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文言文需要一定的积累,通过兴趣点、依据点、着力点、出发点和起跳点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达到平时阅读和考试时候准确到位读懂文言文的目的。
文言文阅读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学习任务,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相应的减少,生活实际应用更少,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就显得陌生而不能够准确理解文句的含义。随着高考的赋分增加,再加上对《论语》选读的考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显得非常迫切。语言能力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这五点逐渐积累慢慢提升的。
一、以趣味生动的故事为兴趣点
文言文在我们生活之外,如果要学文言文,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组织,但人学语言关键期应在学前或者小学,相应地掌握一定识字量和理解能力,应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因此选择趣味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兴趣。笔者认为最佳的两本故事书是《东周列国志》和《世说新语》。《东周列国志》涵盖了春秋战国的各国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变成成语或者经典的励志故事流传下来。通过阅读《东周列国志》,可以知晓那个年代的典故各国兴亡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涉及到春秋战国的事情,大部分吻合。这样的故事,一来可以激发对那个时代人物的兴趣点;二来可以降低阅读《史记》的难度;三来历代文人若对史发表评论,总以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和事为例,比如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辙的《六国论》等;四来可以对照着理解《论语》和孔子时代的各种思潮轨迹。《世说新语》大都是短文,有很多典故和精彩的对话,同时也记录了三国时期的一些人物事迹和言论。比如王羲之的许多事迹,比如竹林七贤的人物故事。这些趣味生动的故事可以反复阅读,直至烂熟于胸。
二、以教材大纲的考察为依据点
尽管我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文言故事作为自己学习的教材,但我们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的要求,掌握相应的文言文知识点,比如常见的通假字,文章里出现高频率的古今异义,灵活多变的一词多义和与现代汉语表达不一样倒装句式。因为文言文日常用不到,所以只能通过书本来积累。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语等等都无法孤立记忆和理解的,必须附着于句子中。将这些知识点编几个小故事,用句子通过故事形式来记住这些考查点。教学大纲考察的实词有120个、虚词有18个,为了能更准确记忆这些知识点,将这些相关的实词,从成语角度罗列出来,辅助记忆。在2017年的文言文阅读考纲的要求里有“理解 B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那么我们可以积累相应的成语来巩固这些知识。比如:唯利是图,既是可以考察图的意思,用法,也可以考察作为宾语前置的倒装现象。《乌有先生历险记》一文就是专门针对必须掌握的大部分知识点而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编写的文言文章。
三、以经典精彩的史书为着力点
对文言阅读的兴趣有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大致明了了,那么就通过阅读经典的史书来提升阅读能力。《史记》是最适合推荐的,但并不是通读所有的文章,而是选取几篇反复研读,最好是作为课堂教学形式来精读。比如《冯谖客孟尝君》、《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羽本纪》、《仲尼列传》这些篇目可以对照着《古文观止》的阅读篇目。因为这些可以对照着《东周列国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熟悉,因此阅读的重点是关注到故事人物的对话、动作的描写,甚至可以将《汉书》里的对项羽的描写与《史记》对项羽的描写对比阅读,从增删的字词里比较语言的味道,从而实现了品味语言的教学效果。积累下来,就能形成文言阅读的语感能力。
四、以特定称谓的常识为出发点
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不是字词而是词语含义的演变,现代社会的生活常识和古代差异很大,有些常识离我们很远很陌生。但我们必须要熟知那些常识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阅讀文言能力还有一项挑战是竖行繁体字。我们生活中都用简化字,简化字尽管是建国后采用的,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繁体字是一道关卡。除了繁体字外,特定称谓,尤其是那些不常见的、消失了的甚至不再出现的生活常识,比如日晷以及日晷上的刻度,比如古代的官职,像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宋代到處可见的“员外郎”、考中状元后当“尚书”等等。称谓中,有对人的称呼,现代人姓名就是姓后加上名,古代人物是姓、名、字和号,什么时候称呼名,什么时候称字都有讲究,在文章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称呼。还有比如谦称、敬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比较随意,小孩子有时候直呼长者的名字,不懂得称谓的具体差别,也就无法明确在文章中的含义了,自然就变成了阅读障碍。像这些特定称谓如果不了解不识记,那么文言文的阅读还是无法正常阅读。因此了解特定的称谓是文言文阅读的出发点。
五、以句读停顿的节奏为起跳点
有了故事内容的积累,有了相应的常识积累,就可以对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充满信心了。但文言文的理解必须根据句读停顿来判断,并且高考有断句能力的要求,有理解分析能力的要求,如“3.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那么,作为阅读能力,就以断句作为起跳点,根据断句的要求和规律来判断,比如“也”“矣”大都用在句末,比如前后对称规律等等,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要断句的内容反复诵读十来遍,读到自然歇口气的地方肯定是句号的停顿。
文言文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兴趣和能力了,也就自然地提高了考试时候的解题能力。语言的学习必须要花时间去积累,更何况远离我们生活的文言文。白话文生活常态化,但是如果在知识的海洋里要更进一步的深造,必须要提升文言文,有许多文献古籍都是文言文,有许多经典著作也是文言文的,看他人的白话文翻译总是觉得隔了一层靴子,总不如自己的理解来得可靠。再加上高中阶段的文言文考察能力提高的迫切性,我们以这五点方法作为尝试,发挥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取得高考的进步。
文言文阅读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学习任务,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相应的减少,生活实际应用更少,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就显得陌生而不能够准确理解文句的含义。随着高考的赋分增加,再加上对《论语》选读的考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显得非常迫切。语言能力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这五点逐渐积累慢慢提升的。
一、以趣味生动的故事为兴趣点
文言文在我们生活之外,如果要学文言文,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组织,但人学语言关键期应在学前或者小学,相应地掌握一定识字量和理解能力,应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因此选择趣味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兴趣。笔者认为最佳的两本故事书是《东周列国志》和《世说新语》。《东周列国志》涵盖了春秋战国的各国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变成成语或者经典的励志故事流传下来。通过阅读《东周列国志》,可以知晓那个年代的典故各国兴亡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涉及到春秋战国的事情,大部分吻合。这样的故事,一来可以激发对那个时代人物的兴趣点;二来可以降低阅读《史记》的难度;三来历代文人若对史发表评论,总以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和事为例,比如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辙的《六国论》等;四来可以对照着理解《论语》和孔子时代的各种思潮轨迹。《世说新语》大都是短文,有很多典故和精彩的对话,同时也记录了三国时期的一些人物事迹和言论。比如王羲之的许多事迹,比如竹林七贤的人物故事。这些趣味生动的故事可以反复阅读,直至烂熟于胸。
二、以教材大纲的考察为依据点
尽管我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文言故事作为自己学习的教材,但我们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的要求,掌握相应的文言文知识点,比如常见的通假字,文章里出现高频率的古今异义,灵活多变的一词多义和与现代汉语表达不一样倒装句式。因为文言文日常用不到,所以只能通过书本来积累。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语等等都无法孤立记忆和理解的,必须附着于句子中。将这些知识点编几个小故事,用句子通过故事形式来记住这些考查点。教学大纲考察的实词有120个、虚词有18个,为了能更准确记忆这些知识点,将这些相关的实词,从成语角度罗列出来,辅助记忆。在2017年的文言文阅读考纲的要求里有“理解 B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那么我们可以积累相应的成语来巩固这些知识。比如:唯利是图,既是可以考察图的意思,用法,也可以考察作为宾语前置的倒装现象。《乌有先生历险记》一文就是专门针对必须掌握的大部分知识点而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编写的文言文章。
三、以经典精彩的史书为着力点
对文言阅读的兴趣有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大致明了了,那么就通过阅读经典的史书来提升阅读能力。《史记》是最适合推荐的,但并不是通读所有的文章,而是选取几篇反复研读,最好是作为课堂教学形式来精读。比如《冯谖客孟尝君》、《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羽本纪》、《仲尼列传》这些篇目可以对照着《古文观止》的阅读篇目。因为这些可以对照着《东周列国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熟悉,因此阅读的重点是关注到故事人物的对话、动作的描写,甚至可以将《汉书》里的对项羽的描写与《史记》对项羽的描写对比阅读,从增删的字词里比较语言的味道,从而实现了品味语言的教学效果。积累下来,就能形成文言阅读的语感能力。
四、以特定称谓的常识为出发点
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不是字词而是词语含义的演变,现代社会的生活常识和古代差异很大,有些常识离我们很远很陌生。但我们必须要熟知那些常识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阅讀文言能力还有一项挑战是竖行繁体字。我们生活中都用简化字,简化字尽管是建国后采用的,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繁体字是一道关卡。除了繁体字外,特定称谓,尤其是那些不常见的、消失了的甚至不再出现的生活常识,比如日晷以及日晷上的刻度,比如古代的官职,像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宋代到處可见的“员外郎”、考中状元后当“尚书”等等。称谓中,有对人的称呼,现代人姓名就是姓后加上名,古代人物是姓、名、字和号,什么时候称呼名,什么时候称字都有讲究,在文章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称呼。还有比如谦称、敬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比较随意,小孩子有时候直呼长者的名字,不懂得称谓的具体差别,也就无法明确在文章中的含义了,自然就变成了阅读障碍。像这些特定称谓如果不了解不识记,那么文言文的阅读还是无法正常阅读。因此了解特定的称谓是文言文阅读的出发点。
五、以句读停顿的节奏为起跳点
有了故事内容的积累,有了相应的常识积累,就可以对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充满信心了。但文言文的理解必须根据句读停顿来判断,并且高考有断句能力的要求,有理解分析能力的要求,如“3.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那么,作为阅读能力,就以断句作为起跳点,根据断句的要求和规律来判断,比如“也”“矣”大都用在句末,比如前后对称规律等等,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要断句的内容反复诵读十来遍,读到自然歇口气的地方肯定是句号的停顿。
文言文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兴趣和能力了,也就自然地提高了考试时候的解题能力。语言的学习必须要花时间去积累,更何况远离我们生活的文言文。白话文生活常态化,但是如果在知识的海洋里要更进一步的深造,必须要提升文言文,有许多文献古籍都是文言文,有许多经典著作也是文言文的,看他人的白话文翻译总是觉得隔了一层靴子,总不如自己的理解来得可靠。再加上高中阶段的文言文考察能力提高的迫切性,我们以这五点方法作为尝试,发挥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取得高考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