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广西桂林一路往南,就是越南。这条路,对中越跨国夫妻骆明弟和吴慧君而言太熟悉了。
199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的骆明弟认识了来自越南的吴慧君,两年后,两人结婚。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往来并不像如今的频繁,对这对夫妻而言,每次的回家之路,都是“痛并快乐着”。
据吴慧君回忆,那时每一次从越南老家平阳省往返桂林,都得先乘汽车到胡志明市,然后转飞机至河内,再坐一夜火车到中国南宁,在南宁过夜后再乘8小时火车到桂林。为了回一次家,也为了获得一次新的签证,初到中国那几年,吴慧君不得不每半年跑一次这样的“马拉松”。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与东盟之间,包括和越南之间的交流开始增多。如今,骆明弟夫妇俩的回家路,也早已实现“一日通”。
今年,第十届博览会9月3日~6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8月29日晚,在北京,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外交部长王毅会见前来的东盟各国外长、东盟秘书长以及东盟各国驻华使节。
“新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国家正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共同繁荣,维护亚洲和平稳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懈的奋斗目标。”杨洁篪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和东盟“共同体”关系建立与促进,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贡献者,也是见证者。通过博览会,东盟国家的经贸特产,如咖啡、榴莲制品、珠宝玉器、橡胶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农产品、轻工业品等优质产品,也受到东盟采购商的青睐。
今年的博览会,共分3个会场,设4600个展位,展出电子电器、东盟特色商品等,作为此次博览会新亮点之一的东盟咖啡也首次亮相了农业展。
同时,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在南宁举行。20多个高层次会议、论坛和交流活动,涉及金融、医药、法律、文化、环境、出版、物流等多个领域。
9月2日晚,东盟博览会开幕前夜,位于南宁新城区中心地带的国际会展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小心地调试着坐椅的位置,“明天总理要来。”
开幕当天南宁总算迎来了一个还算晴朗的早晨。随着嘉宾路续落座,原本空旷的国际会展中心大厅开始显得拥挤,透明玻璃窗外飘扬的中国和东盟十国旗帜。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本次开幕式的主题演讲。“我们共同认为,我们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地扩大,我们既然有能力打造黄金十年,我们也有能力创造钻石十年。”
“有能力打造黄金十年”,成为李克强对中国-东盟十年合作关系、也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年历程的总结。
“过去9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吸引参展客商36.8万人,贸易成交额135.6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573.76亿美元。”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长郑军健介绍。
开幕仪式结尾,15个来自11国的参展代表,从启幕台的花篮中捧起金色稻谷,播撒在启幕台前的“土地”上,并端起竹筒给种子浇上来自11国母亲河的“合作之水”。舞台前瞬间长出数千株绿芽,呈现出“10 1>11”的字样。
事实上,自举办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就被看作是“10和1”关系的晴雨表。
2003年10月8日,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2004年秋天,东盟博览会首次试水,四天累计贸易成交额达10.3亿美元,其中出口8.26亿美元,进口1.23亿美元,国内贸易0.85亿美元。共签订涉外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49.68亿美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02个,总投资475亿元人民币。
九年来,博览会的各项指标都持续增长:总展位数由2506个增加到4600个;参展参会客商总数由18000人增加到52000人;参展企业总数由1505家增加到2280家。
增长不仅仅局限于博览会本身。200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是782亿美元,到2012年,这个数字涨到了4001亿美元。今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东盟秘书处东盟共同体事务局局长李健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中国-东盟中心、环保中心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已经帮助中国和东盟建立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平台。可以说,第一份战略伙伴关系五年行动计划已经顺利完成。”
广西商人饶校源在南宁市中心开了家名叫“泰佛阁”的店铺,专门经营泰国的佛教工艺品。“人们求保平安,开鸿运时,也可以顺便了解泰国文化。”饶校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南宁,和饶校源一样“做东盟生意”的人还有很多。走在南宁街头,棕榈树丛间偶尔会冒出些南洋风格的建筑,来自越南、泰国的餐厅随处可见;水果摊上,榴莲、山竹、红毛丹等从泰国转运来的热带水果常是主打;而每天更有数班直飞雅加达、仰光、吉隆坡、万象等东盟城市的航班。
中国和东盟密切的贸易往来,还造就了一群“跨国上班族”。每天清晨,7000多名中国上班族会跨越中越广西东兴边境,到对岸去忙活一天的生意。其中有些人的通勤时间只需要20分钟。
“跨国上班族”的兴起,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010年,在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7年后,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了这个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根据自贸协定,中国对东盟十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也对由中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
尽管在谈判初期,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有疑虑:中国担忧东盟农产品的冲击,而东盟则担心中国电子产品的强劲攻势,但市场的不断扩大让“局部冲击”的担忧被逐渐消弭。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这也意味着,东盟已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
“应致力于打造双边自贸区升级版,实现双方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合作。中国将积极考虑东盟诉求,为东盟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当天的演讲中,李克强说了这么一番话。
对此,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很有信心。“打造升级版自贸区是巩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十分重要的举措。各方会进一步优化一系列的贸易安排、市场开放安排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如今,由于单一寻求更低成本生产线的转移已经无法满足各方对于自贸区发展的期待,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在大力寻求技术方面的合作和转移。这一举措也被示为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重要力量。
9月3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该中心将向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技术供求信息、技术转移对接渠道、技术转移活动以及技术配套服务等。
“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应该继续放开市场,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百分之百的产品降税目标。”马来西亚前驻WTO大使苏普若玛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更大的期待。
尽管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最终没能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十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本届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菲律宾还是热热闹闹地开馆了。
本次博览会,菲律宾主推的“魅力之城”是菲律宾第二大省伊莎贝拉。简洁质朴的木制结构展厅里,陈列着别致的传统手工艺展品,而穿着民族服装的演员们的即兴舞蹈则给现场平添了积分浓郁的异国风情。
尽管近日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摩擦不断,但似乎并不影响菲律宾人推介自己国家、产品的热情。包括伊莎贝拉馆在内,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菲律宾共有50个展位,主要是农产品、食品和手工艺品参展。
“可能菲律宾‘上层人士’比较右,与菲律宾经贸界、企业界看法不同。东盟博览会应该是一个加深彼此沟通、了解的好机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李克强总理在本届东盟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也特别提到,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在增强政治互信、倡导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提升中国—东盟合作水平,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的85后教师李小艺,从2006年4月至今,带过的十国学生超过1000人。在她眼中,很多菲律宾学生来培训之前受国内媒体的影响,对中国有很多误会。“但他们一来到中国,记忆里的观点就被颠覆了,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
199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的骆明弟认识了来自越南的吴慧君,两年后,两人结婚。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往来并不像如今的频繁,对这对夫妻而言,每次的回家之路,都是“痛并快乐着”。
据吴慧君回忆,那时每一次从越南老家平阳省往返桂林,都得先乘汽车到胡志明市,然后转飞机至河内,再坐一夜火车到中国南宁,在南宁过夜后再乘8小时火车到桂林。为了回一次家,也为了获得一次新的签证,初到中国那几年,吴慧君不得不每半年跑一次这样的“马拉松”。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与东盟之间,包括和越南之间的交流开始增多。如今,骆明弟夫妇俩的回家路,也早已实现“一日通”。
今年,第十届博览会9月3日~6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8月29日晚,在北京,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外交部长王毅会见前来的东盟各国外长、东盟秘书长以及东盟各国驻华使节。
“新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国家正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共同繁荣,维护亚洲和平稳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懈的奋斗目标。”杨洁篪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和东盟“共同体”关系建立与促进,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贡献者,也是见证者。通过博览会,东盟国家的经贸特产,如咖啡、榴莲制品、珠宝玉器、橡胶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农产品、轻工业品等优质产品,也受到东盟采购商的青睐。
今年的博览会,共分3个会场,设4600个展位,展出电子电器、东盟特色商品等,作为此次博览会新亮点之一的东盟咖啡也首次亮相了农业展。
同时,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在南宁举行。20多个高层次会议、论坛和交流活动,涉及金融、医药、法律、文化、环境、出版、物流等多个领域。
“10和1”关系的晴雨表
9月2日晚,东盟博览会开幕前夜,位于南宁新城区中心地带的国际会展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小心地调试着坐椅的位置,“明天总理要来。”
开幕当天南宁总算迎来了一个还算晴朗的早晨。随着嘉宾路续落座,原本空旷的国际会展中心大厅开始显得拥挤,透明玻璃窗外飘扬的中国和东盟十国旗帜。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本次开幕式的主题演讲。“我们共同认为,我们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地扩大,我们既然有能力打造黄金十年,我们也有能力创造钻石十年。”
“有能力打造黄金十年”,成为李克强对中国-东盟十年合作关系、也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年历程的总结。
“过去9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吸引参展客商36.8万人,贸易成交额135.6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573.76亿美元。”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长郑军健介绍。
开幕仪式结尾,15个来自11国的参展代表,从启幕台的花篮中捧起金色稻谷,播撒在启幕台前的“土地”上,并端起竹筒给种子浇上来自11国母亲河的“合作之水”。舞台前瞬间长出数千株绿芽,呈现出“10 1>11”的字样。
事实上,自举办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就被看作是“10和1”关系的晴雨表。
2003年10月8日,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2004年秋天,东盟博览会首次试水,四天累计贸易成交额达10.3亿美元,其中出口8.26亿美元,进口1.23亿美元,国内贸易0.85亿美元。共签订涉外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49.68亿美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02个,总投资475亿元人民币。
九年来,博览会的各项指标都持续增长:总展位数由2506个增加到4600个;参展参会客商总数由18000人增加到52000人;参展企业总数由1505家增加到2280家。
增长不仅仅局限于博览会本身。200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是782亿美元,到2012年,这个数字涨到了4001亿美元。今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东盟秘书处东盟共同体事务局局长李健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中国-东盟中心、环保中心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已经帮助中国和东盟建立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平台。可以说,第一份战略伙伴关系五年行动计划已经顺利完成。”
打造“升级版”自贸区
广西商人饶校源在南宁市中心开了家名叫“泰佛阁”的店铺,专门经营泰国的佛教工艺品。“人们求保平安,开鸿运时,也可以顺便了解泰国文化。”饶校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南宁,和饶校源一样“做东盟生意”的人还有很多。走在南宁街头,棕榈树丛间偶尔会冒出些南洋风格的建筑,来自越南、泰国的餐厅随处可见;水果摊上,榴莲、山竹、红毛丹等从泰国转运来的热带水果常是主打;而每天更有数班直飞雅加达、仰光、吉隆坡、万象等东盟城市的航班。
中国和东盟密切的贸易往来,还造就了一群“跨国上班族”。每天清晨,7000多名中国上班族会跨越中越广西东兴边境,到对岸去忙活一天的生意。其中有些人的通勤时间只需要20分钟。
“跨国上班族”的兴起,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010年,在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7年后,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了这个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根据自贸协定,中国对东盟十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也对由中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
尽管在谈判初期,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有疑虑:中国担忧东盟农产品的冲击,而东盟则担心中国电子产品的强劲攻势,但市场的不断扩大让“局部冲击”的担忧被逐渐消弭。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这也意味着,东盟已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
“应致力于打造双边自贸区升级版,实现双方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合作。中国将积极考虑东盟诉求,为东盟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当天的演讲中,李克强说了这么一番话。
对此,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很有信心。“打造升级版自贸区是巩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十分重要的举措。各方会进一步优化一系列的贸易安排、市场开放安排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如今,由于单一寻求更低成本生产线的转移已经无法满足各方对于自贸区发展的期待,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在大力寻求技术方面的合作和转移。这一举措也被示为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重要力量。
9月3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该中心将向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技术供求信息、技术转移对接渠道、技术转移活动以及技术配套服务等。
“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应该继续放开市场,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百分之百的产品降税目标。”马来西亚前驻WTO大使苏普若玛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更大的期待。
菲律宾经贸界与“上层”不同
尽管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最终没能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十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本届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菲律宾还是热热闹闹地开馆了。
本次博览会,菲律宾主推的“魅力之城”是菲律宾第二大省伊莎贝拉。简洁质朴的木制结构展厅里,陈列着别致的传统手工艺展品,而穿着民族服装的演员们的即兴舞蹈则给现场平添了积分浓郁的异国风情。
尽管近日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摩擦不断,但似乎并不影响菲律宾人推介自己国家、产品的热情。包括伊莎贝拉馆在内,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菲律宾共有50个展位,主要是农产品、食品和手工艺品参展。
“可能菲律宾‘上层人士’比较右,与菲律宾经贸界、企业界看法不同。东盟博览会应该是一个加深彼此沟通、了解的好机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李克强总理在本届东盟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也特别提到,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在增强政治互信、倡导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提升中国—东盟合作水平,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的85后教师李小艺,从2006年4月至今,带过的十国学生超过1000人。在她眼中,很多菲律宾学生来培训之前受国内媒体的影响,对中国有很多误会。“但他们一来到中国,记忆里的观点就被颠覆了,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