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花道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b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文人插花别有情趣,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琴棋书画外,又形成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民风尚花
  插花在宋代成为民间社交的礼仪,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有:“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梦梁录》有:“汴京熟食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今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花卉展览)。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插花成为文士们雅集的主要题材,根据吴自牧的记载:当时不论官吏庶民,在吉凶庆吊时,一切筵席通常是由四司六局承办。而四司六局的职掌中,香药局管烧香,茶酒司管点茶,帐设司管挂画,排办局管插花。
  花养、花择
  宋代插花不仅讲求插得好,插得妙,还讲究花命的维持。在花材保鲜技术研究方面发明了许多既简便实用又科学的方法和配方,有些方法至今仍具现实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提及,“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可见古铜器养花有保养的功能。苏轼的《格物粗谈》、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类似的叙述。
  随着深入探讨插花著作、诗词渐多问世,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中国传统花文化的内涵。范大成在《范村梅谱》中,对梅花的选择和品赏最为精辟,书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陉奇者为贵。”这经验之谈也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准则。
  花器
  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画盆已经是专门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区别开来,各大窑口几乎都有生产专门用于插花的花器。当时的插花既有自由、惬意的竹筒插花、也有发古幽思的用商周鼎彝作花器的插花。插花容器的制作与改良,继五代发明占景盘后,宋朝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用的剑山原型,可见当时对花枝的插置布局已有一定艺术构思。同时,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这大大促进了陶瓷、漆雕、术器等工艺的发展。
  花德
  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结构上则注重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体现自有纯美的意境。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或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成“岁寒三友”,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将花卉赋予花德,以花寓意人伦教化,成为宋代花艺的重心。
  有迹可寻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国已经出现,甚至有人认为是汉代就有,不管何时有的,都还相对简单,多与祭祀或供奉有关。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虽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人文之善”是社会生活的境界、人际交往的境界,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下,能体会的是静观万物,是时光的变迁。
其他文献
做生意需要资本,做人需要资粮。人生的资粮就是智慧和福德。  有的人聪明但缺少智慧,有的人有智慧,但没有福德,终究不能圆满人生。  秦朝开国宰相李斯少年跟随大师荀子问道,应该说才华横溢明心见性获得了治国安邦的大智慧,辅佐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已于宇内,一统华夏,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可谓冠盖群伦。但人生的圆满和究竟有时候更来自福德,福田有德者居之。  李斯有大智慧,但失德,品行不端,
期刊
昆曲工尺谱,初听起来陌生,但看完此文,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它是一个“锲子”,传统文化传承的“锲子”。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间互相融通,不可分割。昆曲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和舞蹈为一体。不仅如此,而且,和书法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优秀的昆曲曲谱本身也是独特的书法作品。  为了便于识别,昆曲曲谱一般用楷字书写,字迹工整清秀为宜。除书写文字之外,曲谱还需标注曲牌、曲调和板眼。曲牌写在曲谱的最前面;曲
期刊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
期刊
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臣下的一切全凭君主的一句话,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龙鳞都是非常危险的。但难归难,河豚总是有人吃的。这里除了勇气,智慧往往更加重要,骨头在肉里,针在玫瑰里,既达到了目的,还能让主子心悦诚服地给赏,这样的臣子是真正的大智慧。  ◎书谏  唐穆宗李恒,从骨子里就对政务没有兴趣,上床就是美人,下床就是美酒,致使国事日非一日,有责任感的大臣们忧心忡忡,但干着急没办法,因为他们的主子是个不折
期刊
敦煌,是西域传奇与东土文明共同孕育的一颗明珠。  在四、五千年前,在党河和疏勒河流域就已闪烁着游牧民族原始文明的火花,商周时期,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岩画,先秦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先后游牧徙居于此———敦煌,就是这样成长于历史长河之中。乌孙、大月氏族都曾经是这里的主人,后来又被匈奴侵吞,直到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张骞“凿空”
期刊
现代社会中,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偶尔,当我们有机会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常常发现这颗心很累、很沉重,沉重得会把胸口压得沉闷,让我们不知不觉长叹;或是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甚至彻夜难眠。  静静观察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心灵”虽然没有体积和重量,但是有空间、有力量。这个空间里装着我们所经历的所有记忆,装着对人、事、物每时每刻的感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有成功,
期刊
如果京剧行当中没有老生这个行当会怎么样?我想了想,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无趣味。  大概也真是这样。京剧的开始,应该是从老生开始的。没了老生,还能叫京剧?  如果京剧中只能有一个行当,那么这个行当,也只能是老生。只有老生,才能把京剧“托”住。只有老生,有那一池老江湖的翻卷云涌。只有老生,才能一张嘴,唱绝了台上与台下,唱空了这听戏的人痴戏的人。  老生演的是中年以上的男子。也只有中年以上的男子,才有
期刊
2014年6月21日,洛阳市网管办与市文产办带领众多网友走进洛阳国学剧院,一同欣赏了中国首部国学修行剧《功夫诗·九卷》的精彩演出。目前,《功夫诗·九卷》已在洛阳国学剧院正式首演,并且将在洛阳专场驻演15年,总共6000场。该剧通过对中国佛教文化、儒家及道家思想的高度提炼和深刻挖掘,用进化成诗的功夫形体,渗透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来源/人民网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多哈开幕  第38届世界遗产大
期刊
阳关那头,是敦煌。  佛神在此处凝视,荒漠之大,空旷无间。  脚下是连绵千年的丝绸之路,是追溯大唐高僧足迹之路。一望无际的流沙河蜿蜒成梦的模样,风吹沙砾,掩盖孤独商队前行的步履。  公元前139年,张骞毅然纵马踏上这片旅途,从此开始十三年的行旅。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描绘了西域的模样,在三十而立的帝王面前打开了丝绸之路的地理蓝图。未满7年,张骞再次启程,这一次他带着大量的人马和天朝富庶的产品,浩浩荡
期刊
有这么一个故事,汉文帝登基之初,任用陈平和周勃为左右丞相。有一天,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年断多少案子?周勃回答不上来。又问天下一年收入多少钱谷,周勃还是回答不上来,吓得汗流浃背,生怕被开除没饭碗了。陈平在一旁说了一句,有管这事的。你想知道断多少案子去问廷尉,想知道收多少钱谷,去问治粟内史。我是丞相,负责协助你治理天下。此事之后,周勃自叹不如陈平。  陈平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名相,从某种角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