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象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核磁共振成像(NMRI)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154例。其发现率为98.1%,其中肝癌为96.9%,囊肿为100%,海绵状血管瘤为100%。9例原发性肝癌的NMRI与术中肉眼所见肿瘤形态基本一致。其正确率与敏感率明显高于AFP、GGT(II)及核素扫描,而与B超、CT基本一致。对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则优于其它技术。该检查方法虽有一定优点,但仍应与其它检查方法结合使用。

其他文献
用胃印戒细胞癌株Kato III免疫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两株单克隆抗体即MGb1和MGb2。经216例免疫组化法分析,这两株抗体与各种胚胎组织、正常胃粘膜及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不发生反应,但对胃癌特别是胃印戒细胞癌可出现强阳性反应,后者着染率达100%。这两种抗体识别的抗原与CEA无关。本文从免疫组化角度讨论了应用这两种抗体在外检标本中发现侵袭到正常或炎症组织中少数印戒状癌细胞的可能性。
期刊
用D—氨基半乳糖(GalN)复制的24只大鼠肝衰竭模型,采用放射受体法测定血浆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发现大鼠于注射GalN后48小时出现明显肝性脑病,血浆GABA浓度高达9744±1661pmol/ml,为注射前的12倍。从10只大鼠动态观察资料显示,注射GalN后24小时在尚未出现肝性脑病时,血浆GABA浓度已高出注射前的一倍,恢复时则降至正常。提示血浆GABA浓度测定对于肝性脑病的诊断
期刊
本文对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及癌周肝组织进行了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酶组织化学研究及甲胎蛋白(AFP)免疫组织化学和上述三种酶血清学同步检测;进而用多光谱数字系统4200F型仪器作了酶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酶活性一般来说癌组织内明显减弱以至消失。在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内,并失去正常分布状态;尚未发现癌组织内AFP阳性细
期刊
将纯系大白鼠胎鼠结肠移植于同基因成年鼠的肾包膜下,在移植成功的16例中,全部移植的胎肠和宿主结肠均呈现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并有粘膜腺体萎缩,局部粘膜缺失、上皮脱落等,其病理变化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似。并观察到宿主鼠血清中存在的抗结肠抗体能同时与同基因胎鼠和成年鼠的结肠抗原发生免疫学反应,宿主鼠血清中的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
期刊
本文报告使用线阵性B型超声波胃镜消化系疾病100例的体会。认为超声波胃镜能对消化道壁内及邻接器官的病变进行断层扫描,是普通胃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期刊
期刊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8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生长抑素(SS)、胃泌素(G17);计测胃粘膜的D细胞、G细胞数。着重探讨球部溃疡时SS、G17特点;SS与胃酸自限性分泌的关系;SS与其病理生理的关系。根据SS,可将十二指肠溃疡分为两种不同特点的亚组。
期刊
期刊
本文收集了23例IIc型早期胃癌以及32例良性浅表凹陷性病变,包括溃疡、糜烂和愈合溃疡,作X线、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从中发现5个有意义的X线征象:1.龛影十分表浅;2.龛影形态不规则;3.龛影底部伴有单发或多发结节;4.龛周粘膜尖端突然变细、中断或杵状变粗;5.病灶区胃壁柔软度降低。对这些X线征象的病理意义、显示技术及鉴别诊断作了分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