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我写了那首《读水经注》诗,在《书城》杂志发表,意犹未尽,又将之前120行长度的初稿改写成《脉水歌—重读水经注》。很久以来,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一直困扰着我的主题之一就是河流。
书的作者,一个尽职的文官(我对他所知不多),曾经陪同北魏孝文帝“北巡”,时间是公元494年,他才二十一岁,身为尚书主客郎。很可能就是那次奉命在北方的考察,使他对那些荒蛮之地的河流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后来他得罪蛮族进而得罪太后,仕途多舛,直到晚年才得以完成这部古代中国的河流百科全书,一部水之书。
孔子感叹过:水哉!水哉!赫拉克立特断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郦道元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他的书却证明了,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听见两条河流。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这本书那样,容纳了如此众多的河渠川渎,随便翻到哪一页,你都能听见喧响的水声。
那是一个南北分治的时代,据说管制并不很严格,北方可以向南方借书;那也是一个名士并出,崇尚玄学与谈吐的时代,据说连奴婢都会随口引用《诗经》;学术也形成一种风气,如果你不曾注释一两本古代的书,就很难自命为学者……因此,可以说那也是一个诠释的时代。
郭象、王弼、支道林以及稍前的郑玄,正是通过他们,易学与庄老之学盛行起来。这种“祖述”的传统是孔子开创的,他称自己“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周游列国所传之道无非是周代制定的礼。两千多年后,大儒钱穆先生用一个字概括儒家文化,仍然是那个字—礼。一代人疏注上一代人的书,下一代人亦复如是,文明以这种方式传诸久运,以至无穷。
学者的理想难道不就是老子所说:“游于物之初”?于是《禹贡》派生《水经》,《水经》派生《水经注》,正如一生二,二生三,人之所为与数的序列一样,皆属于万物链环中的一环。不让链环中断的使命则只有能够上溯物之初者才可胜任。
我不知道考察河源是否始于大禹。《水经注》有一条记载:“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玉书是什么?一说玉圭,一说河图。既是玉圭,必用于测量流域,测量的结果画成地图,则就是所谓河图了。
袁珂先生认为,禹所获之河图并不是属于谶纬的“河图、洛书”之类,其说当可信。我们也不妨假设,两种传说或许同出一源。
但是即使真相已不可考,我们仍值得关注形象,即借助想象还原形象。在这方面,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最初那两个土地、河流与日影的测量员形象,他们一个名叫大章,另一个名叫竖亥,是大禹的助手。
“竖亥右手把,左手指青丘北”(见《山海经》)。李约瑟博士说,这可能是最早见诸文字的测量员。他们的任务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大小。在我看来,这个形象要比夸父的形象更加感人得多。夸父追赶太阳,固然长着飞毛腿,但多少有点“不自量力”,最后由于干渴难耐,竟喝掉了一整条河。与夸父之快相反,测量员是慢的,是大地上的缓慢徒步者,蜗牛一样,迈着大禹那样的病足,却要沿波讨源,走遍天下,直到发现遥远的涓涓细流。
书的作者,一个尽职的文官(我对他所知不多),曾经陪同北魏孝文帝“北巡”,时间是公元494年,他才二十一岁,身为尚书主客郎。很可能就是那次奉命在北方的考察,使他对那些荒蛮之地的河流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后来他得罪蛮族进而得罪太后,仕途多舛,直到晚年才得以完成这部古代中国的河流百科全书,一部水之书。
孔子感叹过:水哉!水哉!赫拉克立特断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郦道元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他的书却证明了,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听见两条河流。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这本书那样,容纳了如此众多的河渠川渎,随便翻到哪一页,你都能听见喧响的水声。
那是一个南北分治的时代,据说管制并不很严格,北方可以向南方借书;那也是一个名士并出,崇尚玄学与谈吐的时代,据说连奴婢都会随口引用《诗经》;学术也形成一种风气,如果你不曾注释一两本古代的书,就很难自命为学者……因此,可以说那也是一个诠释的时代。
郭象、王弼、支道林以及稍前的郑玄,正是通过他们,易学与庄老之学盛行起来。这种“祖述”的传统是孔子开创的,他称自己“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周游列国所传之道无非是周代制定的礼。两千多年后,大儒钱穆先生用一个字概括儒家文化,仍然是那个字—礼。一代人疏注上一代人的书,下一代人亦复如是,文明以这种方式传诸久运,以至无穷。
学者的理想难道不就是老子所说:“游于物之初”?于是《禹贡》派生《水经》,《水经》派生《水经注》,正如一生二,二生三,人之所为与数的序列一样,皆属于万物链环中的一环。不让链环中断的使命则只有能够上溯物之初者才可胜任。
我不知道考察河源是否始于大禹。《水经注》有一条记载:“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玉书是什么?一说玉圭,一说河图。既是玉圭,必用于测量流域,测量的结果画成地图,则就是所谓河图了。
袁珂先生认为,禹所获之河图并不是属于谶纬的“河图、洛书”之类,其说当可信。我们也不妨假设,两种传说或许同出一源。
但是即使真相已不可考,我们仍值得关注形象,即借助想象还原形象。在这方面,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最初那两个土地、河流与日影的测量员形象,他们一个名叫大章,另一个名叫竖亥,是大禹的助手。
“竖亥右手把,左手指青丘北”(见《山海经》)。李约瑟博士说,这可能是最早见诸文字的测量员。他们的任务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大小。在我看来,这个形象要比夸父的形象更加感人得多。夸父追赶太阳,固然长着飞毛腿,但多少有点“不自量力”,最后由于干渴难耐,竟喝掉了一整条河。与夸父之快相反,测量员是慢的,是大地上的缓慢徒步者,蜗牛一样,迈着大禹那样的病足,却要沿波讨源,走遍天下,直到发现遥远的涓涓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