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首位。澳大利亚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对其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其“四环联动”的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评估完善目标统一,教育体系灵活互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技术先进,运作模式市场化;评估完善。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农民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战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韧性视域下乡村人才振兴机理及路径研究(编号:22XJC630008)”; 四川省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革命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及路径优化研究”(编号:SLQ2021SB-05); 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联重点项目:“基于创业过程理论的四川省农民创业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20PTZ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首位。澳大利亚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对其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其“四环联动”的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评估完善目标统一,教育体系灵活互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技术先进,运作模式市场化;评估完善。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农民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弱势群体教育等。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课题组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的意义,指出湖南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家政策、传统理念和历史影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路径,即更新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教育产学研体系,构建全面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
基于乡村振兴内涵化要求、类型教育特征化彰显、产教融合高质量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校地命运共同体的应然价值为经济影响向综合影响转变、单向扶助向双向共生转变、当前效益向长远效益转变。由此决定其行动逻辑为由乡村产业向城乡全域拓展、由学校教育向复合供给变革、由阶段互动向持续耦合升级。文章进而从动力、运行与保障层面构建其系统机制: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建成长闭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构融
参考正弦改进等速组合运动规律的构造设计出了五次多项式改进等速组合运动规律,经过仿真分析和实际测试,证明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以灵活调整加速段和减速段驱动角的大小,实现不同的运动特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适合在电子凸轮中应用。
利用CiteSpace研究工具,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16—2021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476篇乡村教育振兴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乡村教育振兴研究热度上升较快且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度相关,但整体研究合作网络较为松散。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乡村教育振兴的内涵本质、价值定位以及路径抓手等方面,呈现出研究主题结构化、内容精细化、领域多样化等特点。从时间序列来看,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振兴终归要靠人才,而乡村人才培育既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更需“接地气”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下,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仍存在社会偏见“根深蒂固”、教育方式“传统刻板”、授课内容“离农明显”、产教融合“浅尝辄止”等困境,制约着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进度、力度、准度和效度。基于此,高素质农民职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这不仅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更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认清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采取相应举措,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基于2016-2020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相关数据,从物质、文化和人才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和协同发展模型,构建乡村振兴和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度模型及指标体系,探究二者协同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就中部地区六个样本省份而言,其协同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能源清洁化转型进入攻坚时期,电力系统呈现出“高新能源渗透率”、“高电力电子化”等新型特征。虽然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能有效缓解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但是相较于可控电源较多的传统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率的新型电力系统可控性差、运行风险和频率波动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难以保证。储能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凭借其吞吐功率迅速、调节灵活等优点在维护系统频率稳定等多方面逐渐崭露头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