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十佳“魅力教师”、十佳“魅力较长”评选活动投票规则

来源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刊物投票日期从2012年3月20日至4月20日(以邮寄日邮戳为准);网络投票和短信投票时间从2012年3月20日至4月20日24时。
其他文献
片段一——巧猜生日,引导分类观察  (教师出示年历,学生初步观察,知道一年有1 2个月,会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  师:想知道王老师的生日吗?我的生日啊,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  生:12月31日。  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这一天吗?(生上台准确地找出了这个日子。)  师:你们知道这个月有多少天吗?  生(很快地):31天。  师(故作疑惑):怎么数得这么快?  生(抢着
为什么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到了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有真实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母语的时候.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听
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怀着功利的课堂追求,进行填鸭式、唠叨式教学,就会违背学生知识的生成规律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那么,思想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地加以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误读”时,应采取理解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应用问题的学与教中还存在着诸多“短处”,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新课程应用问题解决的目标取向,并借助“解决问题”这一载体进行不断修正、完善、创新,使其更好地体现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价值。本文拟对“解决问题”的目标把握与问题设计作些阐释。  一、追求目标多元,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  《标准》规定“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
小学生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个性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对应了教师教的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就迥然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探究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3道作业题,其中第3题是这样的: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上,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小明想粗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