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对于非洲的了解,除看惯了电视镜头中的扁平大陆之外,还有热带雨林和撒哈拉沙漠的风情,然而对于博茨瓦纳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在这片面积为58.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非洲神秘非凡的魅力,那里有奔跑的羚羊,凶猛的鳄鱼,栖息的象群……还有广袤的卡拉哈迪沙漠、地貌嶙峋的图利风景区、神秘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对于更多迫切想了解非洲的中国读者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来自南部非洲博茨瓦纳的驻华女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是我们第一位采访的非洲女大使,她使我们领略了博茨瓦纳的风情,还有更多关于外交官的生活。初识女大使
第一次认识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是在2006年6月22日美国汉普顿罗德地区在上海的推介会上,主持人特地介绍了这位来自非洲的女大使,在白色和黄色面子L相杂的论坛上,娜奥米·埃倫·马金达女士显得格外突出,引起了我采访的兴趣。
她坐在后排,倾听着演讲者的发言。茶歇时,我上前和她打招呼,因为她在上海停留的时间极短,对于我采访她的热情,感到很抱歉。几天后的清晨,我惊讶地收到她托人给我邮递来的有关博茨瓦纳的材料,此前我和她虽然只有淡淡的几句寒暄,但非洲人的热情世界闻名,这位热情而又认真的非洲女大使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感受博茨瓦纳的美丽
第二次见到这位女大使已是将近一年之后。当天下午两点,我们驱车到达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代表处,马金达大使正在吃午饭,听说她刚刚结束上午的纷忙工作。办公室内,紧张忙碌的空气尚未散去。握手、寒暄之后,她迅速回坐到了办公椅上。
博茨瓦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十分熟悉,她感觉到了我们的好奇,拿出博茨瓦纳地图,带领我们的思绪越过千山万水,来到遥远的非洲。
“博茨瓦纳是个美丽的国家,如果你到过那里,你可能每年都想去一趟。虽然是个内陆国,但风景如画,神秘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这里风景秀丽,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驾驶狩猎篷车和独木舟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动物,如鳄鱼、河马、水羚和各种鱼类。
“我认为,我们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还很不够,但合作前景很广阔,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我有许多事情要做。我认为旅游是增进了解的最好方式,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到博茨瓦纳旅游,去感受一下博茨瓦纳的文化和美丽。”
除厂欢迎更多的中国游客,马金达大使还向中国企业家抛出了橄榄枝,“独立之初,博茨瓦纳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没有公路,没有医院,只有几所学校。博茨瓦纳的矿产非常丰富,有钢、镍、煤、碳酸盐、黄金,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博茨瓦纳原钻的销售和出口完全是垄断经营,一直都通过南非德比尔斯公司的经销渠道,卖给德比尔斯设在伦敦的英国钻石贸易公司。政府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发展钻石加工业,也许两年以后你去博茨瓦纳就能买到又便宜、质量又好的钻石产品了。政府希望未来博茨瓦纳的制造业能够多样化,纺织企业、皮革、农业更多地鼓励外来投资者。
“中国和博茨瓦纳的友谊已经有了30多年,政治稳定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博茨瓦纳。据《博茨瓦纳日报》报道,大约有3000中国人在博工作,其中1000多人从事建筑业,900多人从事零售业。”她笑着说,她要把毕生的经历投入到外交官的工作中去,为中博友谊尽一份力。
女外交官生涯
马金达从事外交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1982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博茨瓦纳外交部,两个月后被派往博茨瓦纳驻英使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生涯。1986年回国,重返博茨瓦纳外交部;1990年7月被派往博茨瓦纳驻美国大使馆。此时,她已经升任为一等秘书了。
1993年,马金达作为参赞去了赞比亚卢萨卡。1994年,她要求回博茨瓦纳外交部,1998年她作为总统事务官员重返美国。2000年5月,她升任为博茨瓦纳驻瑞典大使。现在,她来到中国,开始了她的又一次大使之旅。她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它很富有挑战性和乐趣。这样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各国不同的人群,通过接触和会谈,我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学习语言,一到瑞典就报了一个学习班,虽然没有结束课程,但这是有意义的,让我更多了解了当地文化。来到中国后,我开始学汉语,但由于工作太忙,学习不得不缺席。”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博茨瓦纳新任驻华大使,马金达脚步更显得匆匆,有媒体报道说:
“2005年11月4日,马金达女士一行来赣访问考察,在赣访问期间,马金达一行赴景德镇、柘林水库进行参观考察。”
“2006年4月20日,博茨瓦纳驻华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一行访问宁波。”
最爱足球和逛街
我和马金达见面两次,她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她事务繁忙,但她喜欢挑战性的工作。谈起在北京的感受,她说北京这个城市让她感觉很温暖:“我来中国这几天,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很多工程投入建设,我亲眼目睹了奥运会的筹备,各处可以见到高楼大厦在崛起。北京每天发生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言谈及此,她很有满足感。
有人说,融入一个陌生城市是很困难的。然而,马金达却一直在倾听北京生活的脉动。她喜欢在北京逛街和购物,很多时候,当你在北京街头看见一个手里拿着计算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与摊主讨价还价的非洲客人,也许,她就是马金达。她愉快地说,她喜欢购物,因为购物时可以忘掉自己的大使身份,因为这时候没有人会知道她是大使。她喜欢这样融入平民化的生活。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名顾客,在和营业员的友好交流中,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不愉快的感觉,但最后,她也能在讨价还价中和营业员达成交易。
“有一次,我去市场买东西,卖主故意把价抬得很高,我就把价压低。卖主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对我说:‘我已经不赚钱了。’我就用英语对她说‘NO’!其实我并不知道具体价格。”她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
除了逛街,还有一个让她更疯狂的爱好。只要一提起足球,她的声音顿时就提高了八度,显得很激动:“昨夜我没有睡好,因为曼彻斯特赢了比赛,直到凌晨三点半我才去睡觉。早晨起来,女儿假期已经结束,我一早还要送她去机场,送完女儿,我要立刻动身赶到上海!”她红肿的眼睛,证实了她昨夜看球时候的激动。
我被她的真情深深感染
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女儿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三年级,2007年夏天毕业。儿子15岁,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注册会计师,在博茨瓦纳工作。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她不能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但她一直努力平衡着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我会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妈妈爱他,关心着他。我的 丈夫远在博茨瓦纳,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的。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丈夫1999-2006年辞去了工作,和我在一起,他放弃了在博茨瓦纳的工作,等于放弃了他的职业生涯,随我在国外定居,我很珍惜这样的感情!”
马金达说到这儿,动情了。我被她的真情深深地感染。虽然有着语言的阻隔,但是我能深刻理解她这时候的感动。
“我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作为母亲,我责任已经尽到了。”
不久前我读到一条新闻:“2007年3月11日,非洲国家博茨瓦纳驻华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一行对‘爱之关怀中国广西南宁项目点的红丝带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私人访问,并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爱之关怀’捐赠1万元人民币,该笔款项将作为专款全数用于当地感染者/病人的紧急医疗救助。”
从如花的年龄到外交部,到“走出非洲”,马金达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遥远的土地上;从初级官员、二秘、参赞,到驻外大使,她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过了20多年。
马金达笑言:“我从外交官生涯成长,也从外交官生涯结束。”但是她,没有停下脚步,她的外交官生涯并没有结束。
我和马金达大使的交往
我第一次见到马金达大使是在2005年7月,那时她刚到任不久。为浙江诸暨达亨制衣有限公司在博茨瓦纳的投资事宜,大使决定亲自到诸暨考察,于是我在杭州机场迎接了大使。初次见面就觉得大使是个严谨务实的外交官,她顾不得旅途劳顿,在车上就详细了解投资计划。接下来两天,大使仔细考察了工厂,拜访了诸暨外经贸局和相关政府机关,确认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随即向博茨瓦纳国内报告了投资项目的全部情况。2005年10月,大使决定亲自回国协调上述项目,于是我陪同大使到了博茨瓦纳。大使在了解了中方遇到的困难后,马上与博茨瓦纳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2006年3月我司承办“2006博茨瓦纳共和国投资晚宴”,晚宴前的一天,大使详细向我询问晚宴的筹备情况,几乎关注着每一个细节。晚宴开始前一小时,大使身着盛装,带着使馆的大小官员早早站在门口迎宾。我怕她站累了,劝她休息,她婉言谢绝,“我要给中国人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他们都是我们的客人,我应该站在門口迎接他们。”让我十分感动。
作为高级外交官,大使每次访问我司,总是热情地向每个员工打招呼。2006年5月我司一位员工结婚,远在北京的她不仅送来了博茨瓦纳特有的草编工艺品,还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福信。
2006年11月,我被任命为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首席代表,大使由衷地向我祝贺,同时希望我为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经贸往来作出贡献,并在工作上对我进行指导。通过两年多交往,我和大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深深感受了一个女性职业外交官的卓越风采。
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首席代表
迭之路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烈辉
对于更多迫切想了解非洲的中国读者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来自南部非洲博茨瓦纳的驻华女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是我们第一位采访的非洲女大使,她使我们领略了博茨瓦纳的风情,还有更多关于外交官的生活。初识女大使
第一次认识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是在2006年6月22日美国汉普顿罗德地区在上海的推介会上,主持人特地介绍了这位来自非洲的女大使,在白色和黄色面子L相杂的论坛上,娜奥米·埃倫·马金达女士显得格外突出,引起了我采访的兴趣。
她坐在后排,倾听着演讲者的发言。茶歇时,我上前和她打招呼,因为她在上海停留的时间极短,对于我采访她的热情,感到很抱歉。几天后的清晨,我惊讶地收到她托人给我邮递来的有关博茨瓦纳的材料,此前我和她虽然只有淡淡的几句寒暄,但非洲人的热情世界闻名,这位热情而又认真的非洲女大使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感受博茨瓦纳的美丽
第二次见到这位女大使已是将近一年之后。当天下午两点,我们驱车到达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代表处,马金达大使正在吃午饭,听说她刚刚结束上午的纷忙工作。办公室内,紧张忙碌的空气尚未散去。握手、寒暄之后,她迅速回坐到了办公椅上。
博茨瓦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十分熟悉,她感觉到了我们的好奇,拿出博茨瓦纳地图,带领我们的思绪越过千山万水,来到遥远的非洲。
“博茨瓦纳是个美丽的国家,如果你到过那里,你可能每年都想去一趟。虽然是个内陆国,但风景如画,神秘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这里风景秀丽,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驾驶狩猎篷车和独木舟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动物,如鳄鱼、河马、水羚和各种鱼类。
“我认为,我们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还很不够,但合作前景很广阔,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我有许多事情要做。我认为旅游是增进了解的最好方式,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到博茨瓦纳旅游,去感受一下博茨瓦纳的文化和美丽。”
除厂欢迎更多的中国游客,马金达大使还向中国企业家抛出了橄榄枝,“独立之初,博茨瓦纳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没有公路,没有医院,只有几所学校。博茨瓦纳的矿产非常丰富,有钢、镍、煤、碳酸盐、黄金,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博茨瓦纳原钻的销售和出口完全是垄断经营,一直都通过南非德比尔斯公司的经销渠道,卖给德比尔斯设在伦敦的英国钻石贸易公司。政府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发展钻石加工业,也许两年以后你去博茨瓦纳就能买到又便宜、质量又好的钻石产品了。政府希望未来博茨瓦纳的制造业能够多样化,纺织企业、皮革、农业更多地鼓励外来投资者。
“中国和博茨瓦纳的友谊已经有了30多年,政治稳定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博茨瓦纳。据《博茨瓦纳日报》报道,大约有3000中国人在博工作,其中1000多人从事建筑业,900多人从事零售业。”她笑着说,她要把毕生的经历投入到外交官的工作中去,为中博友谊尽一份力。
女外交官生涯
马金达从事外交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1982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博茨瓦纳外交部,两个月后被派往博茨瓦纳驻英使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生涯。1986年回国,重返博茨瓦纳外交部;1990年7月被派往博茨瓦纳驻美国大使馆。此时,她已经升任为一等秘书了。
1993年,马金达作为参赞去了赞比亚卢萨卡。1994年,她要求回博茨瓦纳外交部,1998年她作为总统事务官员重返美国。2000年5月,她升任为博茨瓦纳驻瑞典大使。现在,她来到中国,开始了她的又一次大使之旅。她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它很富有挑战性和乐趣。这样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各国不同的人群,通过接触和会谈,我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学习语言,一到瑞典就报了一个学习班,虽然没有结束课程,但这是有意义的,让我更多了解了当地文化。来到中国后,我开始学汉语,但由于工作太忙,学习不得不缺席。”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博茨瓦纳新任驻华大使,马金达脚步更显得匆匆,有媒体报道说:
“2005年11月4日,马金达女士一行来赣访问考察,在赣访问期间,马金达一行赴景德镇、柘林水库进行参观考察。”
“2006年4月20日,博茨瓦纳驻华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一行访问宁波。”
最爱足球和逛街
我和马金达见面两次,她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她事务繁忙,但她喜欢挑战性的工作。谈起在北京的感受,她说北京这个城市让她感觉很温暖:“我来中国这几天,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很多工程投入建设,我亲眼目睹了奥运会的筹备,各处可以见到高楼大厦在崛起。北京每天发生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言谈及此,她很有满足感。
有人说,融入一个陌生城市是很困难的。然而,马金达却一直在倾听北京生活的脉动。她喜欢在北京逛街和购物,很多时候,当你在北京街头看见一个手里拿着计算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与摊主讨价还价的非洲客人,也许,她就是马金达。她愉快地说,她喜欢购物,因为购物时可以忘掉自己的大使身份,因为这时候没有人会知道她是大使。她喜欢这样融入平民化的生活。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名顾客,在和营业员的友好交流中,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不愉快的感觉,但最后,她也能在讨价还价中和营业员达成交易。
“有一次,我去市场买东西,卖主故意把价抬得很高,我就把价压低。卖主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对我说:‘我已经不赚钱了。’我就用英语对她说‘NO’!其实我并不知道具体价格。”她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
除了逛街,还有一个让她更疯狂的爱好。只要一提起足球,她的声音顿时就提高了八度,显得很激动:“昨夜我没有睡好,因为曼彻斯特赢了比赛,直到凌晨三点半我才去睡觉。早晨起来,女儿假期已经结束,我一早还要送她去机场,送完女儿,我要立刻动身赶到上海!”她红肿的眼睛,证实了她昨夜看球时候的激动。
我被她的真情深深感染
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女儿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三年级,2007年夏天毕业。儿子15岁,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注册会计师,在博茨瓦纳工作。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她不能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但她一直努力平衡着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我会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妈妈爱他,关心着他。我的 丈夫远在博茨瓦纳,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的。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丈夫1999-2006年辞去了工作,和我在一起,他放弃了在博茨瓦纳的工作,等于放弃了他的职业生涯,随我在国外定居,我很珍惜这样的感情!”
马金达说到这儿,动情了。我被她的真情深深地感染。虽然有着语言的阻隔,但是我能深刻理解她这时候的感动。
“我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作为母亲,我责任已经尽到了。”
不久前我读到一条新闻:“2007年3月11日,非洲国家博茨瓦纳驻华大使娜奥米·埃伦·马金达女士一行对‘爱之关怀中国广西南宁项目点的红丝带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私人访问,并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爱之关怀’捐赠1万元人民币,该笔款项将作为专款全数用于当地感染者/病人的紧急医疗救助。”
从如花的年龄到外交部,到“走出非洲”,马金达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遥远的土地上;从初级官员、二秘、参赞,到驻外大使,她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过了20多年。
马金达笑言:“我从外交官生涯成长,也从外交官生涯结束。”但是她,没有停下脚步,她的外交官生涯并没有结束。
我和马金达大使的交往
我第一次见到马金达大使是在2005年7月,那时她刚到任不久。为浙江诸暨达亨制衣有限公司在博茨瓦纳的投资事宜,大使决定亲自到诸暨考察,于是我在杭州机场迎接了大使。初次见面就觉得大使是个严谨务实的外交官,她顾不得旅途劳顿,在车上就详细了解投资计划。接下来两天,大使仔细考察了工厂,拜访了诸暨外经贸局和相关政府机关,确认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随即向博茨瓦纳国内报告了投资项目的全部情况。2005年10月,大使决定亲自回国协调上述项目,于是我陪同大使到了博茨瓦纳。大使在了解了中方遇到的困难后,马上与博茨瓦纳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2006年3月我司承办“2006博茨瓦纳共和国投资晚宴”,晚宴前的一天,大使详细向我询问晚宴的筹备情况,几乎关注着每一个细节。晚宴开始前一小时,大使身着盛装,带着使馆的大小官员早早站在门口迎宾。我怕她站累了,劝她休息,她婉言谢绝,“我要给中国人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他们都是我们的客人,我应该站在門口迎接他们。”让我十分感动。
作为高级外交官,大使每次访问我司,总是热情地向每个员工打招呼。2006年5月我司一位员工结婚,远在北京的她不仅送来了博茨瓦纳特有的草编工艺品,还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福信。
2006年11月,我被任命为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首席代表,大使由衷地向我祝贺,同时希望我为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经贸往来作出贡献,并在工作上对我进行指导。通过两年多交往,我和大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深深感受了一个女性职业外交官的卓越风采。
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中国首席代表
迭之路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