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还有益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是形势政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进而影响整个形势政策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值得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关注与研究。
  一、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
  形势政策课突出的特点是政策性、实效性及针对性强,作为形势政策课重要教学方式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同样具有实效性、实践性强的特征。如何体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个别高校形势政策教学注重课堂理论灌输,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或者形式单一。部分高校为实践教学提供的条件不充分,建立的制度不健全,评价的体系不完善。所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那就是不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二、增强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必要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课外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他们客观评价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锤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高校有必要创设良好环境,利用多种途径来实施实践教学,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主张人是发展的目的,人也是发展的动力,二者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目的,不讲动力,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实践教学的目的,但同时不要忽视学生也是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求,重视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走出课堂,走向校外,参加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民情,体验生活,在与他人、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真情实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是非,能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磨练其意志,培养其品格,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主人。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是核心,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是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在充分发挥自己主导地位的同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价值,调动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独立、求实、创新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他们打造成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以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以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其思想修养,要让受教育者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校外,引向社会,在校外这一大课堂中,引动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实践教学中实实在在地锻炼和提高。
  三、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多种途径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大学生主体地位,以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大力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大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他们是实践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知识的获得者与技能的受益者。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他们作为能动主体在实践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等自我活动意识。更具体地讲,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实践的个体,有思想,有个性,独立性强,对教师依赖性下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选择的能力大大增加,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获得知识与技能。
  要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自己虽是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是积极认识和主动行为的主体,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产生主体意识,发挥主体潜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驱动力,才能实现真正自主学习,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并非完全被动接受,他们会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做出评价和选择,继而消化和吸收,形成新的认知。
  (二)切实保障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权利
  大学生作为实践学习的个体,有其享有的权利,也有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其实,大学生主体地位在本质上就体现为大学生的权利,体现为大学生可以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享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权利,有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权利。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大学生还要履行参加实践,完成实践任务的义务。所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既要把发挥主体作用视为自己神圣的权利,又要把实践看成是一种要求,是一份自觉行动和神圣职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创造性的活动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创造和谐自由的实践环境,为发挥学生主体的意志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其主体地位常常被弱化,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接受的命令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少。这种客体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意志的发挥。现代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同人的自由、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所以,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我们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地位,切实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自由,并利于他们主动性发挥的开放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给予他们自由、主导、决定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有权利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产生重视并自觉参与实践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其实,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它可以不受场合和环境的限制,课堂内可以搞实践,课堂外也可以搞实践,利用这个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创新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
  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很多,如时政报告、讨论、辩论、答记者问、案例分析、视频教学、论文写作等。课外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课堂延伸实践,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座谈会、研讨会、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竞赛、专题讲座等,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如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访问等等,诸如此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法新颖,手段丰富,充满吸引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通过实践,学生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了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加深他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百益而无害的。
  综上所述,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到实践的成功,也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活力,真正收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丰安,论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7.
  [2]杨智平.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状况及改进意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郑莉,金尤优. 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J],理论从横,2011.10.
  [4]秦丽萍,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2010.9.
  [5]林丽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析—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学理论,
  [6]苑爽,李庆霞,实践教学时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9.9.
其他文献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先学”,既学生看书(读教材)、检测;二、“后教”,既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既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
摘 要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本文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宁远县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宁远县乡土历史课程资源;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也不断产生
摘要 新世纪,新发展。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关健词 思想政治 新课程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摘要:高中数学教育对于高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不仅是其他理科的基础,而且也是将来走入大学,走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本文对高中数学的教育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目的 方法  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每一位高中学生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能力,慎密的计算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研究过程中,首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上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