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效以及企业战略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笔者从定义、设计内容、案例单位的机构设计等三个方面浅谈,作出自己的思考与结论。
关键词:内部机构机构;南京地铁;治理机构
一、内部机构设计的定义
现代化大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因此架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企业的组织架构从责任不同的角度分为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其中,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是企业与外部发生各项经济关系所必须具备的组织基础,一般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设置,如董事会、监事会等等;内部机构是为了保证企业运作和实现战略目标,遵照企业管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组建,在可控风险内完成企业各项日常事务的组织群体和企业实体。从这一角度,企业内部机构设计可以简单定义为,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达成,遵照一定企业管理学原则,对企业的重要业务环节进行的控制开关设计。
二、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内容
由于内部机构设置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企业尤其大型企业一般会邀请第三方咨询公司提供整套工作方案。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了界定组织规模、机构分工、岗位设置等等。
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一般视企业所拥有的市场、资产及中远期发展愿景而定。组织规模影响着组织的结构,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规模的影响又有所不同。机构分工是对设置的各个子单位的工作职能职责的界定和详细说明,进行机构分工时要对企业的业务流进行分析,理顺子单位之间的上下游、平行交叉关系。岗位设置,根据子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职责细分,形成岗位设置需求,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素质形成书面参考说明。
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团队来完成,团队中要有熟悉本企业营业领域的成员,以及拥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运作管理等等专业背景的成员,要重点征求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的建议、意见,做好前期调研、中期收集和后期汇总。大型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的整个工作周期有可能长达达1-2年。
三、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机构设计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南京地铁建成线路的运营、维护及改造工作,挂牌前为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截止2014年3月份,管辖已开通线路共计约85公里、车辆基地4所、控制中心1所,十二五期间,即将接管3、4号线在内的8条线路,运营线路公里数将达到250公里。2004年至2012年期间,运营分公司的内部机构简图如下:
图1
在这一时期,运营分公司的总体规模在3千名职工左右,内部机构设计类型是直线职能制加扁平化组织,该组织设计意在有效发挥中层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及加强各子单位之间工作联动性,保持组织的紧密性。8年期间,该架构曾有小程度的调整,职能部门数量平均在12-13个,一线中心数量平均在14-15个。其中,各维修中心的组织架构如下图。一线中心与职能管理部门是平级单位,主要面向服务和生产现场,各单位的职工数量在1百至8百不等。
图2
2013年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后的内部机构如图3,与前期机构设置相比,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职能管理部门进行调整,新增了工程管理、新线管理等等部门,撤销设施维修和车辆管理部门,将管理职能分散至其他部门和一线中心;其次,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将一线中心分为保障类中心和生产类中心两大类,将科研、后勤等等职能从职能管理部门剥离,单独成立保障类中心;第三,为了应对急速扩大的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级,在职能管理部门中设立科室,在一线中心中设立科室和二级子单位。目前,运营公司的管理层级为4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总经理室、部门/中心、科室/分中心、工区。
图3
四、思考与结论
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由于文章篇幅原因,很多细节不能够深入的向读者一一做阐述,以下是笔者的三点思考。
首先,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设计总体上合理,能够满足十二五期间的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扩大时,及时作出了机构调整,对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非常有利。重点扩大了一线中心的规模,将专业技术权威和现场首要管理的职能职责轉移到一线中心,事权下放,将有效调动一线中心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内部机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达到最初设计的预期效果,要尽快完成配套工程,如梳理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的业务流,界定清楚职能管理部门和一线中心的工作侧重点,形成规范的标准工作说明;制定人才规划和选拔制度,组建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储备人才三支队伍,科学规范人才考察、评价、晋升的工作体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素养等等。
再次,国有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要遵循的管理学原则。国有企业应当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相比私营、外资企业的生存压力、盈利压力,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更多的则是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与效应、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等等。因此,在内部机构设计时,要加强经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窗口建设等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立信会计出版社.
[2]《希特管理学(原书第2版)》,迈克尔.希特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内部机构机构;南京地铁;治理机构
一、内部机构设计的定义
现代化大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因此架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企业的组织架构从责任不同的角度分为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其中,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是企业与外部发生各项经济关系所必须具备的组织基础,一般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设置,如董事会、监事会等等;内部机构是为了保证企业运作和实现战略目标,遵照企业管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组建,在可控风险内完成企业各项日常事务的组织群体和企业实体。从这一角度,企业内部机构设计可以简单定义为,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达成,遵照一定企业管理学原则,对企业的重要业务环节进行的控制开关设计。
二、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内容
由于内部机构设置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企业尤其大型企业一般会邀请第三方咨询公司提供整套工作方案。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了界定组织规模、机构分工、岗位设置等等。
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一般视企业所拥有的市场、资产及中远期发展愿景而定。组织规模影响着组织的结构,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规模的影响又有所不同。机构分工是对设置的各个子单位的工作职能职责的界定和详细说明,进行机构分工时要对企业的业务流进行分析,理顺子单位之间的上下游、平行交叉关系。岗位设置,根据子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职责细分,形成岗位设置需求,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素质形成书面参考说明。
内部机构设计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团队来完成,团队中要有熟悉本企业营业领域的成员,以及拥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运作管理等等专业背景的成员,要重点征求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的建议、意见,做好前期调研、中期收集和后期汇总。大型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的整个工作周期有可能长达达1-2年。
三、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机构设计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南京地铁建成线路的运营、维护及改造工作,挂牌前为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截止2014年3月份,管辖已开通线路共计约85公里、车辆基地4所、控制中心1所,十二五期间,即将接管3、4号线在内的8条线路,运营线路公里数将达到250公里。2004年至2012年期间,运营分公司的内部机构简图如下:
图1
在这一时期,运营分公司的总体规模在3千名职工左右,内部机构设计类型是直线职能制加扁平化组织,该组织设计意在有效发挥中层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及加强各子单位之间工作联动性,保持组织的紧密性。8年期间,该架构曾有小程度的调整,职能部门数量平均在12-13个,一线中心数量平均在14-15个。其中,各维修中心的组织架构如下图。一线中心与职能管理部门是平级单位,主要面向服务和生产现场,各单位的职工数量在1百至8百不等。
图2
2013年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后的内部机构如图3,与前期机构设置相比,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职能管理部门进行调整,新增了工程管理、新线管理等等部门,撤销设施维修和车辆管理部门,将管理职能分散至其他部门和一线中心;其次,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将一线中心分为保障类中心和生产类中心两大类,将科研、后勤等等职能从职能管理部门剥离,单独成立保障类中心;第三,为了应对急速扩大的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级,在职能管理部门中设立科室,在一线中心中设立科室和二级子单位。目前,运营公司的管理层级为4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总经理室、部门/中心、科室/分中心、工区。
图3
四、思考与结论
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由于文章篇幅原因,很多细节不能够深入的向读者一一做阐述,以下是笔者的三点思考。
首先,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设计总体上合理,能够满足十二五期间的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扩大时,及时作出了机构调整,对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非常有利。重点扩大了一线中心的规模,将专业技术权威和现场首要管理的职能职责轉移到一线中心,事权下放,将有效调动一线中心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内部机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达到最初设计的预期效果,要尽快完成配套工程,如梳理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的业务流,界定清楚职能管理部门和一线中心的工作侧重点,形成规范的标准工作说明;制定人才规划和选拔制度,组建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储备人才三支队伍,科学规范人才考察、评价、晋升的工作体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素养等等。
再次,国有企业的内部机构设计要遵循的管理学原则。国有企业应当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相比私营、外资企业的生存压力、盈利压力,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更多的则是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与效应、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等等。因此,在内部机构设计时,要加强经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窗口建设等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立信会计出版社.
[2]《希特管理学(原书第2版)》,迈克尔.希特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