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制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与这四项指标相对应的污染物为何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呢?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告诉记者,这反映出《规划》制定者对大气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重视。
控制化学需氧量,旨在减少大气中的臭氧等强氧化剂的含量。这不仅可以减少由它们直接造成的环境危害,也可以减少有它们参与的化学反应,从源头上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治理PM2.5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事实上,PM2.5是一种二次污染物,很多来自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涉及硫酸盐、铵盐等盐类,而它们又来自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治理PM2.5污染的关键之一便是限制导致其生成的化学反应,达到降低PM2.5浓度的目的。另一种人们很熟悉的污染物——酸雨,也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因此,严格控制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削弱这些化学反应,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但主要是NO和NO2,它们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来说,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氮氧化物的严格控制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单纯控制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向全面控制酸性气体排放的方向走出了新的一步。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95% 来自煤和石油及其制品燃烧。二氧化硫通过呼吸道时会对人产生危害,易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还来自化工、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从而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告诉记者,这反映出《规划》制定者对大气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重视。
控制化学需氧量,旨在减少大气中的臭氧等强氧化剂的含量。这不仅可以减少由它们直接造成的环境危害,也可以减少有它们参与的化学反应,从源头上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治理PM2.5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事实上,PM2.5是一种二次污染物,很多来自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涉及硫酸盐、铵盐等盐类,而它们又来自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治理PM2.5污染的关键之一便是限制导致其生成的化学反应,达到降低PM2.5浓度的目的。另一种人们很熟悉的污染物——酸雨,也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因此,严格控制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削弱这些化学反应,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但主要是NO和NO2,它们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来说,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氮氧化物的严格控制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单纯控制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向全面控制酸性气体排放的方向走出了新的一步。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95% 来自煤和石油及其制品燃烧。二氧化硫通过呼吸道时会对人产生危害,易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还来自化工、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从而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