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妈妈的味道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七年前那个春节刚过,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刚满二十周岁的我到长泰县岩溪镇实习,开始模拟成年人的生活。我是个顶真并且有洁癖的人,喜欢讲道理,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恰巧成年人的生活是有两张脸的,常常不讲道理。我接受不了生活背面那张不讲卫生的脸,很快,一口气生生堵在了胸口,肺都要炸了。我连续三天吃不下饭,怒火翻过眼镜噌噌噌往外燎,两眼珠拉满了血丝,走在路上像景阳冈上那只等待武松的吊睛白额大老虎。
  我的好兄弟叶高明是岩溪珪前村人。兄弟就是信任和关心。他一看不对头,赶紧借了一辆自行车把我往家里拉。去往他家的土路坑坑洼洼,车子一路左扭右摆,好几次差点出溜到稻田里。他踩得满头大汗,汗珠子每颗都比枋洋的黄豆还大。
  高明的妈妈住在珪前叶氏宗祠的一间偏房里。
  见了我,叶妈妈调了一海碗白糖水举在额前跟墙上的高明爸爸提了一些要求,大致内容是:这是一个好孩子,就像我们的儿子一样,你要保佑他。
  然后叫我在走廊的小凳上坐下来,一点一点慢慢喝。
  她开始淘米生火熬粥。
  院子里卧着一头母黄牛,老得牛蝇叮在屁股上都懒得甩一甩尾巴,正把一肚子的草和往事捯上来细细地嚼。看到我,它轻轻“哞”了一声,眼光温和,仿佛看穿了几千年的岁月。
  嗓门眼火辣辣。我把糖水一小口一小口往下咽。糖水热乎乎的。胸口那团闷气一点一点被糖水挤了出去。
  眼前的龙眼、水塘、稻田、电线杆,远处的山,渐渐柔软了。
  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在饭桌上等我。一缕浓郁的酱香大大方方地飘进了我的鼻腔。我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把这一缕酱香留在脑海里。稀粥里什么都没放,单单拌了酱油。酱油色泽红润,清澈透明。我不由自主,拿起了汤匙。
  一口喂入嘴里。舌头吃了一惊,一翻身把食道、胃、肠子全喊醒了,就像迎面撞见了老鸡汤。虽然稍稍有点咸,但甜、酸、甘爽,一股大豆的腥香和新米的芳香融化在一起,美得舌头直哆嗦,喉头一急,差点把舌头吞了下去。
  叶妈妈对我的吃相很满意,她把一脸皱纹笑成了花:“别急别急,慢点吃。我们长泰的酱油好料吧?古早味啊。林震能考上状元就因为他天天吃饭都拌我们长泰的酱油。高明吃饭也爱拌酱油。”
  高明是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嘴里很忙,说不出话。我点点头,头上、眼睛里都是水。有两个字一直在我心里打滚,这两个字是:“妈妈”。
  走进福建老字号、福建省著名商标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省长泰县酱油厂,整个人就泡在一股浓郁的酱香里。
  酱油酿造技艺(长泰)第五代传承人杨师傅白衣白帽一身整洁站在阳光里,面孔黑里透着红润,眼神清澈透明。他身后是一排排肥肥大大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陶缸,画着各式各样的卡通笑脸,头戴尖顶大斗笠,一群胖娃娃似的望着我。看上一眼,心就软了。
  杨师傅说,长泰县生产黄豆酱油的历史悠久,尤其是自1956年6月公私合营后,企业就开始规模化生产。长泰自古山青水美,盛产优质的大豆,特别是枋洋。据长泰民间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长泰县邑就有先民将大豆蒸熟晾于空气中,任其自然长出绿霉再泡煮盐水食用。食用不完就装到缸缸罐罐里收起来。没想到过一段日子再食用时,发现其汤汁味道、口感更好,这便是最原始的长泰酱汁。
  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长泰先人有了一套独特的酱油酿造方法——人工制曲、日晒夜露、微生物自然发酵,长时间的等待。长泰人把对时间的敬畏融进味道里。在快速生产的工业化时代,普通配制酱油或低盐固态酱油的生产往往只需要几天乃至个把月的时间,而采用高盐稀态古法酿造的长泰酱油生产发酵,最少要经过八个月或者一年以上乃至更长时间的酿晒,才能萃取杀菌、包装成品面市。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以精选优质黑豆(黄豆)为原料的豉油膏,则要天然晒露发酵八个月以上,萃取原汁,再经自然光曝晒提升品质二至三年才能上市。因为不添加任何合成色素等添加剂,其配方科学,色、香、味俱佳,所以探亲访友提上一盒长泰酱油,很受欢迎。
  古法酿造,长泰酱油一定选用绿色无污染的优质纯正非转基因黄豆。
  黄豆需要浸泡和蒸煮。蒸煮熟软适度后的黄豆弹性十足,熟豆之芳香绵绵不绝。
  稍稍冷却至豆温45℃左右的黄豆要立马送入制曲房制曲工序,拌上面粉,接入米曲霉菌种,然后均匀地铺到曲池床上。杨师傅说,制曲是黄豆变化的最重要、最奇妙的一个过程,神奇的米曲霉将黄豆中的植物性蛋白质裂解为人体更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
  眼看着,眼看着,黄豆表面长出了萌萌的绒毛。菌丝长成啦,米曲霉发功了!
  经过3至4天的“闭关修炼”,黄豆披上了金黄色的铠甲,有了新名字——“酱醅曲”。
  酱醅曲喝足适度的盐水就可以“住入”陶瓷缸中发酵了,酱醅曲加入盐水后的混合料,叫酱醅或者酱醪。
  几十年来,为了让酱油拥有最醇正的酱香,杨师傅始终坚持采用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高盐稀态(古早味)酿造法酿造酱油,也就是把酱醅曲落到曬埕上的大陶缸里,拌均入适当浓度的盐水,缸口盖上尖顶斗笠,然后把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时间。豆、面、空气、阳光、露水交织互动,酱醅中微生物体系进行着复杂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变化,聚酯增香、润醅舒色,酱醅静静地发酵。因为大陶缸戴着斗笠,酱醅中微生物可以充分有氧呼吸,加上阳光的作用,所以缸里酱醅表层的水份,可以自由的升腾蒸发,这种情况到了一定时间,酱醅表层的水份不知不觉就干了,这时就要给酱醅适当补加12波美度左右的盐水,让酱油的香味和精华慢慢地从酱油醅中渗出来。接着继续慢慢等待,等时间一分一秒滴答滴答地走过。由于阳光的“作祟”,再次吸干酱醅表层水份,看醅师傅要再次补加适度的盐水,就这一操作在同一批次发酵周期内,往往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反复,周而复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味道的秘密,就躲在这时间的发酵里。
  酱醅成熟了。紧接着,根据不同酱油品种、规格的要求,进行淋油、萃取、拼格。这时候,生抽、老抽酱油等不同等级及花色品种,就被预生产和区分开来了。
  接着是杀菌、沉淀、过滤、灌装、包装、检验。合格了,一瓶瓶妙不可言的酱油就上路了,飞向闽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餐桌。和它在一起的是各种美味的海鲜和地道的小吃,比如酱油水煮杂鱼、卤肉饭、沙茶面、鸭肉粥……
  “隔村煮肉放豉油,我行十里亦闻香”。杨师傅自豪地说,我们酿造的黄豆酱油就是这样:无法抵挡的酱香,妈妈的最爱。
  杨师傅说,酿酱油就像养孩子,着急不得,最需要的是耐心,要会等待。美食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坚持!我们在意的不仅仅是做出好酱油。在什么都追求快节奏的工业化时代,我们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在意对传统的传承。
  回到办公室里,杨师傅带我洗了手,然后神秘地一笑,走了出去。不一会,他回来了,手里掂着一只白色的小碟子,一脸的得意。
  他把碟子轻轻放在桌上。碟子里汪着小半碟色泽红润、清澈透明的液体,哦,是他们生产三年酿制的豉油膏。
  他探出一只食指在碟子里舔了一下,含进嘴里,“唧——”,一吸,两眼闭起来,脸上的皱纹像醒来的花朵一样舒展开了,一丝微笑浮了上来,仿佛回到了赤着脚的童年。
  我学着杨师傅的样子,探出右手的食指,一沾,一吸,闭上眼睛。
  一缕酱香从二十七年前一路走了过来。
  我的胸口缓缓地打开了,暖洋洋的,眼睛里一点一点漾满了咸水。
  我看见叶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
其他文献
很久很久以前,东南沿海人多田少,古越人向苍茫大海讨生活,他们利用舟楫之便,使整个南中国海都成了炎黄子孙的蓝色田园。后来,有人频繁地运去各种商品,与沿岸土著进行交换。从此,东南海上形成一条便捷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了讨生活,很多人因此在东南亚诸国居留下来。  后来,中原大地社会动荡,战乱四起,异族入侵,民不聊生,人们背井离乡南逃,穿透闽粤已抵地缘天边。退一步海阔天空,只好从海路继续往南,渡海出走下南
期刊
张魏公是南宋时期的一名边官将领,有一天晚上,他设宴请自己的部下饮酒赏舞,正喝得高兴之际,手下人慌慌张张地来报告,说另一位边官将领郦琼带着人马叛变,去投降受金人册封的伪齐皇帝刘豫去了!  在座的将领一听,都大惊失色,坐立不安,因为这样一来,必然会使我方边境受到严重威胁。将领们瞬间乱作一团,都奉劝张魏公立即派出人马拦回郦琼的军队。然而,张魏公听后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继而举起酒杯笑着告诉
期刊
金秋十月,正是倾诉思念的浪漫时节,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铺满枫叶的红色地毯上甜言蜜语,在金灿灿的稻田中牵手遨游,而我却置身于“历史名人碑刻拓片展”内,在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中欣赏着一幅幅珍贵古朴的拓片。这时,一幅规格较小,且不太醒目的墓志铭拓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幅残缺的墓志铭拓片,拓片上也就遗留着该墓志铭的最后一小部分碑文和墓主人后世子孙的落款。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墓主人的身世有多么显赫,而是该碑文
期刊
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沉默而忠实的朋友。阅读穿越时空,为人类开启了一个遥望世界的无限星空,让我们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执着地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理想 。它与人生同步,却可以与时间逆行。通过读书,可以不间断地唤醒内心,回归纯真善良,更加独立地思考,更加勇敢地前行。  在每一個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西周的诗经、战国的楚辞、两汉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的小说。先人的智慧和理想
期刊
提起花开,很少有人想到冬季。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花只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才能绽放,春天似乎成了花的代名词。其实不然,许多花在冬季里依然开得热烈红火。隆冬的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腊梅却迎霜傲雪,斗寒怒放,幽香彻骨。冬季的南方,北风萧瑟,寒风凛冽,紫荆花、三角梅、一品香、水仙花……却凌寒盛开,艳丽无比,香气袭人。  人们常说,北有傲立风雪的腊梅,南有绚丽绽放的紫荆。紫荆花又称“香港兰”,因其叶酷似
期刊
在博平岭山脉东北延伸支脉的群山皱褶间,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如一柄祥云缭绕的如意,静卧其间。几百年来,绿色的山风亘古地吹拂,白色的云雾持续地滋润,溪涧清流,山花鸣禽,把村庄涵养得既浑朴又秀逸,既深沉又清新。  一条宽阔的公路萦绕在崇山峻岭的深绿和斑斓之间,银链般闪着现代化的色彩。沿着这样的路,舒适地一边赏“十里花街”的风景,一边向往这个叫做“福田”的村落。  距离华安县城仅36公里的路程,就是拿来染绿
期刊
今年的夏天, 看到网友在朋友圈晒着湖林岛濑荷花的相片,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恨不得马上飞到那里饱饱眼福,了却心愿。终于,挨到周末,我与朋友相约去了岛濑,吮吸着乡村的别样空气,来了一趟赏心悦目的旅行。  去岛濑的那天早上,刚下了一场雨。雨过天晴,水洗过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空气更显清新。我们开着车,穿梭在绿流间的山道上。摇下车窗,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我们呼吸着乡野的新鲜空气,瞬间荡涤了心灵的尘埃。
期刊
坐在酒店大堂等待漳州朋友来接,一坐下,工作人员嘴角含笑,口气像对待邻家的阿姨一样亲切,“给您来一杯茶,好吗?”来不及回答,车子到了。时常到处游走,住过不少五星酒店,享受细致的服务不稀奇,但这里是漳州,小小的城市,贴心的招待,惊喜不已,边往外走边回头说:“下次喝。”  这是受训以后的表现,抑或本来待人就体贴亲切?听说漳州旅游并不发达。到老街去逛,一路当地人为多,对于容易赚钱的旅游业漳州似乎不如其他城
期刊
心中始终藏着一片蔚蓝的海。那种海梦幻唯美,但真实可及,就像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那靠近海岛沙滩的、浅浅淡淡的泛蓝海水。像是用颜料染成,蓝得那么纯、那么澄澈通透,可以一眼看到沙底。海,带给我们的大多都是绵绵的诗意与遐想。  小时候,最先从书里认识海。书里的海总是神奇,有许许多多生物与奥秘,它的优美、辽阔总让人产生无尽向往。对那时的我来说,海很神秘,无比博大与深奥。那些描写海边情景的文字,成了我最初的大
期刊
年关前后,冬暖果藏。这个时节来漳州长泰做客,主人家就会摆上红澄澄、甜滋滋的“长泰芦柑”,让远道而来的您尝个够。尤其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备上大大的柑桔迎亲访友,贺喜拜年,大“桔”大利嘛!  闽南栽培芦柑历史悠久。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和清代《闽产录异》等史料记载,自唐宋起闽南就广植柑橘。“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这是唐初漳州别驾丁儒 “闲居二十韵”中题咏芦柑之诗,足见漳州植柑历史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