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语文课程的本真隐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abb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批评语文课上“胖”了:内容庞杂、旁征博引,形式花哨、表面繁荣,就像一棵疯长的果树,枝叶繁茂,却不结果子。有人埋怨语文课上“瘪”了:低效问答、机械练习,老生常谈、平面重复,就像吃饭,天天稀饭馒头、馒头稀饭,不但缺乏营养,而且倒了胃口。为此人们呼吁:语文教学一要“剪枝”,二要增加“含金量”。
  说实话,许多年来,我们对语文教材教法的研究已经算足够深入全面了,为什么一接触语文课,总还不能那么令人满意?本体论应先于方法论,教什么决定怎样教。问题的根子,恐怕还在于我们对语文课程的本体论阐释至今仍见仁见智,才导致语文教学实践取向不明,刀走偏锋。
  我试用一“信”字,来隐喻语文课程的本真与内涵——将“言”与“人”紧密联系起来,站在“立人”的高度“学言”,从“立言”的角度“立人”;由获得语文素养发展人文素养,由端正“言品”入手提升“人品”。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关系需要厘清,比如:育人与学言的关系,语言(知识技能)与言语(语用实践)的关系等。
  任何教育,宗旨都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而培养大写的人,需要多股力量的支撑,作为语文课程,必须也只能从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来提供支撑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应是基于语文实践(言语行为)的素质修养,不能将其泛化为大而全的“人文素养”。从“学言”的角度“立人”,是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个性特征。如果执意从“立人”抓起,坚持“先立人、再学言”,貌似“以人为本”,实则大而无当,势必迫使语文教学因职责不明而任意“越位”,最终丢失本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谓“语文实践能力”应是独立从事语文活动,即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在静态的语言知识和简单的组词造句、答题应试;而在运用语文手段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说白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无非是为了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同时,在听、读过程中能分好坏、辨美丑。提高语文素养,其实就是提升言语品味。用“信”字隐喻语文,意味着人言一体,言品即人品。如果说文道统一的最佳结合点是美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佳统一途径就该是言语审美。抓住“言品”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切入点或总扼点。
  以“言品”为本位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由关注语言知识技能,进而关注言语智慧、言语道德和言语文明:立言必讲诚信,表达真情实感;读解务求详勘,明辨精华糟粕。科学严谨地对待一切言语现象和言语行为,自觉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由繁琐的“语言训练”,逐步提升为言语教养、言语教育。
其他文献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向外扩张、对内收缩或者自身变革的活动,是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产生财务协同效应是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协同效应的大小同时也是衡量
我们写作,首先要确定主题思想,考虑好文章的结构,这是最重要的,可以比作“战略”。但也不可忽视“战术”,即一字、一词,乃至一个标点符合的正确运用,有时只是在“战术”上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金融市场的发育尚不健全,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仍然受到非市场
章成钓是一位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记者。他在同龄人中被破格晋升为上海市最年轻的主任记者,还成了市劳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但他却为此而焦虑,他将尼采的“让自己生活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观点的逐步转变,使得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但是,与国外有着发展数十年历史的健身
目前,我国约有七百多家企业报,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在报刊林立的今天,企业报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能够得到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接近性。企业报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不仅自己阅读贵刊的作品,还好和别人交换对贵刊作品的看法。贵刊今年第三期,颇有几篇吸引人的作品。象《因为我爱……》、《选拔》、《惊心动
我一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蕴和价值始终在生成之中,并伴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在课改历程中,一些经典的课堂,却始终保存着决定语文课堂生成方向的永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