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19日,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策划组织的“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山东省内沿黄采风活动授旗出征。本次采风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国“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践行新闻媒体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要求,力求提高政治能力,培养优良作风。
策划初衷
首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山东省明确提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当好排头兵。
其次,黄河是东营的母亲河,黄河的特殊眷顾赐予东营广阔的新生土地,孕育了辉煌的现代文明。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昔日的盐碱荒滩上迅速成长起美丽宜居的湿地城市。东营人民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恩之情。
再次,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切实承担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保护黄河、治理黄河、开发利用黄河。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将关注黄河的生态人文以及保护并弘扬黄河文化视为媒体的历史使命。
最后,本次采风活动作为全国“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由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与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策划推出,得到山东省内沿黄各地市广电及党史史志系统的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前期准备
采风行前经过充分的酝酿筹备,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备齐参考资料,做好案头工作,阅读《山东省志·黄河志》《山东风物志》《黄河史话》以及《史记地名考》《水经注》等数十种资料。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网站、省内沿黄各地市政府网站、地情网站和官方新闻网站,广泛搜集有关黄河流路变迁与治理、城市历史沿革、地名故事、文化遗址、红色故事、历史名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就等方面的资料,共计整理文字资料40000余字。
其次,制定采风工作方案,做好团队架构和人员分工,打造工作流程,明确采风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和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分别选派人员,按照前、后方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补位、密切配合,锻造了一支不畏困难、能打胜仗的过硬团队,形成了一套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采、编、传、审、播整个工作流程和技术保障方案。
再次,明确节目形态和节目风格。本次采风以“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与一般采风报道相比,更具难度、挑战性,需要具有历史的厚度、视角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最终,节目形态被确定为纪实性人文历史类专题节目,“以古鉴今”,通过纪实性风格与故事化手段的结合,实现记录方式“写实”与戏剧方式“写意”相得益彰。
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源是炎黄时代,其根是黄河文化。母亲河黄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采风活动系列报道,始终围绕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展开,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展示时代风貌,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选题内容
在采风中,东营电视台坚持一个选题原则,即“跳出当前看黄河,跳出山东看黄河,跳出中国看黄河”。虽然采风行程在山东省内,但在节目选题上,力求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上万里的宏大时空背景下,讲述精彩纷呈的黄河故事,彰显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系列报道中,既有对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古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阐释,又有对治黄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廉政文化的生動展示;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焦裕禄等先模人物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感人事迹,又有黄河两岸人民和一代代黄河人治河护河的动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采风中,东营电视台特别策划了对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的专访,从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联系谈到儒家山水比德说,继而纵论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杨朝明教授讲到,孔子在对他以前数千年文化进行继承总结、凝练提升的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影响深远,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
走进聊城,本台走访了中国第一部村志诞生地、黄河岸边的历史文化名村——苫山村,讲述黄河治理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无人机航拍镜头展现黄河第二大灌区、向雄安新区供应清洁水源的位山灌区以及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的壮美风姿与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走进淄博,本台来到焦裕禄故居,通过侄媳妇对焦裕禄的回忆,展开焦裕禄最后一次返回老家博山区北崮山村探亲的故事,讲述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带领河南兰考干部群众在昔日黄泛区治沙治水治碱的感人事迹,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采风成果
采风团每到一地,首先举办当地党史方志机构负责人和黄河专家、历史学者、知名文化人士、作家、艺术家等参与的黄河文化座谈会。通过集体座谈交流,采风团得以快速获取当地历史、地理、民俗、人物等方面的权威资料、准确信息,发现丰富多样的黄河故事素材,多视角感悟当地最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元素,从而迅速明确报道选题、拍摄地点、采访对象等。
采风团通过实地采访拍摄、录制专家访谈、进行无人机空中航拍等形式,深入黄河两岸的水利景观、水利工程、文化遗存、历史遗址、红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名村、滩区迁建社区、库区移民新村、名人故居等50多个采访点进行拍摄。采访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曹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荣海生、《泰山志》主编吕大明、聊城大学运河文化学者胡梦飞等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河务局、引黄灌区负责人、滩区库区移民新村村民等,共计40余人。
推广方式
本次采风活动系列报道在采风进行的同时,通过网络云盘实现即拍即编即传即播,以每周一、三、五共三期15分钟以上专题报道的频率,在东营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快速播发。此外,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活动推广,将前方动态第一时间在东营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智慧东营客户端、美丽东营微信公众号、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公众号、今日头条东营版块、闪电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以消息、专版、专题等形式同步推送,累计推送70余篇,总浏览量3万次以上,形成立体传播、多层叠加的宣传效果。
“临黄河而知中国,鉴往事而知来者。”采风团所到之处,无论是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还是热心市民,对于采风活动的肯定和帮助,都是对东营电视台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今后,本台将继续为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唱响黄河文化“大合唱”贡献力量。
策划初衷
首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山东省明确提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当好排头兵。
其次,黄河是东营的母亲河,黄河的特殊眷顾赐予东营广阔的新生土地,孕育了辉煌的现代文明。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昔日的盐碱荒滩上迅速成长起美丽宜居的湿地城市。东营人民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恩之情。
再次,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切实承担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保护黄河、治理黄河、开发利用黄河。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将关注黄河的生态人文以及保护并弘扬黄河文化视为媒体的历史使命。
最后,本次采风活动作为全国“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由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与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策划推出,得到山东省内沿黄各地市广电及党史史志系统的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前期准备
采风行前经过充分的酝酿筹备,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备齐参考资料,做好案头工作,阅读《山东省志·黄河志》《山东风物志》《黄河史话》以及《史记地名考》《水经注》等数十种资料。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网站、省内沿黄各地市政府网站、地情网站和官方新闻网站,广泛搜集有关黄河流路变迁与治理、城市历史沿革、地名故事、文化遗址、红色故事、历史名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就等方面的资料,共计整理文字资料40000余字。
其次,制定采风工作方案,做好团队架构和人员分工,打造工作流程,明确采风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和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分别选派人员,按照前、后方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补位、密切配合,锻造了一支不畏困难、能打胜仗的过硬团队,形成了一套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采、编、传、审、播整个工作流程和技术保障方案。
再次,明确节目形态和节目风格。本次采风以“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与一般采风报道相比,更具难度、挑战性,需要具有历史的厚度、视角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最终,节目形态被确定为纪实性人文历史类专题节目,“以古鉴今”,通过纪实性风格与故事化手段的结合,实现记录方式“写实”与戏剧方式“写意”相得益彰。
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源是炎黄时代,其根是黄河文化。母亲河黄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采风活动系列报道,始终围绕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展开,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展示时代风貌,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选题内容
在采风中,东营电视台坚持一个选题原则,即“跳出当前看黄河,跳出山东看黄河,跳出中国看黄河”。虽然采风行程在山东省内,但在节目选题上,力求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上万里的宏大时空背景下,讲述精彩纷呈的黄河故事,彰显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系列报道中,既有对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古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阐释,又有对治黄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廉政文化的生動展示;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焦裕禄等先模人物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感人事迹,又有黄河两岸人民和一代代黄河人治河护河的动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采风中,东营电视台特别策划了对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的专访,从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联系谈到儒家山水比德说,继而纵论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杨朝明教授讲到,孔子在对他以前数千年文化进行继承总结、凝练提升的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影响深远,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
走进聊城,本台走访了中国第一部村志诞生地、黄河岸边的历史文化名村——苫山村,讲述黄河治理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无人机航拍镜头展现黄河第二大灌区、向雄安新区供应清洁水源的位山灌区以及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的壮美风姿与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走进淄博,本台来到焦裕禄故居,通过侄媳妇对焦裕禄的回忆,展开焦裕禄最后一次返回老家博山区北崮山村探亲的故事,讲述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带领河南兰考干部群众在昔日黄泛区治沙治水治碱的感人事迹,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采风成果
采风团每到一地,首先举办当地党史方志机构负责人和黄河专家、历史学者、知名文化人士、作家、艺术家等参与的黄河文化座谈会。通过集体座谈交流,采风团得以快速获取当地历史、地理、民俗、人物等方面的权威资料、准确信息,发现丰富多样的黄河故事素材,多视角感悟当地最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元素,从而迅速明确报道选题、拍摄地点、采访对象等。
采风团通过实地采访拍摄、录制专家访谈、进行无人机空中航拍等形式,深入黄河两岸的水利景观、水利工程、文化遗存、历史遗址、红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名村、滩区迁建社区、库区移民新村、名人故居等50多个采访点进行拍摄。采访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曹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荣海生、《泰山志》主编吕大明、聊城大学运河文化学者胡梦飞等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河务局、引黄灌区负责人、滩区库区移民新村村民等,共计40余人。
推广方式
本次采风活动系列报道在采风进行的同时,通过网络云盘实现即拍即编即传即播,以每周一、三、五共三期15分钟以上专题报道的频率,在东营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快速播发。此外,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活动推广,将前方动态第一时间在东营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智慧东营客户端、美丽东营微信公众号、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公众号、今日头条东营版块、闪电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以消息、专版、专题等形式同步推送,累计推送70余篇,总浏览量3万次以上,形成立体传播、多层叠加的宣传效果。
“临黄河而知中国,鉴往事而知来者。”采风团所到之处,无论是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还是热心市民,对于采风活动的肯定和帮助,都是对东营电视台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今后,本台将继续为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唱响黄河文化“大合唱”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