子由于其音律的宛转悠扬已经被众多艺术家改编成多个版本,包括小提琴独奏曲、高胡曲等等,每次改编都是一次对经典的创新的尝试,都能表现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夕阳西下,渔民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美丽画面。近年来,这首广为流传的古筝名曲又被改编成了声乐作品,被广大人民广泛传唱。
  《渔舟唱晚》的旋律悠扬而婉转,被改编之后的唱曲是由刘粼先生和王志信先生合作而成的一首新编民歌。这首改编之后的曲子与原曲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这首新编民歌的形式呈现出再现式结构,并且具有了全新的观念,在原有古筝曲的基础之上,编曲家对古曲的主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使之具有了现代感,并且也对原有古筝曲的旋律进行了重组与排列,通过新的艺术手法与创作方式对原曲进行了再创作,这首全新的曲子不但具有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格,同时还兼具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创作手法对中国音乐创作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改编之后的《渔舟唱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作品结构复杂且具有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
  在《渔舟唱晚》的开头,编曲家将背景设定成平静的湖面上一艘摇曳的渔舟荡舟湖上,船上渔家悠扬而歌的优美意境。引子部分是钢琴清凉与淡雅的声音,在钢琴声中不时传来远处暮鼓钟声的阵阵敲打,从而渐渐引出歌曲的A段部分,演唱者将渔家打渔归来后的喜悦之情表现出来,并且刻画出晚霞映照湖面的静谧感;随后在第二部分,曲子的基调仍然是主调G宫调,通过演唱者演唱出唱词“满舱鱼儿肥”将这一部分告一段落。曲子再次发展,歌声变得跌宕起伏,时而生动活泼,时而节奏密集,直到“小鸭戏水”的场景到来,将这首曲子推入到了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里,演唱者的演唱音区逐渐走向了高音区,歌曲的力度明显加强,同时音乐也开始慢慢出现宽广而宏大的气势特征,直到G羽调结束,歌曲又重新恢复到最开始的平静,规模也逐渐减小,随之结构也开始慢慢减小,直到最后又表现出湖面的风平浪静,乐曲最终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结束,给观众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整首曲子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深刻地表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无限爱恋之情。
  在演唱技巧上,《渔舟唱晚》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作曲家保持了原作古筝曲的主干旋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歌曲的曲式、调性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搭配和构建,再配合以人声的演唱,整首作品呈现出完整而沉稳的艺术效果。由于歌曲的第一句就是高音,所以这首曲子要求演唱者具备深沉而稳定的气息,用浑厚的气息支撑声音的饱满,使听者感觉到演唱者声音的圆润与流畅,与此同时,演唱时还要注意对于歌词咬字的清晰干脆,不能拖拖拉拉,含混不清,也不能太生硬,产生僵硬的感觉。所以,作品对于演唱者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难度很高,演唱时喉位要相对放低,最好是贴近胸腔音,为听众展现出一种舒展委婉的听觉效果。而当作品发展到节奏紧促之时,在高昂的节奏下,演唱者一定要保持住稳定的气息,声音要集中、有力、短促,情绪饱满而激昂,这样的状态要一直持续到作品的后半部分,也就是节奏由紧密急促转入到灵动活泼的时候,这时候的演唱者声音一定要富有弹性,并且气息也要十分灵活,做到咬字准确,为歌曲增添一种略带诙谐的生活情趣。歌曲的最后,是再现A段的演唱,这部分所表现的主题是雨过天晴后的风平浪静,所以想象着这样的场景,演唱者要将之前灵活的声音状态转入到舒展连贯的演唱风格中。此段的演唱与开头段的演唱类似,要求喉头要稳,并且气息饱满,演唱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住明亮的音色特点,做到以声传情,以声带情,用演唱者的声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作品主题。所以,对于《渔舟唱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演唱者对于声音、气息等演唱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而是对作品主题的整体把握,控制好作品不同主题之间的衔接与转变,虽然作曲家的改编是对于原古筝曲的创作,但是演唱者的演唱也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只有通过演唱者精彩演绎,作曲家的心血才不会白费,才能体现出作品的无限魅力。
  《渔舟唱晚》所体现出的“中和”之美
  《渔舟唱晚》作为我国民族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征,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蕴与风格是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与审美情趣相吻合的。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向来讲究意境之美,追求“中和”之美,在《渔舟唱晚》中,这样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首先从《渔舟唱晚》的取名来说就别有一份情致,它来自于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中有著名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作者由这句诗所感,将曲名定位“渔舟唱晚”,极具审美艺术享受,再加上曲调的古风古韵,让听众产生出了一种平静和美的感觉。《渔舟唱晚》的音色优美婉转,弹奏间如行云流水清丽悠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耐人寻味。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艺术家都追求一种“中和”与“恬淡”的风格特点,这也是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孔子所提出的中庸之道,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所遵循的美学思想与处事原则。在《渔舟唱晚》中,作曲家描绘出了碧波万顷的江面上,一艘摇曳着的渔舟在夕阳西下缓缓归家的动人图景,歌唱家用旋律描绘出了一幅醉人的落日余晖图,观众听闻犹如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感受到了宁静美妙的感觉,让人身心得到松弛的享受。
  全曲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审美。第一部分的平静与恬淡,第二部分的活泼与灵动,都是对这种独特审美情趣的刻画,一直到乐曲的最后,回归到最初的舒展与连贯,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温情与遐想。整部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曼妙自然的无限憧憬,让听众无不为之动容,这种独具“中和”艺术效果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令人陶醉与神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在这样一个创作热潮里,作曲家们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借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经验,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与再创作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里民族艺术的发展。不管是在艺术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渔舟唱晚》的艺术改编都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次成功的探索。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必将会被世界更多地区与国家所了解并喜爱,这样独具中国魅力的艺术形式是非常值得更多艺术家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刘辉.歌唱中声字关系之思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字关系24字诀[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2]叶文辉.试论歌唱语言在不同风格歌曲中的艺术表现方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01).
  [3]曾晶.中西合璧博古通今——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诠释[J].音乐大观,2013,(05).
  [4]姜宝海.再论《渔舟唱晚》的由来——兼与他人商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04).
  [5]梁茂春.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发展四题——为“当代音乐建设学术研讨会”而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01).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17日至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中国诸子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诸子学专家学者齐聚申城,围绕“新子学”理念,就诸子国家治理思想展开深入探讨,并对其现代价值作出正面阐述。  “新子学”范式的深度拓展  本次大会深入讨论了“新子学”的哲学原理和发展机制,闽南师范大学汤漳平教授在《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中指出,子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学生公平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对于教育公平的看法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公平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面针对大学生对教育公平现象的看法、其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观点态度,以及国家、学校、教师层面应改进的地方的见解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作者的结论和与之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观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加剧了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异,致使乡俗刺绣大面积溃退并进入畸变期,作为普遍技艺的刺绣女红逐渐向职业化状态转型。以秦绣来看,在乡村刺绣产业集群缺乏与时代审美相链接的当下,具有较高审美和设计能力的工艺美术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通过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漪媛的秦绣工艺改进,来讨论秦绣工艺的现代走向问题。   [关键词]秦绣 工艺美术 走向 张漪媛  “秦绣”是个现代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教科书中本民族语使用者的写作结构模式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学生作文引言部分的结构模式。研究的数据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随机选取。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作文大体和本民族使用者大体一致,基本可以划分为导入、过渡句、主题句三个话步,但是每个话步出现的频率和话步的顺序有所不同。  【关键词】二语写作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语类结构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2YKZ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
期刊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安翻译学院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临缺乏宏观建设指导体系、校内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实现良好的转型发展,必须构建全面地实践教学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走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
期刊
[摘 要]教材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但在大学教材市场上,不良出版社、侵权教材、内容过时教材的广泛存在,以及教材选用中的功利化倾向等,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教材建设。为促进大学教材建设健康发展,执法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出版社等应各司其职,大学教材建设还必须紧跟教学改革步伐,版税付酬方式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大学教材 格雷欣效应 黑名单制度 版税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样式主义是16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其风格特征为画面追求形式感、造型夸张变形、绘画语言突出画家个性化的表达,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雅与优美。本文将西班牙样式主义的代表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与现代主义大师塞尚、毕加索的作品进行对比,试图从中找出其传承关系,为现代主义绘画的形成找到新的佐证。  【关键词】西班牙样式主义 埃尔·格列柯 现代主义绘画 塞尚 毕加索  西班牙样式主义绘画特征
期刊
【摘 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原因、家庭环境原因以及个人性格原因。从而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毒害,再次印证了黑人民族要摆脱种族歧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就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中,始终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并不遗余力地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文化信仰 黑人民族 种族歧视 价
期刊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台上,一位96岁高龄的老科学家首次被公众广泛关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教授。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然而,这丝毫都不影响他辉煌的科技人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核武队伍算起,50年中,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中国核
期刊
【摘 要】在系统论述我国电影背景音乐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方式的基础上,笔者以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中的背景音乐为蓝本,深入分析了背景音乐在特定电影作品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对我国电影背景音乐的发展历程、重要意义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我国电影艺术与音乐风格未来的进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影艺术 背景音乐 发展历程 重要意义 霸王别姬  背景音乐是电影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