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经武既是解放军中能征善战的传奇将军,又是中共统战史上的传奇英雄。1936年,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时刻,他出任毛泽东的特使,去华北抗日前哨执行极为艰巨的统战任务,为中华民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受命从事统战工作
1935年,日本侵略军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日军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接受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分丧失。而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压力,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当年年底,在北平正式成立了傀儡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
而此时,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仍然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东边是阎锡山的晋绥军,西边有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南边是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陕北则是迎面“进剿”的张学良的东北军。这几十万人马奉蒋介石之命,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战略,妄图聚歼历经千山万水人困马乏的区区两万多红军。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抗日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毛泽东负责领导党的整个统一战线工作。
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统一战线问题,会议确定:放弃抗日必反蒋的口号,实行逼蒋抗日的方针,继续国共谈判,同时对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分别进行统战谈判,并大力开展群众抗日运动,以推动国民党政府走向抗日道路。
毛泽东在指导中共代表同南京政府谈判的同时,还直接致信南京政府军政要员、国民党爱国领袖、地方实力派及各派政治势力代表,力陈救国大义,争取他们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理解和支持。
此时,党中央决定派一批年富力强的红军干部,前往各地担任联络官,迅速开展统战工作。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仅两个多月,党中央即从红大调出张经武、张文彬和童小鹏3人。
在这3个人中,张经武年龄最长,此时30岁。他是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生于1906年,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继而考入爱国名将樊钟秀创办的建国军军官学校。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历任中革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
张文彬原名张纯清,是湖南平江人,生于1910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走上井冈山。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曾调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因才气横溢,同志们给他起了一个雅号——诗人。
童小鹏最年轻,此时只有22岁,是福建长汀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政治保卫局任秘书。
他们3人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锻炼的红军干部,精明睿智,具有文韬武略,党中央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开展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
1936年8月13日晚上,红军大学教育长罗瑞卿为他们3人饯行,外面风雨大作,窑洞里只有一瓶葡萄汁当酒,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凑了一首打油诗:“狂风暴雨饯经武,且说且笑送诗人。葡萄美露汁当酒,翘首秦中报捷音。”
不久,党中央派张文彬前往西安,领导中共西北特支,以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少校秘书的身份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建立联系。童小鹏被调到军委机要科工作,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从解决西安事变起,他便跟随周恩来奔走于南京、武汉、桂林、重庆等地,长期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张经武则被派往形势危急的华北地区从事统战工作。
急赴华北抗战前哨
华北地处抗战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6年8月14日这天,毛泽东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他分别致信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天津市长张自忠、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刘汝明,呼吁组成抗日联合战线。毛泽东同时告知各位,他将派联络员前去拜谒,“乞赐接谈,如承不弃,予以具体进行办法”。此外,还有一封就是写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
宋哲元是山东乐陵县人,从军之后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他性格刚烈耿直,治军严谨,作战勇敢,被誉为西北军的“五虎将之一”。
1933年初,日本出兵侵占山海关,长驱直入长城一线。宋哲元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与日寇展开肉搏战,苦战两天两夜后,获喜峰口血战大捷,给了武器精良的敌寇最沉重的打击,取得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抗日的首次胜利。宋哲元领导的二十九军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英雄部队”。
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政策,使宋哲元及二十九军陷入极为难堪的境地。宋哲元入主平津后,深感日方压迫日甚,并且他苦心经营的冀察政权也受到威胁。由他担任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被人们称为“傀儡政权”,且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这使宋哲元的心情更加沉重。
在苦闷中彷徨的宋哲元受到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决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1936年夏天,他派亲信刘子青秘密来到延安,向毛泽东转达他本人“情殷抗日”的心情。
毛泽东致信宋哲元,称赞他“情殷抗日,曷胜仰佩”,希望他及二十九军,一面联合华北人民群众作实力之准备;一面恢复1925至1927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的联俄联共政策,一俟时机成熟,发动大规模的抗日战争。
究竟派谁前往华北各地去完成统战任务呢?毛泽东已胸有成竹。他在给宋哲元的信中写道:“兹遣张金吾(张经武的化名)同志前来就教,请予接谈。如荷同意,即以张同志为敝方长驻尊处之联络代表,一切通信联络均以秘密出之。鲁韩绥傅晋阎三处,弟等甚愿与之发生关系,共组北方联合战线。先生必有同心,尚祈设法介绍。”
几天后,毛泽东把张经武请进自己办公的窑洞,向他具体交代了此行华北的具体任务,并交给他几封刚刚写好的亲笔信。临别时,毛泽东用力握住张经武的手,用信任的目光与他告别。 张经武脱下戎装,一身西装革履,踏上了新的征程。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他由西安绕道上海,经山东,前往北平。在青岛,张经武先后与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青岛市长沈鸿烈会晤,又在济南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会谈,然后去天津面见天津市长张自忠,与各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商榷联合抗日的具体办法。到达北平后,张经武先是住在原樊钟秀军官学校同窗故旧姚继鸣家里,与姚以兄弟相称作为掩护。后来,通过秘密关系,与宋哲元取得了联系。
推动二十九军打响全面抗战
第一枪
郁闷中的宋哲元,急等着来自毛泽东方面的消息。红军代表张经武的到来,让宋哲元喜出望外。他把毛泽东派来的红军代表待作上宾,秘密安排在西郊皇家园林颐和园内的养云轩住下,一则避人耳目,二则可以推心置腹地长谈。这时,正值北平的金秋,宋哲元和张经武时而乘坐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观赏万寿山的美景,时而又在后山静谧的林阴小道漫步。
张经武对年长他20岁的抗日英雄宋哲元十分敬重,对他麾下的佟麟阁、赵登禹等抗日名将无比钦佩。张经武向宋哲元面呈了毛泽东写给宋的亲笔信,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问候和关切,宣传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张经武由衷地转告宋哲元:“毛泽东先生希望将军能在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绝不会坐视将军独当其难,一定竭尽全力做将军的后援。”
在交谈中,张经武向宋哲元介绍了中共领导的苏维埃红军的近况。他说:“我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东征和西征后,开辟了纵横200公里的陕甘宁根据地,部队得到充实扩大,已经在陕甘宁地区站稳了脚跟。7月上旬,我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已经从甘孜、炉霍、绥靖地区出发,向甘南前进,三大主力会师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张经武还介绍说:“苏维埃红军与苏联的国际联系正在打通,共产国际准备通过向宁夏和新疆运送武器,支持中国红军。”张经武把不久前面见于学忠、沈鸿烈、韩复榘和张自忠的情况也向宋哲元作了汇报。
在这危难之际,宋哲元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心潮激荡。他从张经武的言谈中得到安慰,受到鼓舞,看清了方向,增强了力量。
在几天的接触中,张经武给宋哲元留下深刻的印象。宋哲元愉快地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任命张经武为冀察绥靖公署少校参谋,作为他和毛泽东之间的秘密联络人。宋哲元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介绍张经武去会见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共商抗日大计。此后,一批共产党员以作战参谋的身份进入了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领导的北方局也加紧了对宋哲元及二十九军的工作。1936年9月11日,宋哲元亲自签署命令,将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的薄一波、刘澜涛、杨献珍等61名共产党员全部释放。
1937年春天,第二十九军举办学兵队,中共党组织派党员参加受训,给学兵队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十九军从上到下抗日热情日益高涨。
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驻守卢沟桥附近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o旅,在旅长何基沣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本的新进攻,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
七七事变爆发的当月,上海爱国青年麦新创作了铿锵激愤的《大刀进行曲》,歌曲的副题——献给廿九军大刀队。
全国人民的支持,大大振奋了第二十九军的斗志。宋哲元命令全军师以上将领亲临前线指挥、督战,战斗之激烈,士气之高涨,实属空前。
7月28日,日寇的飞机、大炮猛轰位于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在与日本鬼子的殊死搏斗中,副军长佟麟阁在北京南部的大红门壮烈牺牲。师长赵登禹在木樨地以南的黄亭子一带英勇殉国。
8月31日,日军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并开始向各地展开战略进攻,国民党70万守军全线崩溃,纷纷南逃。为开展山东的抗日统战工作,毛泽东再次派张经武前往济南,会晤韩复榘,就红军与国民党第三集团军联合抗日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促使韩复榘先后释放了包括前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张晔、李林、赵健民等在内的4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这批同志日后成为山东省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骨干。
11月底,中共中央召张经武回延安。12月,他又被派往汉口,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协助周恩来开展河南、湖北两省的抗日统战工作。
1938年4月,山东抗日前线急需干部。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达延安,向党中央求援。毛泽东又想到了张经武。经中央认真研究,决定由张经武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总指挥,带一批干部赴山东。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对张经武和黎玉说:“你们去山东开展游击战争,要学会孙悟空钻到牛魔王肚子里去的战术,要牵制敌人,持久作战,促使其内部分化。”
8月21日,张经武和黎玉率领20多名红军干部,抗大、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和一个营的兵力共200余人,由延安向山东进发,去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受命从事统战工作
1935年,日本侵略军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日军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接受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分丧失。而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压力,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当年年底,在北平正式成立了傀儡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
而此时,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仍然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东边是阎锡山的晋绥军,西边有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南边是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陕北则是迎面“进剿”的张学良的东北军。这几十万人马奉蒋介石之命,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战略,妄图聚歼历经千山万水人困马乏的区区两万多红军。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抗日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毛泽东负责领导党的整个统一战线工作。
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统一战线问题,会议确定:放弃抗日必反蒋的口号,实行逼蒋抗日的方针,继续国共谈判,同时对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分别进行统战谈判,并大力开展群众抗日运动,以推动国民党政府走向抗日道路。
毛泽东在指导中共代表同南京政府谈判的同时,还直接致信南京政府军政要员、国民党爱国领袖、地方实力派及各派政治势力代表,力陈救国大义,争取他们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理解和支持。
此时,党中央决定派一批年富力强的红军干部,前往各地担任联络官,迅速开展统战工作。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仅两个多月,党中央即从红大调出张经武、张文彬和童小鹏3人。
在这3个人中,张经武年龄最长,此时30岁。他是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生于1906年,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继而考入爱国名将樊钟秀创办的建国军军官学校。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历任中革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
张文彬原名张纯清,是湖南平江人,生于1910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走上井冈山。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曾调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因才气横溢,同志们给他起了一个雅号——诗人。
童小鹏最年轻,此时只有22岁,是福建长汀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政治保卫局任秘书。
他们3人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锻炼的红军干部,精明睿智,具有文韬武略,党中央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开展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
1936年8月13日晚上,红军大学教育长罗瑞卿为他们3人饯行,外面风雨大作,窑洞里只有一瓶葡萄汁当酒,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凑了一首打油诗:“狂风暴雨饯经武,且说且笑送诗人。葡萄美露汁当酒,翘首秦中报捷音。”
不久,党中央派张文彬前往西安,领导中共西北特支,以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少校秘书的身份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建立联系。童小鹏被调到军委机要科工作,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从解决西安事变起,他便跟随周恩来奔走于南京、武汉、桂林、重庆等地,长期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张经武则被派往形势危急的华北地区从事统战工作。
急赴华北抗战前哨
华北地处抗战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6年8月14日这天,毛泽东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他分别致信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天津市长张自忠、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刘汝明,呼吁组成抗日联合战线。毛泽东同时告知各位,他将派联络员前去拜谒,“乞赐接谈,如承不弃,予以具体进行办法”。此外,还有一封就是写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
宋哲元是山东乐陵县人,从军之后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他性格刚烈耿直,治军严谨,作战勇敢,被誉为西北军的“五虎将之一”。
1933年初,日本出兵侵占山海关,长驱直入长城一线。宋哲元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与日寇展开肉搏战,苦战两天两夜后,获喜峰口血战大捷,给了武器精良的敌寇最沉重的打击,取得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抗日的首次胜利。宋哲元领导的二十九军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英雄部队”。
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政策,使宋哲元及二十九军陷入极为难堪的境地。宋哲元入主平津后,深感日方压迫日甚,并且他苦心经营的冀察政权也受到威胁。由他担任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被人们称为“傀儡政权”,且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这使宋哲元的心情更加沉重。
在苦闷中彷徨的宋哲元受到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决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1936年夏天,他派亲信刘子青秘密来到延安,向毛泽东转达他本人“情殷抗日”的心情。
毛泽东致信宋哲元,称赞他“情殷抗日,曷胜仰佩”,希望他及二十九军,一面联合华北人民群众作实力之准备;一面恢复1925至1927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的联俄联共政策,一俟时机成熟,发动大规模的抗日战争。
究竟派谁前往华北各地去完成统战任务呢?毛泽东已胸有成竹。他在给宋哲元的信中写道:“兹遣张金吾(张经武的化名)同志前来就教,请予接谈。如荷同意,即以张同志为敝方长驻尊处之联络代表,一切通信联络均以秘密出之。鲁韩绥傅晋阎三处,弟等甚愿与之发生关系,共组北方联合战线。先生必有同心,尚祈设法介绍。”
几天后,毛泽东把张经武请进自己办公的窑洞,向他具体交代了此行华北的具体任务,并交给他几封刚刚写好的亲笔信。临别时,毛泽东用力握住张经武的手,用信任的目光与他告别。 张经武脱下戎装,一身西装革履,踏上了新的征程。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他由西安绕道上海,经山东,前往北平。在青岛,张经武先后与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青岛市长沈鸿烈会晤,又在济南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会谈,然后去天津面见天津市长张自忠,与各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商榷联合抗日的具体办法。到达北平后,张经武先是住在原樊钟秀军官学校同窗故旧姚继鸣家里,与姚以兄弟相称作为掩护。后来,通过秘密关系,与宋哲元取得了联系。
推动二十九军打响全面抗战
第一枪
郁闷中的宋哲元,急等着来自毛泽东方面的消息。红军代表张经武的到来,让宋哲元喜出望外。他把毛泽东派来的红军代表待作上宾,秘密安排在西郊皇家园林颐和园内的养云轩住下,一则避人耳目,二则可以推心置腹地长谈。这时,正值北平的金秋,宋哲元和张经武时而乘坐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观赏万寿山的美景,时而又在后山静谧的林阴小道漫步。
张经武对年长他20岁的抗日英雄宋哲元十分敬重,对他麾下的佟麟阁、赵登禹等抗日名将无比钦佩。张经武向宋哲元面呈了毛泽东写给宋的亲笔信,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问候和关切,宣传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张经武由衷地转告宋哲元:“毛泽东先生希望将军能在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绝不会坐视将军独当其难,一定竭尽全力做将军的后援。”
在交谈中,张经武向宋哲元介绍了中共领导的苏维埃红军的近况。他说:“我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东征和西征后,开辟了纵横200公里的陕甘宁根据地,部队得到充实扩大,已经在陕甘宁地区站稳了脚跟。7月上旬,我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已经从甘孜、炉霍、绥靖地区出发,向甘南前进,三大主力会师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张经武还介绍说:“苏维埃红军与苏联的国际联系正在打通,共产国际准备通过向宁夏和新疆运送武器,支持中国红军。”张经武把不久前面见于学忠、沈鸿烈、韩复榘和张自忠的情况也向宋哲元作了汇报。
在这危难之际,宋哲元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心潮激荡。他从张经武的言谈中得到安慰,受到鼓舞,看清了方向,增强了力量。
在几天的接触中,张经武给宋哲元留下深刻的印象。宋哲元愉快地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任命张经武为冀察绥靖公署少校参谋,作为他和毛泽东之间的秘密联络人。宋哲元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介绍张经武去会见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共商抗日大计。此后,一批共产党员以作战参谋的身份进入了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领导的北方局也加紧了对宋哲元及二十九军的工作。1936年9月11日,宋哲元亲自签署命令,将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的薄一波、刘澜涛、杨献珍等61名共产党员全部释放。
1937年春天,第二十九军举办学兵队,中共党组织派党员参加受训,给学兵队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十九军从上到下抗日热情日益高涨。
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驻守卢沟桥附近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o旅,在旅长何基沣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本的新进攻,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
七七事变爆发的当月,上海爱国青年麦新创作了铿锵激愤的《大刀进行曲》,歌曲的副题——献给廿九军大刀队。
全国人民的支持,大大振奋了第二十九军的斗志。宋哲元命令全军师以上将领亲临前线指挥、督战,战斗之激烈,士气之高涨,实属空前。
7月28日,日寇的飞机、大炮猛轰位于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在与日本鬼子的殊死搏斗中,副军长佟麟阁在北京南部的大红门壮烈牺牲。师长赵登禹在木樨地以南的黄亭子一带英勇殉国。
8月31日,日军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并开始向各地展开战略进攻,国民党70万守军全线崩溃,纷纷南逃。为开展山东的抗日统战工作,毛泽东再次派张经武前往济南,会晤韩复榘,就红军与国民党第三集团军联合抗日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促使韩复榘先后释放了包括前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张晔、李林、赵健民等在内的4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这批同志日后成为山东省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骨干。
11月底,中共中央召张经武回延安。12月,他又被派往汉口,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协助周恩来开展河南、湖北两省的抗日统战工作。
1938年4月,山东抗日前线急需干部。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达延安,向党中央求援。毛泽东又想到了张经武。经中央认真研究,决定由张经武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总指挥,带一批干部赴山东。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对张经武和黎玉说:“你们去山东开展游击战争,要学会孙悟空钻到牛魔王肚子里去的战术,要牵制敌人,持久作战,促使其内部分化。”
8月21日,张经武和黎玉率领20多名红军干部,抗大、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和一个营的兵力共200余人,由延安向山东进发,去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