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沟通手段,语言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重视幼儿语言训练,创造和优化语言情境,加强语言教学,为幼儿语言技能的设计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幼儿园推行的双语教育,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儿童的语言习惯、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本文将对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充分发挥参考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教育现已成为地区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
(1)部分幼儿教师对语言教育的认知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语言教學的认识不足语言教学不是简单的日常交际,而是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取向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技能。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难度更大,培养目标更高,除了让孩子正确掌握自己的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消除当地语言的特性的影响,从而进行汉语语言的学习。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的偏差。他们只注重发音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孩子语言思维的培养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无助于孩子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民族语言的教学中,比如以元音开头的民族语言的发音,在音节之前总是有一个喉塞音。韵母有的有元音和辅音都有;声调贯穿在整个音节以表达音节的起伏,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内容的教学。
(2)忽略有效互动的单方面教学活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理解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发展的。语言现象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发生的,幼儿获得的是直观形象的认知,需要内化吸收转化为语言表达。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单靠幼儿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需要有效的互动,进而实现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都太过简单,没有太多思考的空间,也不需要幼儿进行语言组织。还有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太过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胡思乱想,养成胡乱回答的不良习惯。
(3)脱离生活现实的应试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唯教材论的模式依然非常普遍。幼儿园的语言是基础学习,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内容,进行引导和启发,切实提升幼儿的生活实用能力。这是新课标改革的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会根据幼儿的一日生活来确定语言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安排展开教学活动。这就会导致幼儿的语言学习只存在活动参加的过程中,难以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导致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欠缺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
(4)语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一些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过于简单。许多幼儿园很少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几乎完全用中文进行,孩子们甚至仅限于与少数民族交流。不能根据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将民族语言与汉语有效融合,采用单一的汉语教学模式,使孩子深入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这对孩子语言学习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民族语言问题日趋严重,民族语言逐渐被淘汰甚至消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素养,确保幼儿的有效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参与兴趣、参与过程和参与结果。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环节,才能引导幼儿有效参与其中。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定期专门的教学培训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奠定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还有,幼儿园还可以借助各种奖励政策,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心,从而主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展开科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专业教学素养,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教学服务。
(2)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的实用性
最基本的语言使用是人际交往,所以需要注意民族语言和汉语融合的适用性,让孩子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理解差异在两种语言之间。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孩子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和技能。例如,在幼儿园的游乐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个翻译民族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小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写出手、脚、门、桥等汉语词汇,让孩子根据所学内容翻译成民族语言。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些民族语言词汇,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将儿童翻译成中文。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民族语言和汉语的理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达到提高孩子双语综合水平的教育目标,促进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有效融合,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3)借助具体情境,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为给它加上了特定的含义和运用法则。语言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幼儿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基础,也缺乏足够的语言运用的生活经历,这就导致他们面对单纯的语言表达,在理解和认知方面会存在很大的障碍。直观、形象思维是幼儿明显的特点,具体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综合感官感受,进而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理念被提出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借助具体的情境条件,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结束语
民族语言教学与汉语教学相结合,并渗透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幼儿的语言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了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深入交流,对于把幼儿成长以及我国民族文化的流传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平措卓嘎.基于《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的西藏地区双语幼儿园教育质量考察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7):244-247+264.
[2]赵晓非,王陆正,唐欢.少数民族学前幼儿汉语词汇和语句能力的测评分析——基于新疆双语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质量监测[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6):130-140.
[3]安燕,陈倩.南疆农村双语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7-11.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教育现已成为地区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
(1)部分幼儿教师对语言教育的认知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语言教學的认识不足语言教学不是简单的日常交际,而是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取向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技能。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难度更大,培养目标更高,除了让孩子正确掌握自己的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消除当地语言的特性的影响,从而进行汉语语言的学习。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的偏差。他们只注重发音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孩子语言思维的培养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无助于孩子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民族语言的教学中,比如以元音开头的民族语言的发音,在音节之前总是有一个喉塞音。韵母有的有元音和辅音都有;声调贯穿在整个音节以表达音节的起伏,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内容的教学。
(2)忽略有效互动的单方面教学活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理解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发展的。语言现象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发生的,幼儿获得的是直观形象的认知,需要内化吸收转化为语言表达。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单靠幼儿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需要有效的互动,进而实现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都太过简单,没有太多思考的空间,也不需要幼儿进行语言组织。还有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太过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胡思乱想,养成胡乱回答的不良习惯。
(3)脱离生活现实的应试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唯教材论的模式依然非常普遍。幼儿园的语言是基础学习,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内容,进行引导和启发,切实提升幼儿的生活实用能力。这是新课标改革的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会根据幼儿的一日生活来确定语言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安排展开教学活动。这就会导致幼儿的语言学习只存在活动参加的过程中,难以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导致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欠缺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
(4)语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一些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过于简单。许多幼儿园很少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几乎完全用中文进行,孩子们甚至仅限于与少数民族交流。不能根据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将民族语言与汉语有效融合,采用单一的汉语教学模式,使孩子深入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这对孩子语言学习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民族语言问题日趋严重,民族语言逐渐被淘汰甚至消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素养,确保幼儿的有效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参与兴趣、参与过程和参与结果。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环节,才能引导幼儿有效参与其中。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定期专门的教学培训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奠定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还有,幼儿园还可以借助各种奖励政策,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心,从而主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展开科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专业教学素养,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教学服务。
(2)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的实用性
最基本的语言使用是人际交往,所以需要注意民族语言和汉语融合的适用性,让孩子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理解差异在两种语言之间。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孩子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和技能。例如,在幼儿园的游乐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个翻译民族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小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写出手、脚、门、桥等汉语词汇,让孩子根据所学内容翻译成民族语言。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些民族语言词汇,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将儿童翻译成中文。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民族语言和汉语的理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达到提高孩子双语综合水平的教育目标,促进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有效融合,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3)借助具体情境,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为给它加上了特定的含义和运用法则。语言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幼儿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基础,也缺乏足够的语言运用的生活经历,这就导致他们面对单纯的语言表达,在理解和认知方面会存在很大的障碍。直观、形象思维是幼儿明显的特点,具体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综合感官感受,进而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理念被提出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借助具体的情境条件,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结束语
民族语言教学与汉语教学相结合,并渗透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幼儿的语言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了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深入交流,对于把幼儿成长以及我国民族文化的流传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平措卓嘎.基于《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的西藏地区双语幼儿园教育质量考察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7):244-247+264.
[2]赵晓非,王陆正,唐欢.少数民族学前幼儿汉语词汇和语句能力的测评分析——基于新疆双语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质量监测[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6):130-140.
[3]安燕,陈倩.南疆农村双语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