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不同频度电针的镇痛效应。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1 mA电针组(n=30)和5 mA电针组(n=30),后两组又各分为每天1次(1 t/d)、隔2日1次(1 t/3 d)和每周1次(1 t/w)组,每组各10例。于鼠右侧臀部分离坐骨神经后,在该神经分叉的近心端松松做4个结扎,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疼痛模型。手术后5 d开始用辐射热测痛仪的光源分别照射大鼠两侧足底部,测定大鼠双侧缩腿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用患-健侧PWL的差值作为疼痛反应的变化值。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通电刺激30 min,频率为2/15 Hz,不同组的强度分别为1 mA和5 mA;3个电针组每天、每3 d和每周各电针1次。结果:①当用1 mA的刺激强度时,与模型对照组比,3个电针组从电针后第1天(第1次电针)起各组PWL的差值均明显减低(P<0.05);3个电针组之间比,1 t/3 d组和1 t/w组PWL的差值明显高于1 t/d组(P<0.05),说明3种频度的电针都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而1 t/d的镇痛效果最佳。②采用5 mA电针时,与模型组比,1 t/d组和1 t/w组第1次电针至第21天,PWL的差值也明显减低(P<0.05),说明较高强度的电针治疗,每天和每周各1次的治疗频度亦表现出有良好的镇痛效应;而1 t/3 d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给予1 t/d和1 t/3 d电针治疗频度,1 mA和5 mA刺激强度的镇痛效应比较,前者PWL的差值降低明显较快(P<0.05),而每周1次两种强度电针的PWL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大鼠CCI模型上给予1 t/d和1 t/3 d的治疗频度时,低强度电针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高强度电针;每周1次治疗时,1 mA和5 mA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大鼠上,1)1 mA和5 mA两种强度的电针都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低强度电针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高强度电针;2)低强度电针时,每天1次、隔2日1次和每周1次等3种治疗频度比较,每天1次治疗的镇痛效果最好,而较高强度电针时,每天1次、每周1次治疗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