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效应;助力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几种心理效应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以增强班级管理效果。
一、力避“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发现的一种现象。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一规律称为“贝勃定律”。当人经历过强烈的刺激,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就会变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反应就越迟钝。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元钱买一份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而言,原本4000元的电脑涨了40元,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对小地震往往缺乏警觉;被父母和师长宠爱的孩子对于陌生人的关心通常觉得理所当然。这些都是贝勃定律起作用的结果。
贝勃定律实际上是发现了外在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第一次对他进行教育,他或许会听;第二次还是这样教育他——在这里强调反复性、重复性,或许效果会差些;第三次再这样教育,学生表面认同,其内心是反感的;第四次再教育,学生就可能会流露出不满的情绪。长期这样,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甚至适得其反。有一位年轻教师自担任班主任后,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天天泡在班上对学生进行说教:开班会一两个小时,有时不惜牺牲自己的学科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重复教育,很快学生就受不了了。更要命的是,该班主任决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哪怕是上晚自习小声交换意见也要施以重罚。这样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一起全寝室的学生集体出走事件,通过警方的协助,一个星期后才找到了这8位女生。问及原因,她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想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天天坐在教室里听班主任无意义的说教,我们几乎快疯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那种陈腐的教学方式和反复说教引起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抑制,因而你越说他越抗拒。久而久之,轻则容易产生焦虑、厌烦的情绪,影响教育管理效果,重则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班级管理要不断创新,应该重检查督促而力戒反复絮叨,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而出现“贝勃定律”的情况。
二、警防“斑马效应”
对于一匹斑马的颜色,张三可以说这匹斑马原来是白马,是白马身上有了黑色的斑纹;李四则可以说这匹斑马原来是黑马,是黑马身上有了白色的斑纹。对此,人们很难说谁对谁错,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斑马效应”。“斑马效应”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或价值观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以前有位先生教了两个学生,他非常喜欢其中一个,而讨厌另一个。一天,两个学生都拿着书睡着了,老先生抽了自己厌恶的学生一巴掌,教训说:“看看你,一拿起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睡着了还拿着书!”两个学生都拿着书睡着了,一样的情况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难怪有一句俗语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维、有自尊、有进取心的学生,他们都有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渴求。因此,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学会关爱、宽容。让宽容结出硕果,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当遇到班上学生违纪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要立即拆穿、点破,不能公开指责,不要抓住学生的“小辫子”使劲数落,不要当众责罚学生,公开其隐私和心事而让其难堪。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犯错误在所难免,违规违纪也属正常现象。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很多班主任却无法容忍学生的错误,认为学生违纪就是捣乱行为,就应该严厉批评指责,应该让其当众出丑,这样他才会长记性,以后就不会再犯了,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我们能够包容学生的过错,使用委婉的方式保护其自尊,让他们知晓过错,促其顿悟,反而能让其学会自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以超然的心境、宽阔的胸怀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远比训斥、惩罚好得多。记得有位学生在评价班主任教师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微笑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让他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给我的不是严厉的训斥,而是含着一丝笑容,进行朋友般平等的对话。”
三、回避“存肢效应”
生理上有一种现象,人的一段肢体被截去后,心里对那个空落的位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这种现象被称为“存肢效应”。
“存肢效应”启示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一旦犯了某种错误,尽管改正了,也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痕迹,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有时也会受到这种心理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过去的不良行为同当前的行为进行对照,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记忆或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要避免往事重提。
有一天,我在批改学生周记时,看到张军同学的周记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我知道我身上有许多臭毛病,我也知道您期望我上进。可您,您得给我时间啊!我的点滴闪失,您都能将它们放大成滔天罪过。这样,我一犯错误,就有一种负罪感。我知道等待我的定是您当众数落我的不是,还有同学们那怪怪的眼神。我真的好怕这种时刻,那就如同被人剥光了衣服在被告席上审判一般,我巴不得当场结束了自己……老师,请您别老是翻旧账了,好吗?”学生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老师不翻旧账、就事论事而已。这一点,难道我们做不到吗?翻旧账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也许是一种警示,但也会造成伤害。翻旧账,很容易让人认为该学生已无可救药,学生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翻旧账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翻旧账,更不利于学生忘却过去、改正错误,也容易让老师忽略学生的进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清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
四、善用“同体效应”
“同体效应”,也叫自己人效应,是指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就必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尽量让对方把你当作自己人。
“同体效应”启示班主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当班主任成了自己人、知心朋友,就容易走进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有些班主任常觉得学生对自己友善的批评一点都不领情,抱怨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你当做自己人,而认为你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这样他们怎么能打心底接受你的批评呢?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应用同体效应,能使批评教育更加有效。
学生犯了错误以后,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具体情况,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当你能够理解学生的错误的时候,你的批评才会有说服力,而学生也会更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人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忘了你们的年纪,变成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如果你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变成了真正的先生。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我们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中,虽然班主任不一定有时间同学生一起玩,但是当你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后,他们会告诉你心里话。这时,他们的很多不良言行就会扼杀于萌芽状态,即使犯错了,你的批评也会一语中的,让人信服。 学生把你当朋友、当自己人而视为一体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当然,教师也会犯错,当我们能宽容、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也会宽容、谅解我们。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利用同体效应,要把握住度,不要变成“纵容”学生的“滥好人”,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秩序向良性方向发展。不要担心同体效应会让你失去威信,好好利用同体效应,会让学生对你从怕到敬,从敬到爱。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襄阳,441509)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几种心理效应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以增强班级管理效果。
一、力避“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发现的一种现象。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一规律称为“贝勃定律”。当人经历过强烈的刺激,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就会变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反应就越迟钝。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元钱买一份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而言,原本4000元的电脑涨了40元,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对小地震往往缺乏警觉;被父母和师长宠爱的孩子对于陌生人的关心通常觉得理所当然。这些都是贝勃定律起作用的结果。
贝勃定律实际上是发现了外在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第一次对他进行教育,他或许会听;第二次还是这样教育他——在这里强调反复性、重复性,或许效果会差些;第三次再这样教育,学生表面认同,其内心是反感的;第四次再教育,学生就可能会流露出不满的情绪。长期这样,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甚至适得其反。有一位年轻教师自担任班主任后,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天天泡在班上对学生进行说教:开班会一两个小时,有时不惜牺牲自己的学科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重复教育,很快学生就受不了了。更要命的是,该班主任决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哪怕是上晚自习小声交换意见也要施以重罚。这样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一起全寝室的学生集体出走事件,通过警方的协助,一个星期后才找到了这8位女生。问及原因,她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想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天天坐在教室里听班主任无意义的说教,我们几乎快疯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那种陈腐的教学方式和反复说教引起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抑制,因而你越说他越抗拒。久而久之,轻则容易产生焦虑、厌烦的情绪,影响教育管理效果,重则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班级管理要不断创新,应该重检查督促而力戒反复絮叨,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而出现“贝勃定律”的情况。
二、警防“斑马效应”
对于一匹斑马的颜色,张三可以说这匹斑马原来是白马,是白马身上有了黑色的斑纹;李四则可以说这匹斑马原来是黑马,是黑马身上有了白色的斑纹。对此,人们很难说谁对谁错,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斑马效应”。“斑马效应”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或价值观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以前有位先生教了两个学生,他非常喜欢其中一个,而讨厌另一个。一天,两个学生都拿着书睡着了,老先生抽了自己厌恶的学生一巴掌,教训说:“看看你,一拿起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睡着了还拿着书!”两个学生都拿着书睡着了,一样的情况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难怪有一句俗语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维、有自尊、有进取心的学生,他们都有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渴求。因此,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学会关爱、宽容。让宽容结出硕果,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当遇到班上学生违纪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要立即拆穿、点破,不能公开指责,不要抓住学生的“小辫子”使劲数落,不要当众责罚学生,公开其隐私和心事而让其难堪。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犯错误在所难免,违规违纪也属正常现象。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很多班主任却无法容忍学生的错误,认为学生违纪就是捣乱行为,就应该严厉批评指责,应该让其当众出丑,这样他才会长记性,以后就不会再犯了,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我们能够包容学生的过错,使用委婉的方式保护其自尊,让他们知晓过错,促其顿悟,反而能让其学会自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以超然的心境、宽阔的胸怀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远比训斥、惩罚好得多。记得有位学生在评价班主任教师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微笑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让他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给我的不是严厉的训斥,而是含着一丝笑容,进行朋友般平等的对话。”
三、回避“存肢效应”
生理上有一种现象,人的一段肢体被截去后,心里对那个空落的位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这种现象被称为“存肢效应”。
“存肢效应”启示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一旦犯了某种错误,尽管改正了,也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痕迹,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有时也会受到这种心理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过去的不良行为同当前的行为进行对照,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记忆或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要避免往事重提。
有一天,我在批改学生周记时,看到张军同学的周记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我知道我身上有许多臭毛病,我也知道您期望我上进。可您,您得给我时间啊!我的点滴闪失,您都能将它们放大成滔天罪过。这样,我一犯错误,就有一种负罪感。我知道等待我的定是您当众数落我的不是,还有同学们那怪怪的眼神。我真的好怕这种时刻,那就如同被人剥光了衣服在被告席上审判一般,我巴不得当场结束了自己……老师,请您别老是翻旧账了,好吗?”学生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老师不翻旧账、就事论事而已。这一点,难道我们做不到吗?翻旧账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也许是一种警示,但也会造成伤害。翻旧账,很容易让人认为该学生已无可救药,学生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翻旧账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翻旧账,更不利于学生忘却过去、改正错误,也容易让老师忽略学生的进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清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
四、善用“同体效应”
“同体效应”,也叫自己人效应,是指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就必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尽量让对方把你当作自己人。
“同体效应”启示班主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当班主任成了自己人、知心朋友,就容易走进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有些班主任常觉得学生对自己友善的批评一点都不领情,抱怨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你当做自己人,而认为你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这样他们怎么能打心底接受你的批评呢?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应用同体效应,能使批评教育更加有效。
学生犯了错误以后,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具体情况,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当你能够理解学生的错误的时候,你的批评才会有说服力,而学生也会更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人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忘了你们的年纪,变成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如果你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变成了真正的先生。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我们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中,虽然班主任不一定有时间同学生一起玩,但是当你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后,他们会告诉你心里话。这时,他们的很多不良言行就会扼杀于萌芽状态,即使犯错了,你的批评也会一语中的,让人信服。 学生把你当朋友、当自己人而视为一体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当然,教师也会犯错,当我们能宽容、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也会宽容、谅解我们。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利用同体效应,要把握住度,不要变成“纵容”学生的“滥好人”,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秩序向良性方向发展。不要担心同体效应会让你失去威信,好好利用同体效应,会让学生对你从怕到敬,从敬到爱。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襄阳,441509)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