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职业压力:一种悄然弥漫的教师职业病
在心理学上,压力是指有机体对于不能力所能及或扰乱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stimuli-events) 所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状态。“刺激事件”也叫压力源,指的是有机体面临的各种内外的情景。有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状态通常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反应。其中心理的压力反应,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出现攻击性行为、厌食或暴饮暴食;在情绪方面表现为脾气暴躁、忧郁、沮丧、愤怒等;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呆板,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所下降。“教师职业压力”是压力一词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指的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职业压力(teacher stress)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根据国外的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如:Natrass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Dunham调查发现,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和更严重的压力,不良反映更为严重; Traver和Cooper发现教师的壓力水平比一般普通人群(如医生、护士等)高;而在荷兰的一项调查中,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工人的还大;美国学者迈纳(J. B. Miner)和布鲁尔(J. F. Brewer)、英国学者哈格里斯(D. 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Hanson、Hargreave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紧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H研究指出个体除了对某种特定压力来源的反应外(如机体遇到寒冷会出现血管收缩),长期性的高度压力会使机体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国内关于教师压力的心理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基本状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方面,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如徐长江研究表明:有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邵光华等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有压力的;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潘欣等的研究发现,80%的教师长期感受到职业压力太大,75%的教师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亚健康状态,而1/3的教师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以至于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如贾善德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SLC-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李作佳等人(1998)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症发生率低于其它群体等。
教师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悄然弥漫的教师职业病。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使教师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不仅可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大学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
二、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的特殊性分析
综合国内外研究,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教师这一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教师工作社会化要求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身素质。主要表现为:社会改革加剧了教师行业的竞争;教育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期望使教师深感责任重负;行业比较使教师深感无奈。第二,来自学校的压力。教师绝大部分的工作在学校进行。学校作为教师的具体工作环境,它的氛围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学生情况比原来变化较大,教师难以适应;学校及内部的班级之间竞争激烈;学校管理不合理,对教师的限制太多、太死,使教师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三,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如性格、认知过程、控制点、自我效能感等。主要表现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缺乏职业安全感,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负荷过重,角色冲突,过强的感受性等。
对目前大学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压力由于专业个性、工作个性等使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力,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师资匮乏。大学教师之所以教学任务繁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扩招后学生大量增加而教师培养跟不上,导致工作量增加。比如,一般的工作量在周课时20节左右,有的高达30节;另一方面,科研的压力不轻,为了晋升职称或者年度考核,科研是一个重头戏,这就无形地给教师很大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抽出休息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导致身心疲惫。
第二,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高涨,大学教师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压力。这主要体现在学历提升、专业进修等方面。为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业余学习中,为提高学历而作出各方面的努力。
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适
大学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以化解压力的负面影响,发挥压力的动力功能。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应对策略作为压力与健康的中介变量,在人们的适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帮助大学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地面对职业压力正是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国外的研究表明,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助于增强教师个体的成就感。相反,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则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并危及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的长期效果要远远好于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
为此,就一般情况而言,针对教师个体来讲,处理压力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行动法和缓解法。直接行动法是指教师做那些能够直接消除压力来源的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压力的来源是什么,然后再设法消除压力根源。直接行动法包括,更有效地管理或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我的认知评价水平、各种工作能力;遇事能与同事商谈,与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缓解法不是解决压力的根源问题,而是以缓解压力感为目标。缓解压力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心理策略是指教师的认知重组,积极的认知方式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改变对自我与对环境的评价,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问题;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与管理好时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同事共处。生理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身心上的一种轻松状态,这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然而针对当前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殊性,缓解、调适他们的职业压力的具体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为了从工作量上减轻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需要大力引进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缩小师生比。
第二,挖掘教学中的文化性,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需要大学教师不断琢磨教学艺术、教学模式,以及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所赋有的生命意义。
第三,规划自我教育,走专业发展道路。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和趋势,大学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找差距,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基本途径包括:校本行动教研、自我教育、进修学习等。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在心理学上,压力是指有机体对于不能力所能及或扰乱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stimuli-events) 所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状态。“刺激事件”也叫压力源,指的是有机体面临的各种内外的情景。有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状态通常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反应。其中心理的压力反应,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出现攻击性行为、厌食或暴饮暴食;在情绪方面表现为脾气暴躁、忧郁、沮丧、愤怒等;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呆板,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所下降。“教师职业压力”是压力一词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指的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职业压力(teacher stress)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根据国外的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如:Natrass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Dunham调查发现,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和更严重的压力,不良反映更为严重; Traver和Cooper发现教师的壓力水平比一般普通人群(如医生、护士等)高;而在荷兰的一项调查中,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工人的还大;美国学者迈纳(J. B. Miner)和布鲁尔(J. F. Brewer)、英国学者哈格里斯(D. 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Hanson、Hargreave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紧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H研究指出个体除了对某种特定压力来源的反应外(如机体遇到寒冷会出现血管收缩),长期性的高度压力会使机体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国内关于教师压力的心理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基本状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方面,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如徐长江研究表明:有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邵光华等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有压力的;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潘欣等的研究发现,80%的教师长期感受到职业压力太大,75%的教师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亚健康状态,而1/3的教师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以至于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如贾善德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SLC-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李作佳等人(1998)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症发生率低于其它群体等。
教师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悄然弥漫的教师职业病。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使教师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不仅可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大学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
二、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的特殊性分析
综合国内外研究,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教师这一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教师工作社会化要求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身素质。主要表现为:社会改革加剧了教师行业的竞争;教育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期望使教师深感责任重负;行业比较使教师深感无奈。第二,来自学校的压力。教师绝大部分的工作在学校进行。学校作为教师的具体工作环境,它的氛围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学生情况比原来变化较大,教师难以适应;学校及内部的班级之间竞争激烈;学校管理不合理,对教师的限制太多、太死,使教师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三,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如性格、认知过程、控制点、自我效能感等。主要表现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缺乏职业安全感,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负荷过重,角色冲突,过强的感受性等。
对目前大学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压力由于专业个性、工作个性等使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力,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师资匮乏。大学教师之所以教学任务繁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扩招后学生大量增加而教师培养跟不上,导致工作量增加。比如,一般的工作量在周课时20节左右,有的高达30节;另一方面,科研的压力不轻,为了晋升职称或者年度考核,科研是一个重头戏,这就无形地给教师很大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抽出休息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导致身心疲惫。
第二,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高涨,大学教师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压力。这主要体现在学历提升、专业进修等方面。为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业余学习中,为提高学历而作出各方面的努力。
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适
大学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以化解压力的负面影响,发挥压力的动力功能。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应对策略作为压力与健康的中介变量,在人们的适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帮助大学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地面对职业压力正是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国外的研究表明,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助于增强教师个体的成就感。相反,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则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并危及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的长期效果要远远好于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
为此,就一般情况而言,针对教师个体来讲,处理压力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行动法和缓解法。直接行动法是指教师做那些能够直接消除压力来源的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压力的来源是什么,然后再设法消除压力根源。直接行动法包括,更有效地管理或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我的认知评价水平、各种工作能力;遇事能与同事商谈,与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缓解法不是解决压力的根源问题,而是以缓解压力感为目标。缓解压力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心理策略是指教师的认知重组,积极的认知方式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改变对自我与对环境的评价,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问题;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与管理好时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同事共处。生理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身心上的一种轻松状态,这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然而针对当前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殊性,缓解、调适他们的职业压力的具体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为了从工作量上减轻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需要大力引进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缩小师生比。
第二,挖掘教学中的文化性,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需要大学教师不断琢磨教学艺术、教学模式,以及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所赋有的生命意义。
第三,规划自我教育,走专业发展道路。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和趋势,大学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找差距,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基本途径包括:校本行动教研、自我教育、进修学习等。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