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外阅读分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融合时存在认识不足、方法简单低效等现象。本文以地理教育期刊的阅读与分享为例,阐述了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和课堂分享的基本环节,并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阅读分享;高中地理;实践探索
  一、问题由来
  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在地理方面“见多识广”的人。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而完善他们的认知和思维结构。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外阅读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性认识不足;读本选择不当;阅读指导和评价方法单一;与日常课堂学习内容融合度不高。基于地理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素养的作用和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从读本的选择、时间的安排、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心得的分享、阅读内容与教学的融合等方面探索出了“课外阅读、课堂分享”的主题式、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和基本环节,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现将具体操作过程和反思简介如下。
  二、操作程序
  “课外阅读、课堂分享”的应用基本模式可以用图1简略表示。
  1.课外阅读
  (1)读本选择。笔者为学生推荐的课外读本主要是地理教育期刊,如《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推荐的原因有:①栏目多样,学科性强。例如,《地理教育》期刊的大栏目有“新视野”、“学研堂”、“最前沿”、“沉思录”、“在路上”等,既紧扣地理发展的时代脉搏,又紧贴教学实际,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帮助很大。②文章短小,主题突出。文章多为3 000字左右,内容精要、主题明确,有利于学生短时间阅读,并易于提炼归纳。③研学同步,利于融合。在时间上,期刊教研文章内容的进度与实际教学进度一致,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安排学生及时阅读、及时分享,对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反思、感悟和巩固。④变换视角,提升思维。学生通过阅读期刊上教师教学经验心得的文章,可以从教师如何“教”的视角感悟自己如何“学”,进而提升思维水平。
  (2)时间安排。笔者给予学生的阅读时间约为一个月,一方面是因为《地理教育》等期刊为月刊,另一方面是为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细读感悟。
  (3)方法指导。考虑到高中生学业负担问题,笔者并未采用写读后感等耗费大量时间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简单有效的“选择读、注评读、推荐读”的方法。所谓选择读是指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目录、阅读文章摘要、略读文章正文后,选择2~3篇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学习有很大启示的文章进行精细化阅读。虽说教育期刊上的每篇文章对学生都有益,但是从时间的安排和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差异来说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还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少数几篇文章来研读。所谓注评读是指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仔细咀嚼、深入钻研、透彻理解后对文章中具有重要启示的句子进行注解、评价的阅读方法,它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注评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和知识迁移技巧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所谓推荐读是指学生为了向同学推荐而从文章对学科学习、情感培养等方面的价值视角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提升推广的阅读。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选择1篇推荐,推荐理由在200字左右为宜。
  2.课堂分享
  (1)分组安排。笔者首先参照《地理教育》期刊的大栏目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主题分享小组,如“地理大视界”、“学法讨论”、“备考交流”、“创意地理”等,然后根据学生推荐文章的类型分别将他们纳入各小组。根据笔者的课堂实践,学生推荐的文章集中在可以拓展视野且较有趣的类型(见表1)。教师可以将人数较多的主题分享小组再分成若干组,让人数较少的学生重新选择小组。为了保障有限课堂时间里的阅读分享效果,把班级学生分为5个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在7人左右为宜。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各组员从自己推荐文章的内容、精要词句和阅读后对学习的启示与感想等方面进行有序、简要的交流。选择相同文章的学生由一个学生代表简述,其他学生补充。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巡查来指导和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勇于分享、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联系教材学习和平时知识的积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常常会生成新的事物。例如,他们在分享讨论“《世界偏见地图》漫谈”一文时受文章的启发,制作出了一幅“舌尖上的中国地图”,在分享討论“从地理角度看《战狼2》”一文时联想到了“金蝉脱壳”等电影中的地理知识。最后,小组经过讨论选择1篇文章准备班级推荐分享。该环节大约用时20分钟。
  (3)班级分享。每个小组由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分享文章,可以借助投影仪将文章的评注和小组归纳的文章精要以及对生活、学习的启示等内容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作简要讲解。每个小组分享用时在5分钟以内,该环节用时控制在15分钟以内。
  (4)互评分享。互评主要是指在每个小组班级分享过程中其他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想法。经过全班同学共同评价、讨论可以加深和拓展思维,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5)教师听评。在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时,教师要置身其中认真倾听,待结束后再做适当评点,一评文章,二评推荐者的观点,三评推荐者的表现。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肯定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对分享内容、学生观点的点拨来纠正他们理解上的错误和弥补认识上的不足,让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更加专业、融通。教师的点评要精要、准确,用时在5分钟以内。
  三、实践反思
  课外阅读是地理必修课程的“大后方”,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提升。“课外阅读、课堂分享”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共读、共研、共享来提升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让阅读分享取得更佳效果尚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教”与“学”的思维转换。学生分享地理教师撰写的教育期刊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炼和重复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观点,更加重要的是学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学会从“如何教”的视角领悟到“如何学”。学生理解教师如何“教”的过程就是站在更高层次对地理学科思想方法、教材知识结构等方面系统感悟和掌握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做好“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的灵活转换,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考更加全面,理解也更加具有深度。
  (2)做好分享后的整理工作。课堂阅读分享并不是阅读分享活动的结束。要想课堂分享成果能够得到巩固、内化,那么学生必须及时整理。这种整理是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分享文章中的信息通过选择性提取、意向性梳理、辨证性分类、组合性加工等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做好整理工作,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课堂分享中做好笔记,随时记下重要的观点和感悟。
  (3)兼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选择较为“冷僻”的文章,为了节约时间,将他们纳入别的阅读分享小组。在小组分享中,学生讨论的归宿是达成共识。以上两种做法都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为了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重视聆听不同的“声音”,并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途径,例如,举行课前5分钟演讲等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图版教材中“课题”贯穿全章,是与教学活动平行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以教材“课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开展一系列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获得较完整而具体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图版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针对中图版教材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教学内容特点和课标要求,笔者采用基于
我固执地相信,每一颗沙粒都有自己的故事。  ——三毛  我是一粒沙,一粒普通不过的沙。我的家族庞大,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我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员。我们喜欢与人类打交道,会用自己的身躯紧紧压在香甜的阿克苏苹果树根上;会调皮地跑起来,与勇敢的沙漠探险者作伴;还会在不经意间跑上淳朴西北人的眉间,欣赏新疆姑娘又浓又密的睫毛。平凡的我们透露着不凡;我也有一个不凡的梦。  我羡慕沙漠里的绿洲,觉得绿色是世界
在地球北纬35°附近,湿地辽阔、林草丰实、水源充沛,发源于这里的大江大河,滔滔向东直达太平洋,迢迢南下直抵印度洋,水流所及之地养育着地球上超过20亿的人。这里是万水之源、万山之宗,是目前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具有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的巨大高度,2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面积,居于大气对流层最活跃处,以自己强大的热力和地形动力作用,深刻影响着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中亚与西伯利亚广大范围
摘 要:研学小课题是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文章认为研学小课题选题方向应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核心素养,结合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区域特征进行确定;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研学小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评价,以提高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研学小课题;研学旅行;质效;核心素养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
摘要:“森林课堂”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自主研发的区本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乡土地理特色。通过“森林课堂”研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森林课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素养教育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核心素养已经置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国民素养的地位,它将指引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成为引领教育
一、知识导航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简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进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分析,培养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探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地球的呼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例,探讨了高中地理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意义、目标与内容以及关键,以期为中学地理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思考  一、高中地理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意义  高中地理精品选修课程主要分知识拓展(旨在拓展知识视野、夯实知识基础)、职业技能(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存、生活、劳动技能,培养专
摘 要:文章以“滑坡与泥石流灾害”一课为例,从“问题”设计,依托情境;“问题”呈现,紧扣素养;“问题”解决,达成目标这三个维度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课堂;应用  问题式教学是2017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以“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贯穿课堂。笔者在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执教了“滑坡与泥石流灾
摘要:地理新高考,新在融综合思维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的学习力和实践力核心素养培育于立德树人教学根本宗旨,新在融地理情境问题导向教学、地理情境任务群学习于教考内涵的品质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核驱动;任务群学习;学情赤字;教考结合  综观近年地理学科新高考,其新在地理试题本着“立德为先,树人为本,能力为重”的命题理念,融入深刻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情境、科学与文化的地理创新、丰富多彩的生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2010—2016年三大地理教育期刊发表的7 292篇地理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这些成果在时空序列和研究方法上的数据特征及内容特点。研究表明: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科学前沿五大模块各领域在研究热点上“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但仍需“回归起点、价值引领”等。最终探讨新课程深化推进阶段地理教育研究实现“继承创新、拓宽深化”的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