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偷自行车的人》这部电影的分析,探讨在现实主义影响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让人们了解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纪实性。这部电影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这部电影在对中国拍摄现实主义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部电影之后现实主义电影找到新的创作思路创造出了《活着》、《变脸》等艺术作品。
关键词:新现实主;电影;美学原则;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
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努力地再现生活,往往是渲染環境,刻画人物性格,反应社会问题、矛盾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文艺的真实性原则,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个性丰满又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原则是一致的。
一、影片内容概括
《偷自行车的人》这部影片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朴实、自然、注重细节,富于生活气息,充满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影片主要讲述了二战结束之后意大利罗马人民的生活现状。二战后的意大利正是满目疮痍,举步维艰,高失业率让整个罗马陷入了贫困与恐慌,每份卑微的工作都有无数人争先恐后,男主人公安东尼奥在失业两年之后终于找到一份招贴海报的工作,在生活贫困潦倒之际得到这份工作对于他而言是多么宝贵,通过突然蹦出的一句“the hell with it”,都表现出他无以言表的激动和喜悦。但是这份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而自行车又被他之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当掉了,他的妻子为他当掉嫁妆赎回自行车。在第一天工作时安东尼奥的自行车被偷了。安东尼奥向警察报案,却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他只得向好友求援。好友建议第二天一早到自行车市场去找,因为偷车人可能在那儿脱手。次日清晨,安东尼奥带着儿子布鲁诺来到自行车市场。开始了焦急的寻车旅程,他们辗转多个自行车市场,一次次失望而归,没有了自行车,意味着工作也没了,工作没了生活也就没有希望。在经历了一次次失望,以至绝望后,安东尼奥也踏上了偷车之路。路过街口时,安东看到街边无人处停靠着的一辆自行车,一个念头 在他的头脑中闪现,自己偷偷骑上那辆自行车,不料被车主发现,并被路人抓住,要将他送往警察局。街边等车的布鲁诺看到这一切,跑了过来,哭喊着“爸爸”拼命地拉着父亲。车主看到哭泣的布鲁诺,让大家放了安东。安东木然地行走在大街上,布鲁诺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父子俩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二、影片人物角色分析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安东尼奥便是二战结束之后普通大众的缩影,是劳苦大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男主在出演电影前是一个车工,整个演出过程没有半点虚假的感觉,他微微凹陷的脸颊和说话时聚作一团的抬头纹都让人对他有种无言的叹息,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他的眼睛,那里面蓄积了某种看似平缓却又默默暗涌的忧伤,浸泡着很多欲言又止的隐忍与酝酿,仿佛两口苦水井,深不见底。让人们看起来男主整个人像带着沉重枷锁被生活的枷锁紧紧地锁住,在百废待兴的时期解决全家的温饱成为了当时很多家庭最棘手的问题。
电影对细节的刻画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影的真实。里面的很多场景都是对当时底层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述——妇女们在楼下提着水桶排队打水;人们挤在当铺窗口前典当自己的东西;穷苦的人们企求摆脱苦难涌入教堂念经祈祷;餐厅里的富人们品着昂贵的酒,享受着精致的美食;城市的一角生活所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干起了鸡鸣狗盗之事……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这部电影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把一个二战之后真实的罗马赤裸裸地呈现给了观众。
三、叙事结构的安排
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从安东开始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变卖被单买辆工作必备的自行车,到在工作中自行车被偷,然后报警没有得到帮助,找人帮忙找自行车,最后找到小偷却没有证据,无奈只好偷了一辆而被逮到的过程。电影从始至终不运用任何倒叙、插叙等手法。以比较委婉的形式结束了整部 电影,里奇哭泣着牵着儿子布鲁诺的手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给观众 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让观众以自己的思维去想像里奇的未来究竟会怎 样,悬念式的结局既是电影艺术手法的展现,更是引发观众思考,使观众重视电影的一种手段。
四、镜头的运用
在镜头的运用上始终采用真实的取景而不是搭造布景的方式,始终采用自然光抛弃人为光线,长镜头的运用也是这部电影的特色之一,以避免大量镜头的切换而遭成人为因素过多的弊端,形成一种事件自然发生以类似于记录的形式,这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法的特色,能够给人以最简单、最直观、最清晰的观影感受。这种结构手法以及镜头手法的运用,也是导演追求真实感手法,这种真实感能使观众鲜明直接地把握电影的整个叙事内容,能以非常平静的心态感受整个叙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不会感到任何的突兀和难以理解的情节,能够以最充分的精力感受电影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对电影人物以及所展现的社会问题的深深思考。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人们该依靠谁?是政府,宗教还是自己?也许除了自己,其他谁都依靠不了,自己的路终究是需要自己走完。一代电影大师维托里奥·德·西卡通过自身的电影实践,高高举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大旗,他追求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求运用现实来创造真实的感觉,使观众能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深刻 理解导演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某个问题或观点,他们的电影肩负着一种使命,启发观众接受某种思想或引领观众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现实意义
电影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马克思、列宁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艺术是它的必然升华物。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要反映现实生活真实关系。毛泽东更强调: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此,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现实主义一个重要部分。马、恩要求作家如实地叙述,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生活,按照艺术规律创造典型形象。一方面要真实深刻地展现一定时代历史内容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描绘出人与环境之间真实关系,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真实。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方法与马克思的典型理论相同。《偷自行车的人》的故事情节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安东尼奥是那个时代劳苦大众中的典型人物,至今观众还能在自己生活中找到那个父亲的原型。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电影的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06.
[2]史蒂文卡茨[美].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10.
[3]丹妮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3.03.
[4]延春宁.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作者简介:冯从从,女,1993年8月,民族:汉,山东菏泽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方向。
关键词:新现实主;电影;美学原则;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
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努力地再现生活,往往是渲染環境,刻画人物性格,反应社会问题、矛盾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文艺的真实性原则,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个性丰满又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原则是一致的。
一、影片内容概括
《偷自行车的人》这部影片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朴实、自然、注重细节,富于生活气息,充满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影片主要讲述了二战结束之后意大利罗马人民的生活现状。二战后的意大利正是满目疮痍,举步维艰,高失业率让整个罗马陷入了贫困与恐慌,每份卑微的工作都有无数人争先恐后,男主人公安东尼奥在失业两年之后终于找到一份招贴海报的工作,在生活贫困潦倒之际得到这份工作对于他而言是多么宝贵,通过突然蹦出的一句“the hell with it”,都表现出他无以言表的激动和喜悦。但是这份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而自行车又被他之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当掉了,他的妻子为他当掉嫁妆赎回自行车。在第一天工作时安东尼奥的自行车被偷了。安东尼奥向警察报案,却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他只得向好友求援。好友建议第二天一早到自行车市场去找,因为偷车人可能在那儿脱手。次日清晨,安东尼奥带着儿子布鲁诺来到自行车市场。开始了焦急的寻车旅程,他们辗转多个自行车市场,一次次失望而归,没有了自行车,意味着工作也没了,工作没了生活也就没有希望。在经历了一次次失望,以至绝望后,安东尼奥也踏上了偷车之路。路过街口时,安东看到街边无人处停靠着的一辆自行车,一个念头 在他的头脑中闪现,自己偷偷骑上那辆自行车,不料被车主发现,并被路人抓住,要将他送往警察局。街边等车的布鲁诺看到这一切,跑了过来,哭喊着“爸爸”拼命地拉着父亲。车主看到哭泣的布鲁诺,让大家放了安东。安东木然地行走在大街上,布鲁诺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父子俩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二、影片人物角色分析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安东尼奥便是二战结束之后普通大众的缩影,是劳苦大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男主在出演电影前是一个车工,整个演出过程没有半点虚假的感觉,他微微凹陷的脸颊和说话时聚作一团的抬头纹都让人对他有种无言的叹息,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他的眼睛,那里面蓄积了某种看似平缓却又默默暗涌的忧伤,浸泡着很多欲言又止的隐忍与酝酿,仿佛两口苦水井,深不见底。让人们看起来男主整个人像带着沉重枷锁被生活的枷锁紧紧地锁住,在百废待兴的时期解决全家的温饱成为了当时很多家庭最棘手的问题。
电影对细节的刻画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影的真实。里面的很多场景都是对当时底层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述——妇女们在楼下提着水桶排队打水;人们挤在当铺窗口前典当自己的东西;穷苦的人们企求摆脱苦难涌入教堂念经祈祷;餐厅里的富人们品着昂贵的酒,享受着精致的美食;城市的一角生活所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干起了鸡鸣狗盗之事……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这部电影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把一个二战之后真实的罗马赤裸裸地呈现给了观众。
三、叙事结构的安排
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从安东开始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变卖被单买辆工作必备的自行车,到在工作中自行车被偷,然后报警没有得到帮助,找人帮忙找自行车,最后找到小偷却没有证据,无奈只好偷了一辆而被逮到的过程。电影从始至终不运用任何倒叙、插叙等手法。以比较委婉的形式结束了整部 电影,里奇哭泣着牵着儿子布鲁诺的手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给观众 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让观众以自己的思维去想像里奇的未来究竟会怎 样,悬念式的结局既是电影艺术手法的展现,更是引发观众思考,使观众重视电影的一种手段。
四、镜头的运用
在镜头的运用上始终采用真实的取景而不是搭造布景的方式,始终采用自然光抛弃人为光线,长镜头的运用也是这部电影的特色之一,以避免大量镜头的切换而遭成人为因素过多的弊端,形成一种事件自然发生以类似于记录的形式,这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法的特色,能够给人以最简单、最直观、最清晰的观影感受。这种结构手法以及镜头手法的运用,也是导演追求真实感手法,这种真实感能使观众鲜明直接地把握电影的整个叙事内容,能以非常平静的心态感受整个叙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不会感到任何的突兀和难以理解的情节,能够以最充分的精力感受电影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对电影人物以及所展现的社会问题的深深思考。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人们该依靠谁?是政府,宗教还是自己?也许除了自己,其他谁都依靠不了,自己的路终究是需要自己走完。一代电影大师维托里奥·德·西卡通过自身的电影实践,高高举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大旗,他追求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求运用现实来创造真实的感觉,使观众能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深刻 理解导演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某个问题或观点,他们的电影肩负着一种使命,启发观众接受某种思想或引领观众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现实意义
电影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马克思、列宁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艺术是它的必然升华物。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要反映现实生活真实关系。毛泽东更强调: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此,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现实主义一个重要部分。马、恩要求作家如实地叙述,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生活,按照艺术规律创造典型形象。一方面要真实深刻地展现一定时代历史内容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描绘出人与环境之间真实关系,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真实。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方法与马克思的典型理论相同。《偷自行车的人》的故事情节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安东尼奥是那个时代劳苦大众中的典型人物,至今观众还能在自己生活中找到那个父亲的原型。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电影的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06.
[2]史蒂文卡茨[美].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10.
[3]丹妮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3.03.
[4]延春宁.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作者简介:冯从从,女,1993年8月,民族:汉,山东菏泽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