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在分析研究其他同类院校该课程开设状况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定位、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其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装饰专业属于高职设计类专业, 其旨在培养一批既能搞设计、又能懂施工,既有理论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级建筑装饰行业人才。作为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我们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参考。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装饰材料品种繁多而且庞杂, 形成课程内容上的最大特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双方均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 系统性差。不同材料之间的专业知识领域跨度大, 缺乏关联性。在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成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 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 教师难讲、学生难学。(2)品种差异大,指标参数多, 逻辑性差。在各版本的教材中, 所介绍的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离不开参数表格。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 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3)实践性强, 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 其装饰效果、使用性能等有关知识需要通过实际体验、实验分析来加强认识。由于受到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许多应用问题只能“ 纸上谈兵”, 教学效果欠佳。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與措施
装饰材料课程知识既综合了专业基础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 材料又是设计设计、建筑装饰预算编制及施工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的物质基础, 课程前后衔接紧密。因此, 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克服上述种种弊端,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1针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特点, 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
知识不是孤立的,像建筑装饰材料这样有实物来源的课程更应该与其他相关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装饰工程实际中, 由于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形成了材料与施工密不可分的技术特点,应用的装饰材料才具备功能性和装饰性的真正涵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装饰材料与工艺的融合, 有利于专业的知识交叉综合和开展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2.2设计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 我们制定了《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规格、品种、价格等基本知识, 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用途和质量标准, 掌握建筑装饰构造工艺基本知识及常用案例分析。据此,我们设计了六个项目模块,分别是: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与选择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采购模块;装饰材料构造的再造模块;某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我们又摸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 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 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从而能最大程度的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衔接。
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特点和当今社会对职业化教育的要求,材料课的教学要由室内走向室外,由课堂理论教学走向施工现场教学。
首先,结合《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自身特点,一方面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交流,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另一方面, 在选择材料教学方法和组织课堂教学形式上要尽可能采用更多的材料的性能演示和对材料进行物理、化学的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材料的印象。
第二,对学生在装饰材料运用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改革中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利用引导、启发、情境式的教学方法, 运用老师导学、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让给学生。
第三,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施工案例,通过现场和已竣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速记过程,现场体验材料的分割与肌理的组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审美教育,而且要求他们课后对参观的场地进行实地材料总结,积极开展材料论文比赛,这对学生毕业以后掌握现场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为深化高职示范教育及教学体制改革,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建议与企业界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开创室内设计与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能够体验生产与设计的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材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说服企业能够小批量生产学生的作业成果,同时设置一些奖项鼓励学生多收集市场信息,学习如何能使自己设计的材料样块投入到规模的生产中,以创造出室内设计的新形式。
3.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3.1《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实践性强,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熟悉装饰材料技术的应用现状, 了解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程度, 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鼓励其参与工程实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 或是聘请校外专家来指导教学。
3.2现代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更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产生新的构造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而现有《建筑装饰材料》教材中的内容陈旧,缺少应用性,很难适应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后续改革中,要积极编写出适应课改要求的教材,尤其要增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教学和互动交流的内容。
3.3校外缺少真正可以供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现实是很多装饰企业或是材料市场拒绝或不配合教学,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为下降。今后我们还应多多建立一些能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4.结语
装饰材料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 面向工程实际并把握住材料应用这一主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采用启发式教模式, 因材施教, 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需要彻底改革传统依附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软硬件配套措施建设,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芳,杨长辉.建筑类院校非材料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1999.
[2]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
[3]胡雨霞,汤留泉.建筑装饰创新材料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其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装饰专业属于高职设计类专业, 其旨在培养一批既能搞设计、又能懂施工,既有理论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级建筑装饰行业人才。作为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我们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参考。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装饰材料品种繁多而且庞杂, 形成课程内容上的最大特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双方均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 系统性差。不同材料之间的专业知识领域跨度大, 缺乏关联性。在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成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 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 教师难讲、学生难学。(2)品种差异大,指标参数多, 逻辑性差。在各版本的教材中, 所介绍的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离不开参数表格。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 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3)实践性强, 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 其装饰效果、使用性能等有关知识需要通过实际体验、实验分析来加强认识。由于受到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许多应用问题只能“ 纸上谈兵”, 教学效果欠佳。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與措施
装饰材料课程知识既综合了专业基础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 材料又是设计设计、建筑装饰预算编制及施工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的物质基础, 课程前后衔接紧密。因此, 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克服上述种种弊端,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1针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特点, 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
知识不是孤立的,像建筑装饰材料这样有实物来源的课程更应该与其他相关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装饰工程实际中, 由于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形成了材料与施工密不可分的技术特点,应用的装饰材料才具备功能性和装饰性的真正涵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装饰材料与工艺的融合, 有利于专业的知识交叉综合和开展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2.2设计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 我们制定了《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规格、品种、价格等基本知识, 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用途和质量标准, 掌握建筑装饰构造工艺基本知识及常用案例分析。据此,我们设计了六个项目模块,分别是: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与选择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采购模块;装饰材料构造的再造模块;某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我们又摸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 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 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从而能最大程度的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衔接。
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特点和当今社会对职业化教育的要求,材料课的教学要由室内走向室外,由课堂理论教学走向施工现场教学。
首先,结合《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自身特点,一方面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交流,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另一方面, 在选择材料教学方法和组织课堂教学形式上要尽可能采用更多的材料的性能演示和对材料进行物理、化学的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材料的印象。
第二,对学生在装饰材料运用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改革中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利用引导、启发、情境式的教学方法, 运用老师导学、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让给学生。
第三,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施工案例,通过现场和已竣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速记过程,现场体验材料的分割与肌理的组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审美教育,而且要求他们课后对参观的场地进行实地材料总结,积极开展材料论文比赛,这对学生毕业以后掌握现场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为深化高职示范教育及教学体制改革,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建议与企业界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开创室内设计与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能够体验生产与设计的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材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说服企业能够小批量生产学生的作业成果,同时设置一些奖项鼓励学生多收集市场信息,学习如何能使自己设计的材料样块投入到规模的生产中,以创造出室内设计的新形式。
3.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3.1《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实践性强,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熟悉装饰材料技术的应用现状, 了解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程度, 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鼓励其参与工程实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 或是聘请校外专家来指导教学。
3.2现代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更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产生新的构造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而现有《建筑装饰材料》教材中的内容陈旧,缺少应用性,很难适应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后续改革中,要积极编写出适应课改要求的教材,尤其要增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教学和互动交流的内容。
3.3校外缺少真正可以供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现实是很多装饰企业或是材料市场拒绝或不配合教学,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为下降。今后我们还应多多建立一些能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4.结语
装饰材料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 面向工程实际并把握住材料应用这一主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采用启发式教模式, 因材施教, 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需要彻底改革传统依附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软硬件配套措施建设,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芳,杨长辉.建筑类院校非材料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1999.
[2]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
[3]胡雨霞,汤留泉.建筑装饰创新材料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