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还有益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是形势政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进而影响整个形势政策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值得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关注与研究。
一、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
形势政策课突出的特点是政策性、实效性及针对性强,作为形势政策课重要教学方式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同样具有实效性、实践性强的特征。如何体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个别高校形势政策教学注重课堂理论灌输,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或者形式单一。部分高校为实践教学提供的条件不充分,建立的制度不健全,评价的体系不完善。所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那就是不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二、增强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必要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课外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他们客观评价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锤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高校有必要创设良好环境,利用多种途径来实施实践教学,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主张人是发展的目的,人也是发展的动力,二者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目的,不讲动力,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实践教学的目的,但同时不要忽视学生也是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求,重视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走出课堂,走向校外,参加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民情,体验生活,在与他人、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真情实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是非,能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磨练其意志,培养其品格,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主人。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是核心,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是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在充分发挥自己主导地位的同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价值,调动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独立、求实、创新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他们打造成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以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以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其思想修养,要让受教育者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校外,引向社会,在校外这一大课堂中,引动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实践教学中实实在在地锻炼和提高。
三、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多种途径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大学生主体地位,以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大力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大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他们是实践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知识的获得者与技能的受益者。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他们作为能动主体在实践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等自我活动意识。更具体地讲,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实践的个体,有思想,有个性,独立性强,对教师依赖性下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选择的能力大大增加,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获得知识与技能。
要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自己虽是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是积极认识和主动行为的主体,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产生主体意识,发挥主体潜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驱动力,才能实现真正自主学习,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并非完全被动接受,他们会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做出评价和选择,继而消化和吸收,形成新的认知。
(二)切实保障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权利
大学生作为实践学习的个体,有其享有的权利,也有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其实,大学生主体地位在本质上就体现为大学生的权利,体现为大学生可以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享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权利,有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权利。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大学生还要履行参加实践,完成实践任务的义务。所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既要把发挥主体作用视为自己神圣的权利,又要把实践看成是一种要求,是一份自觉行动和神圣职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创造性的活动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创造和谐自由的实践环境,为发挥学生主体的意志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其主体地位常常被弱化,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接受的命令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少。这种客体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意志的发挥。现代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同人的自由、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所以,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我们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地位,切实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自由,并利于他们主动性发挥的开放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给予他们自由、主导、决定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有权利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产生重视并自觉参与实践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其实,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它可以不受场合和环境的限制,课堂内可以搞实践,课堂外也可以搞实践,利用这个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创新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
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很多,如时政报告、讨论、辩论、答记者问、案例分析、视频教学、论文写作等。课外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课堂延伸实践,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座谈会、研讨会、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竞赛、专题讲座等,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如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访问等等,诸如此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法新颖,手段丰富,充满吸引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通过实践,学生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了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加深他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百益而无害的。
综上所述,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到实践的成功,也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活力,真正收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丰安,论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7.
[2]杨智平.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状况及改进意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郑莉,金尤优. 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J],理论从横,2011.10.
[4]秦丽萍,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2010.9.
[5]林丽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析—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学理论,
[6]苑爽,李庆霞,实践教学时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是形势政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进而影响整个形势政策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值得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关注与研究。
一、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
形势政策课突出的特点是政策性、实效性及针对性强,作为形势政策课重要教学方式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同样具有实效性、实践性强的特征。如何体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个别高校形势政策教学注重课堂理论灌输,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或者形式单一。部分高校为实践教学提供的条件不充分,建立的制度不健全,评价的体系不完善。所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那就是不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二、增强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必要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课外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他们客观评价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锤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高校有必要创设良好环境,利用多种途径来实施实践教学,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主张人是发展的目的,人也是发展的动力,二者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目的,不讲动力,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在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实践教学的目的,但同时不要忽视学生也是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求,重视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走出课堂,走向校外,参加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民情,体验生活,在与他人、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真情实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是非,能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磨练其意志,培养其品格,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主人。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是核心,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是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在充分发挥自己主导地位的同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价值,调动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独立、求实、创新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他们打造成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以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以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其思想修养,要让受教育者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校外,引向社会,在校外这一大课堂中,引动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实践教学中实实在在地锻炼和提高。
三、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多种途径提升形势政策实践教学中大学生主体地位,以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大力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大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他们是实践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知识的获得者与技能的受益者。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他们作为能动主体在实践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等自我活动意识。更具体地讲,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实践的个体,有思想,有个性,独立性强,对教师依赖性下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选择的能力大大增加,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获得知识与技能。
要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自己虽是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是积极认识和主动行为的主体,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产生主体意识,发挥主体潜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驱动力,才能实现真正自主学习,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并非完全被动接受,他们会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做出评价和选择,继而消化和吸收,形成新的认知。
(二)切实保障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权利
大学生作为实践学习的个体,有其享有的权利,也有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其实,大学生主体地位在本质上就体现为大学生的权利,体现为大学生可以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享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权利,有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权利。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大学生还要履行参加实践,完成实践任务的义务。所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既要把发挥主体作用视为自己神圣的权利,又要把实践看成是一种要求,是一份自觉行动和神圣职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创造性的活动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创造和谐自由的实践环境,为发挥学生主体的意志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其主体地位常常被弱化,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接受的命令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少。这种客体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意志的发挥。现代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同人的自由、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所以,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我们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地位,切实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自由,并利于他们主动性发挥的开放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给予他们自由、主导、决定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有权利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产生重视并自觉参与实践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其实,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它可以不受场合和环境的限制,课堂内可以搞实践,课堂外也可以搞实践,利用这个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创新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
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很多,如时政报告、讨论、辩论、答记者问、案例分析、视频教学、论文写作等。课外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课堂延伸实践,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座谈会、研讨会、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竞赛、专题讲座等,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如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访问等等,诸如此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法新颖,手段丰富,充满吸引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通过实践,学生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了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加深他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百益而无害的。
综上所述,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到实践的成功,也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活力,真正收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丰安,论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7.
[2]杨智平.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状况及改进意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郑莉,金尤优. 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J],理论从横,2011.10.
[4]秦丽萍,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2010.9.
[5]林丽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析—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学理论,
[6]苑爽,李庆霞,实践教学时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