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开幕之际,在雅尔音乐会上,中国人的热情与法国人的激情交相辉映;法国印象派画展上名画前的人头攒动,验证了北京人对法国艺术家的仰慕与折服,令人不禁心生感慨。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法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形象?《顪望东方周刊》近日在北京对380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北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包括学生、教师、银行职员、国家公务员、律师、摄影师、工人、市民等。
“一提到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浪漫”
中国人对法国的浪漫,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至于调查中有84%的人把浪漫放在他们心目中法国形象的首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孟华教授认为,“浪漫法兰西”形象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来华的欧洲传教土的作品,他们为中国人介绍的法国就是重文化、重精神的法国,以至于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称巴黎为“花都”,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
专门从事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的孟华教授说,自19世纪末起,法国文学作品就被源源不断地译介到中国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当一批中国留学生赴法留学,也把法国的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他们传递回来的信息也是浪漫法国的印象。孟教授分析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法国的印象恐怕是受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从巴尔扎克、雨果、小仲马等法国作家的小说中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这种印象积淀在中国人对法国的社会集体想像中,也会影响到现在中国的新生代们。
而法国人对于中国人认为他们浪漫有些不以为然。在法国留学4年、并在法国索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孟华教授认为,法国人一般不会用这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国民性,一些官员甚至认为浪漫与法国的国情不符,他们希望将法国定位在“富于创新能力的科技、经济发达国家”更准确。所以法国人也希望借助法国文化年改变中国人心目中法国只是浪漫的印象,而充分展示其在创新能力、科学技术、工业文明、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68%的人想到法国旅行
调查显示,68%的北京人想到法国旅行,而在最想去的法国城市中,巴黎排在首位(占57%)。据中国最大的旅游网站携程旅行网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对15000名会员所做的调查显示,在黄金周打算出境旅游的会员中,有34.12%选择去欧洲,其中巴黎更以66.41%的高比例无可争议地成为旅游者的首选。
少年时在法国留学的北京人吴欣,对于法国文化情有独钟。她说,由于经常去法国,最长的一次在法国呆了4年,所以深切地体会到了法国给她带来的那种“文化享受”。作为中国银行的职员,吴欣1990年第一次被派到法国巴黎工作,那时她就被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谈起法国人的生活,吴欣说法国人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他们都很想追求完美的生活,大部分人都很乐观,“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需要”。
谈到浪漫,吴欣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个误区,法国并不是那种非常开放的国家,法国人都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对待生活的看法认真而乐观。”她认为,法国人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尽可能地享受生活。无论在咖啡厅还是小餐馆,人们都安静地享受着自己的那份恬淡与安适。他们更在意生活中的精致的美、自然的美。
学生们想到法国留学
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6%的学生有到法国留学的意向,多数学生对法国大学知之甚少,只有15%的学生知道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而相当多数的学生叫不出一所法国大学的名字。将于10月下旬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举办的法国高等教育展,由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主办,将汇集法国几十所高等学府,面向中国的大学生进行宣传,并为中国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到法国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了增加赴法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将有100名中国大城市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国最好的12所中学设立的立刻大学预科班学习。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刘跃说,他心目中的法国是新鲜而优美的,他对这个优雅浪漫的国度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向往。这个16岁的男生因其对“浪漫”的独到见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说浪漫有隐性和显形之分,他自己就属于隐性的浪漫。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说:“感觉可以跟她说句话、聊聊天那就很浪漫了。”
67%的人有兴趣学习法语
在中国,虽然会说法语的人并不多,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外语课都是英语,但是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却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有兴趣学习法语,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说英语还没学好没有时间再:学法语。
而在对成年人的调查中则有高达73%的想学习法语。想学的理由包括: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法语曾经是“贵族”语言;多学一种语言多一些机会;想到法国旅行,应该懂一点这个国家的语言,等等。
在西方,法国文化最接近中国
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中法文化在历史悠久方面有相似之处,40%的人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中法两国文化的共同特质。
孟教授认为,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各自文化类型的代表,而法国文化在西方各国中可以说是最接近中国的。首先,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大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次,法国人和中国人都非常讲一个“情”字。她说,法国人非常注得社会关系,在这一点上甚至比中国人还有过而无不及。第三,两国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法国从1789年“大革命”起即奠定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历史上法国曾汲取过多种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中国文化。法国将和国的文化兼化并蓄,加强了文化的多元性。
调查还发现,中国人最喜爱的法国作家是雨果(占54%),最喜爱的明星是足球]运动员齐达内(51%),在中国人最熟悉的法国关键词中,排在前在位的是皮尔·卡及(90%),戛纳(88%),家乐福(72%)。但只有14%的人知道代表法国航天技术的阿里亚娜火箭,看来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法国科技的形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中法文化年活动
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倡导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旨在通过中法两国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东西文化的相互学业习和共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03年10月从巴黎金门宫启程、为期10个月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潮”,展现了一个“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力图使中国人更深刻地领略到法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改变法国的传统形象,在中国观众面前展示一个充满创造性和现代性的法国。
“一提到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浪漫”
中国人对法国的浪漫,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至于调查中有84%的人把浪漫放在他们心目中法国形象的首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孟华教授认为,“浪漫法兰西”形象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来华的欧洲传教土的作品,他们为中国人介绍的法国就是重文化、重精神的法国,以至于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称巴黎为“花都”,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
专门从事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的孟华教授说,自19世纪末起,法国文学作品就被源源不断地译介到中国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当一批中国留学生赴法留学,也把法国的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他们传递回来的信息也是浪漫法国的印象。孟教授分析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法国的印象恐怕是受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从巴尔扎克、雨果、小仲马等法国作家的小说中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这种印象积淀在中国人对法国的社会集体想像中,也会影响到现在中国的新生代们。
而法国人对于中国人认为他们浪漫有些不以为然。在法国留学4年、并在法国索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孟华教授认为,法国人一般不会用这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国民性,一些官员甚至认为浪漫与法国的国情不符,他们希望将法国定位在“富于创新能力的科技、经济发达国家”更准确。所以法国人也希望借助法国文化年改变中国人心目中法国只是浪漫的印象,而充分展示其在创新能力、科学技术、工业文明、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68%的人想到法国旅行
调查显示,68%的北京人想到法国旅行,而在最想去的法国城市中,巴黎排在首位(占57%)。据中国最大的旅游网站携程旅行网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对15000名会员所做的调查显示,在黄金周打算出境旅游的会员中,有34.12%选择去欧洲,其中巴黎更以66.41%的高比例无可争议地成为旅游者的首选。
少年时在法国留学的北京人吴欣,对于法国文化情有独钟。她说,由于经常去法国,最长的一次在法国呆了4年,所以深切地体会到了法国给她带来的那种“文化享受”。作为中国银行的职员,吴欣1990年第一次被派到法国巴黎工作,那时她就被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谈起法国人的生活,吴欣说法国人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他们都很想追求完美的生活,大部分人都很乐观,“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需要”。
谈到浪漫,吴欣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个误区,法国并不是那种非常开放的国家,法国人都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对待生活的看法认真而乐观。”她认为,法国人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尽可能地享受生活。无论在咖啡厅还是小餐馆,人们都安静地享受着自己的那份恬淡与安适。他们更在意生活中的精致的美、自然的美。
学生们想到法国留学
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6%的学生有到法国留学的意向,多数学生对法国大学知之甚少,只有15%的学生知道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而相当多数的学生叫不出一所法国大学的名字。将于10月下旬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举办的法国高等教育展,由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主办,将汇集法国几十所高等学府,面向中国的大学生进行宣传,并为中国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到法国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了增加赴法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将有100名中国大城市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国最好的12所中学设立的立刻大学预科班学习。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刘跃说,他心目中的法国是新鲜而优美的,他对这个优雅浪漫的国度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向往。这个16岁的男生因其对“浪漫”的独到见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说浪漫有隐性和显形之分,他自己就属于隐性的浪漫。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说:“感觉可以跟她说句话、聊聊天那就很浪漫了。”
67%的人有兴趣学习法语
在中国,虽然会说法语的人并不多,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外语课都是英语,但是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却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有兴趣学习法语,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说英语还没学好没有时间再:学法语。
而在对成年人的调查中则有高达73%的想学习法语。想学的理由包括: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法语曾经是“贵族”语言;多学一种语言多一些机会;想到法国旅行,应该懂一点这个国家的语言,等等。
在西方,法国文化最接近中国
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中法文化在历史悠久方面有相似之处,40%的人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中法两国文化的共同特质。
孟教授认为,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各自文化类型的代表,而法国文化在西方各国中可以说是最接近中国的。首先,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大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次,法国人和中国人都非常讲一个“情”字。她说,法国人非常注得社会关系,在这一点上甚至比中国人还有过而无不及。第三,两国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法国从1789年“大革命”起即奠定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历史上法国曾汲取过多种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中国文化。法国将和国的文化兼化并蓄,加强了文化的多元性。
调查还发现,中国人最喜爱的法国作家是雨果(占54%),最喜爱的明星是足球]运动员齐达内(51%),在中国人最熟悉的法国关键词中,排在前在位的是皮尔·卡及(90%),戛纳(88%),家乐福(72%)。但只有14%的人知道代表法国航天技术的阿里亚娜火箭,看来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法国科技的形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中法文化年活动
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倡导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旨在通过中法两国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东西文化的相互学业习和共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03年10月从巴黎金门宫启程、为期10个月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潮”,展现了一个“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力图使中国人更深刻地领略到法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改变法国的传统形象,在中国观众面前展示一个充满创造性和现代性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