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创作的作文空洞枯燥,缺乏内容,给人生搬硬套的感觉。不少学生都对写作感到无计可施,认为缺乏写作的素材,总是东拼西凑地整合出一篇文章来凑数。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怀,如何调动情感,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
一、观察生活,撷取熟稔素材
要写出感物寄兴的好作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因为作文中不只写和自己情感有关的内容,还要写其他的内容。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则能让生活成为自己写作的源泉,能让学生更自由地获取各种有用的素材。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我们小区的新鲜事”活动中,学生要在小区中积极观察,发现新鲜的写作素材,然后尝试将其写入作文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发现小区中的新鲜事情,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写了小区原本有不少违章建筑,但是小区居委会决定要严肃整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些违章建筑都拆除了。在了解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少家庭其实都抵触该决定,但是居委会的干部苦口婆心,做了一次又一次工作,最后才让小区居民都承诺整改,并将其付诸现实。该学生还表达了对于小区居委会干部的钦佩和赞叹。
教育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就关闭了通向大自然的迷人世界大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从中汲取素材,描摹生活,揣摩生活中各个人物的情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更为生动。
二、阅读经典,激发心理共鸣
教师要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和社会接触的面相对比较狭隘,而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接触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起到增长见识的效果。
以创作写景类的文章为例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三亚落日》《济南的冬天》等,然后分析作者如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好文章,而后尝试展开写作。学生发现,作者在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时,十分擅长选择词汇,总是选择那些能体现出自己情感的词句。如《三亚落日》中在描写太阳时用小孩的脸来形容,作者并没有选择如同烧红的火炭等比喻,这就是因为小孩的脸能展现一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教师鼓励学生在总结后尝试自己仿写类似的句子,形象化地描写景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技巧融入到了写作中,如有学生写:“校园里的青松就好像是一个昂首挺胸的军人一般,身上披着青绿色的军装,保卫着校园的安全。”在这个句子中,学生选择“军人”这样更具有人性化的比喻,能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对于青松的敬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从经典名著中获取养料,揣测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去创作。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怀。在学生自己写作时也会有所感悟,知道该如何表达情感,写出真情实意。
三、以手写心,流露真情实感
学者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提出有所感性,必须在本心中郁积,然后发育情趣的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真情表达,尝试用
文字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写日记、周记开始做起,每当自己对生活有些许感受时,就将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写真情、悟真情的好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一周一事的活动中,在该活动中,学生要密切关心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将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事情写下来,尝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鼓励学生从简单的几句话开始写起,逐步过渡到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有学生针对班级组织小组活动的问题进行写作,写了自己参与小组活动的感想。教师鼓励该学生每天都记录一下自己的参与心得,写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活动情况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学生先写了自己对于小组活动并不关心,认为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小组活动的组长却是一个工作十分认真的同学,主动要求和自己一起参加活动。该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自己对小组活动的反感心理,表达了真实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生感受到了参加小组活动的快乐,逐步融入到了集体活动中。在这一组日记中,学生围绕小组活动这个主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了真实情感。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性情,除了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写一些自己厌恶、惆怅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所写的日记、周记,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情感波动,这会激励其更主动地抒写内心。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品中获得养料,这样才能写出更有灵性的作文。
一、观察生活,撷取熟稔素材
要写出感物寄兴的好作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因为作文中不只写和自己情感有关的内容,还要写其他的内容。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则能让生活成为自己写作的源泉,能让学生更自由地获取各种有用的素材。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我们小区的新鲜事”活动中,学生要在小区中积极观察,发现新鲜的写作素材,然后尝试将其写入作文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发现小区中的新鲜事情,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写了小区原本有不少违章建筑,但是小区居委会决定要严肃整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些违章建筑都拆除了。在了解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少家庭其实都抵触该决定,但是居委会的干部苦口婆心,做了一次又一次工作,最后才让小区居民都承诺整改,并将其付诸现实。该学生还表达了对于小区居委会干部的钦佩和赞叹。
教育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就关闭了通向大自然的迷人世界大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从中汲取素材,描摹生活,揣摩生活中各个人物的情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更为生动。
二、阅读经典,激发心理共鸣
教师要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和社会接触的面相对比较狭隘,而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接触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起到增长见识的效果。
以创作写景类的文章为例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三亚落日》《济南的冬天》等,然后分析作者如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好文章,而后尝试展开写作。学生发现,作者在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时,十分擅长选择词汇,总是选择那些能体现出自己情感的词句。如《三亚落日》中在描写太阳时用小孩的脸来形容,作者并没有选择如同烧红的火炭等比喻,这就是因为小孩的脸能展现一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教师鼓励学生在总结后尝试自己仿写类似的句子,形象化地描写景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技巧融入到了写作中,如有学生写:“校园里的青松就好像是一个昂首挺胸的军人一般,身上披着青绿色的军装,保卫着校园的安全。”在这个句子中,学生选择“军人”这样更具有人性化的比喻,能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对于青松的敬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从经典名著中获取养料,揣测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去创作。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怀。在学生自己写作时也会有所感悟,知道该如何表达情感,写出真情实意。
三、以手写心,流露真情实感
学者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提出有所感性,必须在本心中郁积,然后发育情趣的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真情表达,尝试用
文字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写日记、周记开始做起,每当自己对生活有些许感受时,就将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写真情、悟真情的好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一周一事的活动中,在该活动中,学生要密切关心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将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事情写下来,尝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鼓励学生从简单的几句话开始写起,逐步过渡到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有学生针对班级组织小组活动的问题进行写作,写了自己参与小组活动的感想。教师鼓励该学生每天都记录一下自己的参与心得,写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活动情况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学生先写了自己对于小组活动并不关心,认为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小组活动的组长却是一个工作十分认真的同学,主动要求和自己一起参加活动。该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自己对小组活动的反感心理,表达了真实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生感受到了参加小组活动的快乐,逐步融入到了集体活动中。在这一组日记中,学生围绕小组活动这个主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了真实情感。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性情,除了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写一些自己厌恶、惆怅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所写的日记、周记,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情感波动,这会激励其更主动地抒写内心。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品中获得养料,这样才能写出更有灵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