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工笔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传统工笔画色彩是装饰性色彩,不能达到写实的要求,也不能直接表达情感,在西画色彩的影响下,工笔画色彩逐步发展为多样性色彩,也使工笔画跃出低谷,走向繁荣,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丰富中国画颜料种类、提高颜色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工笔画色彩在保持深厚的民族艺术精神的同时,更加丰富,更具现代性。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西画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24-02
工笔画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它不断吮吸着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和传统精神的营养,形成了秦汉时期的恢弘与博大、阳刚与奔放,盛唐时期的充实与华丽、浪漫与方正,宋元朝代的严谨与随意、理想与现实及明清时代的清丽与沉郁、平俗与超尘等特征,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追求。而工笔画能蓬勃发展到现在,色彩表现是这门艺术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笔画色彩在其发展历程中,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色彩系统。20世纪以来,工笔画色彩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并有了长足发展。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工笔画色彩受到了西画的影响以及现代科技促进了画材和颜料的研发,继而产生了自身内容和范围的充实和扩展,以及技法的创新和发展。
1 传统工笔画色彩特性
人们的审美观是视觉、知觉、联想、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而对色彩的感觉是这一切的基础。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传统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山水画以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作品中都得到了集中展现。另一方面,“绘画”一词也源于重彩——古人常用朱红、青色等作画,也因此以“丹青”指代绘画——当时把涂叫做“缋”(绘) ,勾线叫“画”,这说明“色彩”与“线条”是传统工笔画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元素。
传统工笔画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技法基本以平涂为主,这就决定了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具有从属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传统工笔画色彩属于装饰性色彩,是一种依类相从的假定色,是依附补色对比的关系进行组合,重视色彩在画面上的搭配关系,通过线的阻隔面而产生一种纯度很高的装饰色彩,利用线与线之间的疏密变化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色块,以达到画面色彩的和谐统一,而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产生装饰性效果。同时,传统工笔画的色调具有时代特征,受政治、宗教、大众审美、风俗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各个时期的工笔画的色调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佛教壁画为例:南北朝时期追求宗教神秘、严肃的感觉,作品以青蓝等冷色调为主。隋唐时期,国力的强盛,使作品开始追求辉煌的效果,色调则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用小块的对比色和金、银作为点缀,来加强色彩绚烂的效果。
另外,在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上,传统工笔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所谓“随类赋彩”,就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基本色调、基本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画家主观认识与理解,对物象进行分类,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进行着色赋彩,为表现情感可赋以想象的色彩、装饰色彩、自然色彩或抽象的色彩等浪漫处理,以典雅、清丽、明快、柔和、自然、装饰性、概括性等特点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画境。因此,工笔画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和总结色彩的类别,并不重视自然界色彩的多样性,使色彩的表现有类型化和程式化的特点。
2 西画对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近代西画随着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潮流进入中国,西画色彩属于“写实性色彩”,对工笔画色彩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入的,涉及到工笔画色彩的各个方面,推动了工笔画色彩的发展,也推动了工笔画的复兴和创新。
西画的引入和传播,使工笔画家的用色观念产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融合了西画的色彩观念,特别是西画色彩对物象的真实表达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情感内容为解决工笔画的色彩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工笔画色彩逐步由装饰性色彩发展为多样性色彩。现代工笔画在保持了中国画色彩象征性和哲学性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吸收了西画的色彩规律,并在具体创作中打破了线对颜色的限制,突出了色彩的作用,通过线色结合进行形体的塑造,取得了色彩在西画中一样的独立审美价值。同时运用西画理论来研究传统的中国画色彩,为中国画色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用西画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画色彩,也增强了中国画色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西画色彩和中国传统色彩观融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为工笔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色彩与笔墨的关系,在传统的基础上,既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又强调笔墨的层次感,使二者在画面中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增强中国画的色彩语境,使传统工笔画的语言内涵得以拓展延伸,同时从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等绘画形式中吸取大量有益的东西,兼容并蓄,呈现出多样丰富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特点,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创作《沁芳怡红》时大胆使用了红色为基调——红色通常代表喜庆,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境界,鲜艳的花草为主要背景加上前面可人的小女孩,构成了美妙的意境。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映托出花儿绽放的更加肆意、活泼。花的颜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夹杂部分鲜艳亮丽的色彩,包括黄色、绿色等,小女孩的衣服与花的颜色交相呼应,整体给人以明快的色彩感觉。整张构图小女孩偏左,左右两边围绕着不同的花儿,形成有机的整体,人颜如花、花通人意,不仅以花衬托人的美丽,更因人而赋予花儿生命。
3 现代科学技术对工笔画色彩的影响
色彩在工笔画中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要素和表现手段,而色彩特点依赖所使用的颜料特性。在颜料的特性方面,早期工笔画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这在自然的物色中一般是少见的,与常见的红、黄、蓝、绿差距较大。由于这种矿物质颜料的特性所限,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以重彩的形式出现,敦煌壁画和麦积山石窟壁画正是重彩工笔画的代表。但是随着植物质透明颜料的大量运用,传统工笔画的用色发生了很大形式的变化,也逐步形成了渲染丰富、细腻入微、色调单纯等特征的工笔淡彩表现形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工笔画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一些画家致力于画材的研究和开发,从工具、材料的变革开始,尤其是在工笔重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美术评论界称为中国画史上的“色彩之变”。特别是近年来绘画颜料的品种也大为扩展,不少其他画种和国外的颜料产品逐渐渗入到工笔画的色彩表现之中,很多画家大胆地尝试运用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高温结晶仿石色和活性染料等颜料,给现代工笔画的色彩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特别是最新研制的高温结晶颜料和品种繁多的矿物质颜料,在丰富中国画颜料种类、提高颜色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近年产生的大量画作中,从制作方法、形式语言到造型观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程式化套路,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色域宽阔、质地精细、色相纯美,使当代工笔画的表现方法日趋完善,也使工笔画成为有中国浓郁文化特色且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4 结束语
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碧海蓝天,更没有繪画艺术。色彩是绘画作品的灵魂。
艺术需要创新,形式需要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变,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它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决定并体现的,是区别于其它民族艺术的特征,它也是这种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笔画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色彩丰富走向朴素单纯,又由闲淡至极复归绚烂辉煌,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工笔画只有在植根于博大的民族文化,保持传统工笔画特质的前提下,对传统语言形式进行扬弃,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才能使当代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日趋完善,表现领域更为宽泛,才能构建更具时代面貌的形式语言,建立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色彩语言形式,才能使中国画的色彩在保持深厚的民族艺术精神、不失其意境和神韵的同时,更加丰富,更具现代性,也才能使当代工笔画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曹晨,浅谈工笔画的历史与当代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134-135
[2] 陈颖,现代工笔画的继承和创新[J],甘肃高师学报,2005,(6):65-66
[3] 段韦华,工笔画精神理念与继承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6):87-89
[4] 李大庆,对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探索[J],美术观察,2005,(9),61-63
[5] 秋霖,现代工笔画表现语言浅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8-119
[6] 孙志钧,中国画色彩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张弘,论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特性及其现代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7-121
[8] 丁雷,浅析西画的传入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影响[J],当代艺术2010,(2):8-10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西画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24-02
工笔画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它不断吮吸着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和传统精神的营养,形成了秦汉时期的恢弘与博大、阳刚与奔放,盛唐时期的充实与华丽、浪漫与方正,宋元朝代的严谨与随意、理想与现实及明清时代的清丽与沉郁、平俗与超尘等特征,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追求。而工笔画能蓬勃发展到现在,色彩表现是这门艺术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笔画色彩在其发展历程中,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色彩系统。20世纪以来,工笔画色彩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并有了长足发展。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工笔画色彩受到了西画的影响以及现代科技促进了画材和颜料的研发,继而产生了自身内容和范围的充实和扩展,以及技法的创新和发展。
1 传统工笔画色彩特性
人们的审美观是视觉、知觉、联想、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而对色彩的感觉是这一切的基础。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传统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山水画以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作品中都得到了集中展现。另一方面,“绘画”一词也源于重彩——古人常用朱红、青色等作画,也因此以“丹青”指代绘画——当时把涂叫做“缋”(绘) ,勾线叫“画”,这说明“色彩”与“线条”是传统工笔画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元素。
传统工笔画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技法基本以平涂为主,这就决定了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具有从属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传统工笔画色彩属于装饰性色彩,是一种依类相从的假定色,是依附补色对比的关系进行组合,重视色彩在画面上的搭配关系,通过线的阻隔面而产生一种纯度很高的装饰色彩,利用线与线之间的疏密变化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色块,以达到画面色彩的和谐统一,而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产生装饰性效果。同时,传统工笔画的色调具有时代特征,受政治、宗教、大众审美、风俗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各个时期的工笔画的色调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佛教壁画为例:南北朝时期追求宗教神秘、严肃的感觉,作品以青蓝等冷色调为主。隋唐时期,国力的强盛,使作品开始追求辉煌的效果,色调则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用小块的对比色和金、银作为点缀,来加强色彩绚烂的效果。
另外,在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上,传统工笔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所谓“随类赋彩”,就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基本色调、基本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画家主观认识与理解,对物象进行分类,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进行着色赋彩,为表现情感可赋以想象的色彩、装饰色彩、自然色彩或抽象的色彩等浪漫处理,以典雅、清丽、明快、柔和、自然、装饰性、概括性等特点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画境。因此,工笔画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和总结色彩的类别,并不重视自然界色彩的多样性,使色彩的表现有类型化和程式化的特点。
2 西画对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近代西画随着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潮流进入中国,西画色彩属于“写实性色彩”,对工笔画色彩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入的,涉及到工笔画色彩的各个方面,推动了工笔画色彩的发展,也推动了工笔画的复兴和创新。
西画的引入和传播,使工笔画家的用色观念产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融合了西画的色彩观念,特别是西画色彩对物象的真实表达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情感内容为解决工笔画的色彩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工笔画色彩逐步由装饰性色彩发展为多样性色彩。现代工笔画在保持了中国画色彩象征性和哲学性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吸收了西画的色彩规律,并在具体创作中打破了线对颜色的限制,突出了色彩的作用,通过线色结合进行形体的塑造,取得了色彩在西画中一样的独立审美价值。同时运用西画理论来研究传统的中国画色彩,为中国画色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用西画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画色彩,也增强了中国画色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西画色彩和中国传统色彩观融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为工笔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色彩与笔墨的关系,在传统的基础上,既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又强调笔墨的层次感,使二者在画面中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增强中国画的色彩语境,使传统工笔画的语言内涵得以拓展延伸,同时从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等绘画形式中吸取大量有益的东西,兼容并蓄,呈现出多样丰富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特点,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创作《沁芳怡红》时大胆使用了红色为基调——红色通常代表喜庆,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境界,鲜艳的花草为主要背景加上前面可人的小女孩,构成了美妙的意境。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映托出花儿绽放的更加肆意、活泼。花的颜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夹杂部分鲜艳亮丽的色彩,包括黄色、绿色等,小女孩的衣服与花的颜色交相呼应,整体给人以明快的色彩感觉。整张构图小女孩偏左,左右两边围绕着不同的花儿,形成有机的整体,人颜如花、花通人意,不仅以花衬托人的美丽,更因人而赋予花儿生命。
3 现代科学技术对工笔画色彩的影响
色彩在工笔画中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要素和表现手段,而色彩特点依赖所使用的颜料特性。在颜料的特性方面,早期工笔画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这在自然的物色中一般是少见的,与常见的红、黄、蓝、绿差距较大。由于这种矿物质颜料的特性所限,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以重彩的形式出现,敦煌壁画和麦积山石窟壁画正是重彩工笔画的代表。但是随着植物质透明颜料的大量运用,传统工笔画的用色发生了很大形式的变化,也逐步形成了渲染丰富、细腻入微、色调单纯等特征的工笔淡彩表现形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工笔画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一些画家致力于画材的研究和开发,从工具、材料的变革开始,尤其是在工笔重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美术评论界称为中国画史上的“色彩之变”。特别是近年来绘画颜料的品种也大为扩展,不少其他画种和国外的颜料产品逐渐渗入到工笔画的色彩表现之中,很多画家大胆地尝试运用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高温结晶仿石色和活性染料等颜料,给现代工笔画的色彩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特别是最新研制的高温结晶颜料和品种繁多的矿物质颜料,在丰富中国画颜料种类、提高颜色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近年产生的大量画作中,从制作方法、形式语言到造型观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程式化套路,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色域宽阔、质地精细、色相纯美,使当代工笔画的表现方法日趋完善,也使工笔画成为有中国浓郁文化特色且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4 结束语
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碧海蓝天,更没有繪画艺术。色彩是绘画作品的灵魂。
艺术需要创新,形式需要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变,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它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决定并体现的,是区别于其它民族艺术的特征,它也是这种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笔画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色彩丰富走向朴素单纯,又由闲淡至极复归绚烂辉煌,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工笔画只有在植根于博大的民族文化,保持传统工笔画特质的前提下,对传统语言形式进行扬弃,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才能使当代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日趋完善,表现领域更为宽泛,才能构建更具时代面貌的形式语言,建立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色彩语言形式,才能使中国画的色彩在保持深厚的民族艺术精神、不失其意境和神韵的同时,更加丰富,更具现代性,也才能使当代工笔画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曹晨,浅谈工笔画的历史与当代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134-135
[2] 陈颖,现代工笔画的继承和创新[J],甘肃高师学报,2005,(6):65-66
[3] 段韦华,工笔画精神理念与继承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6):87-89
[4] 李大庆,对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探索[J],美术观察,2005,(9),61-63
[5] 秋霖,现代工笔画表现语言浅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8-119
[6] 孙志钧,中国画色彩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张弘,论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特性及其现代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7-121
[8] 丁雷,浅析西画的传入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影响[J],当代艺术201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