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学习:学科素养下的语文课堂转型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ow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转型,应当转向学生本位、素养本位,课堂上多元要素彼此融通,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跨媒介跨学科学习等,实现语文素养的课堂教学落地与提升。实现这一课堂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项目制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未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尤其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部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越发突出,故从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采取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语文学科;劳动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89-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非常重要,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经典名篇教学作为抓手和突破口,探讨语文教育理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这句话强调了《诗经》作品内容纯洁美好,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对大众有极好的教育意义。孔子对《诗经》极为推崇,对自己的儿子和学生均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不学《诗》,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呢?因为说话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文采,不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孔子是这样阐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核心素养视野下,名著阅读教学亟需建构出完整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广东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建构名著导读课程系统及读本体例,进行名著导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名著阅读进程,为名著导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提供了借鉴。
【课文精析】《雨的四季》,诗人、散文家刘湛秋的优美抒情散文,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一单元自读课文,有丰富的美感。1.整体的构思美。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中间部分按“春一夏一秋一冬”的写作顺序,逐层描述展开;最后两段照应全篇,抒情收束。2.内容的描述美。用诗一般的语言,以生动的描述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引领读者体会四季的雨不同的情致与风韵,同时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可围绕“‘三观’建模,任务驱动”的构架推进。具体策略是:宏观检视占位高瞻,以统整思想审视整本书;中观分析专题上溯,将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打通;微观思辨建构意义,引导学生做阅读的独立思考者。
余映潮先生的口述实录《用奋斗定义时光》即将付梓。先生致信约请撰写序言,我心中不禁一动。多年来,虽与先生交往甚密,但我一直在仰望先生,以我的身份,似乎配不上给先生的新著撰序。余映潮先生是载入语文教育史册的重要人物。先生之于语文教育的贡献,特别是对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巨大、深远而且独一无二。
一、情境导入,质疑导读(屏显课文名称。课文名称下有对应的东巴文字。导入略。)师:课文是一篇游记。一般来说,游记往往采用怎样的写法来写呢?生(杂):按时间顺序来写;按游踪来写;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师:你解说一下,什么叫移步换景?生:就是作者走到哪儿就写哪儿的景物。
阅读教学需要创新,但是受“同课异构”等的负面影响,阅读教学的创新走上了脱离教师与学生的过分求异的歧途,结果使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降低。阅读教学的创新,必须从课程标准、教材系统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具体可以从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入手,求得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岁月的淘洗中,不同于他人的过往,以及在诸多具体情境中微妙的即时体验,使得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人在反观自己时,记忆里所重现出的情境与体验,都值得讲述。一、值得回味的阅读启蒙:恰恰是那些“不经意”我的阅读记忆是从童年时订阅的一本本《金色童年》杂志和一摞摞画册开始的。那时我常常颇为自豪地把它们整齐地叠摞起来欣赏,然后再一本本、一遍遍地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