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惊起你心中沉睡的沙鸥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少气盛的时候,我做过不少自以为是的荒唐事。
  “咆哮帝”:众人聚会时,我会变得张牙舞爪,咄咄逼人,由于言辞尖刻、面目可憎,甚至把同席者说得涕泪交加。当然,那眼泪不是出自感动而是因为惊吓。
  “话题霸”:聊天时总是想把话语权紧紧地抓在自己手(嘴)里,只知道唾沫横飞地“喷”,以满足所谓的“口腔快感”,却未曾学会安安静静地倾听。
  “骚扰鬼”:不管人家有事没事,不管当时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我心里有事儿,想要找人诉说,就会死皮赖脸地把朋友约出来,或者在电话里喋喋不休,浑然不顾电话那一头传来的连绵不绝的呵欠声。
  …………
  这些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病根,就是自我中心主义。
  把放肆当成个性张扬,把忍让当成自我的挫败,总是滥用别人的温柔和宽容,总是放纵自己的意愿去榨取别人心头的最后一丝耐心——在野蛮生长的年纪,我一边自卑一边却又莫名地傲娇着。
  幸好,这种“唯我独尊”的任性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如今的我越来越谦卑,越来越不咄咄逼人,越来越没有所谓的“气场”了。“咆哮”不见了,单向输出话语的执拗欲望消退了,也不再肆无忌惮地打电话了,哪怕在心情烦闷很想倾诉的时候,也不会想当然地把朋友当成自己全天候的“情绪垃圾筒”——就像我在一首诗里写的那样:“最想你的时候/却不再摁下号码/最后那一个按钮/只怕惊起你心中沉睡的沙鸥。”
  也就是说,现在的我开始懂得替人着想了。
  爱默生说过一句振奋了无数人心灵的名言:“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这话没错,但我们不能逼着全世界给自己让路,那叫霸道。
  我总觉得,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理性精神的重要标志,就看他是否建立起了一种会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设身处地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喂养”自我使之强大起来,又不能让它在心头膨胀成一头肆虐的怪兽。
  有人一打通电话就嚷嚷:“喂,你是不是那个谁?”然后叽里呱啦说上一大堆,最后却听到一句回复:“你是谁呀?”他还以为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并且在等着他的电话呢。不把尊重他人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沟通交流都是无效甚至反效的。这就像那些晚上开车时爱打远光灯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眼前一片雪亮就可以了,其实呢,在他车头的强光剥夺了对向来车驾驶员瞬间视觉的同时,他也把自己推向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想要世界给自己让路,心里得先装着世界。
  我参加过英语“托福”培训,培训班上的老师会“祭”出一些出奇制胜的怪招。比如,听力课的老师就曾谆谆叮嘱:如果听到学生在谈宿舍生活方面的内容,不管有没有听懂,只要你在选项中看到considerate这个单词,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选择这个答案,因为对话双方肯定在谈怎样找到一个好室友。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体贴”“替人着想”“考虑周详”。美国的“托福”考试本身是非常讲求“政治正确”的,出这道题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considerate是一个人在人群中生活的必备品质。
  个性和自我再怎么被强调,在与人相处时也是需要收敛的。
  人当然要有自己的坚持,要有不盲从的独立性,但不封闭的自我都有可以通约的部分。一个集体或团队,追求的是能够维持和谐、凝聚力量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每一个个体只有学会妥协,学会抑制自己的冲动,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以前一直有个不知哪来的印象,那就是西方人很直率,思路不会拐弯。而咱们中国人则都以含蓄蕴藉著称,说话都是点到为止,非常顾虑接受者的心理感受。后来,看多了英文里的各种表达方式,才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人家可会婉转了,可会绕弯子了,可懂得拿捏分寸了,他们知道怎样给对方以及自己留余地。比如,拒绝邀请的时候会说:“我非常想去,但是很可惜……”否定一个观点时会说:“也许你是对的,但我恐怕……”表示怀疑时则会小心翼翼地用虚拟语气。在英语的书面语中,有时候为了把话说得周全,就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整个句子恨不能有一页长。倒是现在的国人,似乎越来越善于用最简单甚至粗暴的陈述句来表明自己的是非甚至好恶。只有在读古人甚至近代人的书信时,我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典雅而周全的态度。即便面对论敌,写信者也不吝尊称对方为“先生”,绝不至于大甩“痞子腔”“泼妇腔”,更不至于粗鲁到公开约架。
  语言就是思想,思想见诸行为。缺乏尊重的生活,只能是粗糙的生活,劣质的生活,内心荒凉的生活、充满了侮辱与损害的生活。
  奉行自我中心主义的人,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很难获得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也不会有涵养。何谓涵养?就是心中蓄着一汪泉水,能够荡尽尘垢,自我净化,养出一股平和的精神,养出一双清亮的眼神。
  
  一部我很喜欢的小说中,男女主角在陷于生存绝境时的简短对话曾深深地打动我,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体谅与照拂:
  “知道吗?我唯一怕的就是你会怕。”
  “我也是。”
  我也是,愿知你所需,爱你所爱。愿不再有沉醉时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他文献
胡里,历史考试零分!
六 爸爸被蛇咬了  正是鹌鹑营巢的时候。成群鹌鹑长笛般的叫声已经沉寂有些时候了。雄鹌鹑们发出了求偶的鸣叫,那声音清亮、甜美而又执著。  六月中旬的一天,乔戴在干草堆里躺着,觉得富有弹性的干草很好玩。正当他舒服透顶地躺在那儿时,突然听到妈妈的喊叫声。他从阁楼里爬下来。爸爸已经挤完奶了。他们一起回到屋里。晚饭已经摆放在了桌子上。  饭后,巴克斯特妈妈说:“你们这两个家伙要出去吗?尽量打些野味回来。” 
我是一名八年级女生。刚开学时,我很喜欢新班主任。可能是因为我不爱说话、成绩中等的缘故,不久之后班主任竟然把我的座位从第三排换到倒数第二排(我在班里个子算矮的),让我与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同桌。据我观察,坐在后排的同学成绩都不太好。有时,他让我们这组同学依次回答问题,眼看轮到我了,他却突然停下不提问了。偶尔他提问我,只要我答错一点,他就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如果是其他与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答错的话,
扛自己的担,认自己的账  究竟什么是朋友?难道是有困难了就来找我,好事却从来想不到我?  每当我遇到困难,我的朋友们从来只是打个电话来问问,没有实际行动,装模作样谁不会!当我在成长路上摔倒的时候,他们会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们为什么不在当初我作选择的时候提醒我,我摔倒的时候扶我一把,而只在那里冷眼旁观,甚至再踹上两脚?  菁 菁  我承认你的抱怨有一点合理性,但我显然不能赞同你这种
多少个日子里,当我们想要提笔写日记的时候,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好写的东西。是啊,日复一日,两点一线,平淡,无奇。就像一句话所说的,生活就是5%的快乐加上5%的痛苦和90%的平淡。   现在你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不免会想一想诸如“我的人生该怎样度过”这样的“大问题”。当你发现生活的90%不过只是平淡而已,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沮丧?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你要度过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就在于你怎么看待“平淡”这
小时候玩纸飞机的时候,我们都要朝它的尖头处哈一口气,听大人说这样能让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是这样吗?我都上初三了,学到的科学知识好像还是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浙江建德 王樟平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许多人对此作过探讨。哈口气,就能帮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这个说法靠谱吗?结论是:更高,不行;更远,可以。为什么呢?你想听枯燥的科学原理,还是有意思的无厘头理由?   枯燥的科学原理是:哈气能让飞
最近我们寝室里在讨论“睡相”的问题,因为发现每个人的睡相都不一样,有的喜欢平躺,有的喜欢蜷着,有的喜欢趴着……我想知道,什么样的睡相对健康有利呢?  ——江苏徐州武娟    这个话题蛮有意思的。关于睡相,或者说睡姿,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右侧睡比左侧睡好,因为不会压迫心脏,比如“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人入睡时的姿势和醒来时的姿势往往是不
我很怕黑,每当黑夜来临或走进黑洞洞的房间,我都会特别紧张,根本不敢一个人呆着。朋友说,胆小鬼,黑有什么好怕的,难道你怕有鬼吗?其实我也知道世界上没有鬼,可我真的怕黑啊!  ——余杭 怕黑的女孩    首先,请你不要怕自己怕黑。伟大的德国心理学家荣格说了,怕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换句话说,每个人天生都怕黑。  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指出,在人的意识深处,潜藏着一大片平时不为我们察觉的部分,这叫“潜
一天,A、B、C三人用4万、3万、2万人民币在画廊购买了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画作的复制品中的一幅或两幅(其中没有两幅是相同的)。他们购画总金额合计为14万元,所购画作复制品的组合没有两人是完全相同的。  A说:“B买了齐白石的画作复制品。”  B说:“C买了潘天寿的画作复制品。”  不论是谁的陈述,只要针对的是比自己花钱多的人就是假的,否则就是真的。那么,这3个人分别购买了谁的画?  1.京剧传
2014年5月19日,杭州市发生了一桩惨案。因女儿多次抄袭同学作业,父亲气得把她拖到车棚里吊起来打,最终导致女儿死亡。  2014年9月4日,江苏省扬州市一名14岁男孩因丢了暑期作业本而被父亲打骂,负气从三楼跳下,所幸被一楼的雨棚挡住。没想到父亲看到儿子没事,便继续打骂孩子。面对旁人的指责,父亲声称:“孩子是我养的,怎么对待是我的事。”  家长打孩子天经地义吗?《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