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充分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日益明显,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学有所长,笔者尝试了将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对地理课进行教学改进。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一、了解差异,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的前提。笔者首先对全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平时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他们能熟练掌握课本内容,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可主动解答B、C层学生的难题,能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课本内容,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能积极向A层学生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教师和A、B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能完成简单习题。
编排座位时,笔者有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一起,如从这三个层次中分别抽取两个人,将其组成六个人的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就可以面对面地自由交换各自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可以自由争论、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以体现群体的优势互补。当然将学生进行分组是相对的,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人数逐步缩小及A、B层人数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确定目标,分层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由浅入深,把教材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例如,讲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时,笔者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分层:C层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位置;B层学生在C层目标基础上了解工业基地的性质及主要工业城市;A层学生在B、C层目标基础上分析工业基地形成所依托的主要条件。教师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有阶梯性。这样才能使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通过课前发放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例如,讲解“中国的降水情况”时,笔者是这样让学生分层次来探究的:在问C层学生:我国降水总趋势是什么?再问B层学生:我国降水总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最后问A层学生: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我国河流汛期长短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针对实际,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笔者布置作业采用的是“① ② ③”制,由易到难、分层递进,也就是:①为基础题,C层学生经过努力可独立完成这类题目,要求全体学生必做;②为能力题,有一定的深度,C层学生选做,A、B层学生全做;③为思考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要经过思考才能做出来。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能让其愉快地按时完成作业,也能使A层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分层辅导,充分挖掘
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因此,分层辅导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重点是“两头”。对A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拓宽加深,重点是对解题思路的分析。C层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信心,对于这类学生的辅导重在鼓励,以增强其学习信心,辅导重点应放在最基础的读图训练上。
五、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
笔者在课堂上对C层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他们的回答情况多么糟糕,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对B层学生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则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组分层教学法,既能尊重个性差异,又能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避免学习时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了解差异,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的前提。笔者首先对全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平时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他们能熟练掌握课本内容,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可主动解答B、C层学生的难题,能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课本内容,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能积极向A层学生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教师和A、B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能完成简单习题。
编排座位时,笔者有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一起,如从这三个层次中分别抽取两个人,将其组成六个人的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就可以面对面地自由交换各自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可以自由争论、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以体现群体的优势互补。当然将学生进行分组是相对的,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人数逐步缩小及A、B层人数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确定目标,分层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由浅入深,把教材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例如,讲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时,笔者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分层:C层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位置;B层学生在C层目标基础上了解工业基地的性质及主要工业城市;A层学生在B、C层目标基础上分析工业基地形成所依托的主要条件。教师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有阶梯性。这样才能使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通过课前发放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例如,讲解“中国的降水情况”时,笔者是这样让学生分层次来探究的:在问C层学生:我国降水总趋势是什么?再问B层学生:我国降水总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最后问A层学生: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我国河流汛期长短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针对实际,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笔者布置作业采用的是“① ② ③”制,由易到难、分层递进,也就是:①为基础题,C层学生经过努力可独立完成这类题目,要求全体学生必做;②为能力题,有一定的深度,C层学生选做,A、B层学生全做;③为思考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要经过思考才能做出来。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能让其愉快地按时完成作业,也能使A层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分层辅导,充分挖掘
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因此,分层辅导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重点是“两头”。对A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拓宽加深,重点是对解题思路的分析。C层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信心,对于这类学生的辅导重在鼓励,以增强其学习信心,辅导重点应放在最基础的读图训练上。
五、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
笔者在课堂上对C层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他们的回答情况多么糟糕,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对B层学生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则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组分层教学法,既能尊重个性差异,又能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避免学习时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