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时代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5月的某个中午起,经常收看电视的观众不经意间,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歌手选拔赛——个蓝色幕布的小房间里,“不加修饰”的参赛选手报上自己的编号,清唱30秒,三位评委按铃中止,点评,选手聆听,感谢,然后离开。
  所谓的“不加修饰”令人咋舌:参赛选手中什么样的都有,有瘦得像根筷子,站都站不稳的;有胖得一动就“水波荡漾”的;有丑得让人不忍多看一眼的;有老得嘴里没牙的。选手们穿的也是五花八门,有穿礼服的、有穿旗袍、穿露背装的、甚至还有穿一套睡衣,大大咧咧站在评审跟前的。选手唱起歌来更是千奇百怪,有唱一半就没声的;有跑调十万八千里还摇头晃脑的;还有的手舞足蹈、连唱带跳,动情之处忽然下跪,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是这样一个叫《超级女声》的电视“选秀”节目,既不悦耳又不悦目,却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从参赛者到观赛人,无不对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无门槛”的狂欢
  
  《超级女声》的预赛可以借用一个词——“海选”,与之相对应的是数以万计、不惜长途跋涉前来报名参赛的各地选手。就算中国最负盛名的“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没有遭遇过如此壮观的报名“人海”。
  “现在想想真是太疯狂了!”从西宁坐了26小时火车赶到成都的15岁青海女孩贾茹说,“我是被《超级女声》‘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真正无门槛选拔’的口号吸引过来的。”
  贾茹的观点也是大多数参赛选手的观点。不少选手认为,在电视领域,她们是“门槛”外面的人,如果没有“无门槛”的《超级女声》,她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走上舞台,特别是在电视上表现自己。
  为《超级女声》“疯狂”的不仅有15岁的贾茹,还有29岁的福建姑娘张娟。《超级女声》从长沙、武汉一直伸展到现在的成都和南京赛区,张娟依次参加了每个赛区的“海选”,结果首轮均遭淘汰。
  张娟是广州一家中型贸易公司的文员,月收入不过3000元,可她已为《超级女声》的参赛花费了数万元。“我一点也不觉可惜,之所以不计代价参加《超级女声》,是因为它带给我很大乐趣。”张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果《超级女声》再开辟新赛区,她仍会前去参加。
  张娟说,自己从小就是个不起眼的女孩子,高考时只考上了当地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去广州,找到了现在这份薪水一般的工作,一做就是6年。每天的日程朝九晚六,惟一的乐趣就是业余时,跟男朋友出去买买东西,唱唱歌。而就是仅有的这点乐趣,在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也让她感到提不起劲来。
  “去《超级女声》的原因,一是渴望被人注意,二是希望改变自己,打破现状,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起伏。第一次站在摄像机前,心里虽然怕得要死,声音小得像蚊子,但还是很开心。因为自己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谈到《超级女声》,张娟一脸满足。
  张娟参赛之后,她的同事和朋友也每逢必看,心痒的还和张娟一起去“海选”。虽然没有一个人进入50强,但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参加《超级女声》很快乐,很满足。
  “这个比赛开始没有门槛,最后没有奖金和奖品,它给每个选手的馈赠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艰辛过程。”已获武汉赛区亚军的少管所警官陈文娅曾多次参加类似赛事。她认为,“《超级女声》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选出几个选手,让他们进入娱乐圈做歌手,更多的在于,通过参赛,每个选手都经历了一个艰难成长和从中体味快乐的过程。”
  
  中国人,快乐不快乐
  
  在《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的比赛中,不管是选手、观众、评审还是制作人员,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几乎都提到这个节目带给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强调“快乐”,甚至不吝言辞地夸大获得的快乐?
  今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人怀疑,公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也不会有人怀疑,在这种“迅速”之下,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在发生着同样迅猛的变化——权力与金钱被极致放大,贫富差距加大,不平等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而人多数中国人面对这样的变化,作出的第一反应是“忍耐”,然后是被迫接受,最后,通过有限手段,开辟有限空间,最终确立自己在这个社会极其有限的位置。
  经历这样的过程通常是无快乐可言的。努力的定义和社会价值被公式化,成功的刚加条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存最近新浪网的一项调查中,对于“你对前途未来有多少瞳憬?”这个问题,72.73%的网民选择“听天由命”,而与之之相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近公布的一项凋查显示:在中国社会自上而下的各阶层中,仍有六成以上的人希望向上层流动。
  这是个充满矛盾和痛莆的现实,有理由相信,这六成以上,通常被认为很容易满足的普通中国人,对快乐有着更多的向往和期待。
  同样的,新浪刚关于“你经常处于哪种情绪?”的调查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47%以上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甚至“烦躁”,只有不到9%的人选择了“快乐”。
  有人说,“快乐不快乐”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具代表性。但现在,面对一个群体的“不快乐”,就该足以引起社会重视了。
  在不久前结束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正值社会转型期,也处于心理问题高发期。被媒体热炒的报复校园的大学生、绑架人质的下岗工人,以及被焦虑症、抑郁症困扰的社会精英,都还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心理问题的“冰山一角”。
  这让一些社会学者联想到美国犯罪率飙升的60年代——经济过热,城市人口猛增,社会转型而导致的多重不确定因素,整个社会心理显现出一种“深度焦躁”,从而引发并导致了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对此分析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所掌控的社会资源的多少。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人们普遍感到“自己成为商品”,他们拼命想跻身名牌,被人关注。在此过程中,他们感到了压力,即便“成为名牌”,他们仍会觉得失去很多。
  缓解社会压力对人造成的“焦躁”与“不快乐”,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超级女声》不是做得最好,也不是最有功效的,但不可否认,它着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通往“快乐”的崭新渠道。正如该节目的评委张漫所言:“《超级女声》提供了一个台阶很低却有真实感的舞台,很容易跨上去,也很容易走下来。参加《超级女声》,大家不紧张不焦虑,心态放松。”这也许就是这个节目为人们提供的“快乐”。
  
  反思中国电视文艺:如何“贴近”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以行政手段主导电视文艺,是改革开放使传统文艺的垄断地位宣告结束。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几年,观众的口味和欣赏水准迅速提高。几年前的电视节目已经“落伍”,即使最贴近百姓的节目,“大牌”如春节晚会,也再难重复当年的号召力。相反,现在被老百姓追逐的电视节目,往往是传统文艺观中“看不上”的东西,比如《超级女声》。这一点,值得电视工作者深刻反思。
  在参与《超级女声》节目的过程中,资深电视策划人夏青对自己从事多年的电视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她说:“我1991年大学毕业,作为电视人,做了10年的文艺晚会,请过大大小小无数明星,希望引起观众兴趣。但在这个节目之后,我感觉到一直以来,我们太想当然了。我们总认为,大众喜欢的是美丽、英俊、专业、完美的明星,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要的是没有距离感的电视艺术。”
  卢卡奇说过,一旦某个商品或文化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它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
  诚然,今天《超级女声》稚嫩的“肩膀”无法一肩挑起纾缓整个社会的各式压力,也无力主导中国电视的荧屏潮流,即使它拥有着一个日渐庞大的大众消费群体,但仍然只是一个另类边缘的电视娱乐节目,不可能真正解决庞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相信中国电视史会记上这一笔——《超级女声》,一个新话语权被建立。而这本身也许就预示着一种开始。
其他文献
正如北京人在为秀水街的生与死争论不休,上海人同样关心着襄阳路市场的去和留。  8月份以来,襄阳路市场搬迁的消息又起,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襄阳路市场的命运已不可更改,其整体搬迁最迟明年5月底完成。    襄阳路与秀水街    正如其地理位置所透出的那分自信——毗邻着繁华的淮海中路,襄阳路市场演绎着特殊的时尚和商业文化。在上海人、外地游客乃至外国观光客眼中,襄阳路市场同样是他们的购物天堂。  经历
期刊
11月25日,巴金老人将在华东医院的病床上,静静地迎来第101个生日。中国民间过生日素有“男作虚,女作实”的传统,相比2003年百年华诞的盛大场面,今年显得比较安静,或许这倒更符合巴金的本意。  巴金的健康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今年春天,巴金病危的谣言一度风传,一时间全是关切的声音。采访巴金多年的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能接到好几十个询问巴金病情的电话。  世界上高龄
期刊
对于那些认为高校很“霸道”的师生们来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正在内部磋商的一个司法解释使他们充满希望,但“高校利益集团”却力图将司法解释“扼杀”在摇篮里,使这种希望又显得不很明朗。  8月11日,《法制日报》披露,这一司法解释拟将有关高校招生、学历发放、教师资格处理和学生退学等方面的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在此之前,中国法院对待大学生对高校提起的诉讼,大多采取不受理的态度。这已是“公开的秘
期刊
“这个案子有可能在庭审时间上破记录,”“华为沪科案”中王志骏的代理律师张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至少,在我10多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见过连续开庭这么长时间的。”  《瞭望东方周刊》从有关渠道获知,8月下旬,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的“华为诉前员工窃取商业秘密”案即将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再次开庭。此时,3被告被羁押时间已长达19个月。  而在此前的6月24日,7月8日、9日、10日,案件已经两次
期刊
装备工业是工业化的脊梁,但是在中国,许多重要领域的关键设备,都严重依赖进口。没有装备支撑的制造业,从根本上讲是另外一种无根工业。    引进一个现代化?    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德国的连轧设备,奥地利的数控系统,美国的包装机械……这是2004年的春天,在中国一家著名钢铁企业的现代化冷轧流水线参观时,笔者看到的一幕终生难忘的情形。  这条奇异的流水线,是为了保持全套引进设备的“世界先进水平”,多次用
期刊
2004年9月26日,当记者正在修改衡阳县采访归来写作的有关报道时,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称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2004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推进农村改革,毫无疑问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极为关键的一次“赶
期刊
福建正日益表现出某种紧迫和积极。  8月8日,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表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服务经济全局、促进统一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凸显了福建在对台问题上的特殊重要性,可以说是提出以经济融合为主的反独促统新思路,因为通过海峡西岸
期刊
2004年8月12日,星期四的中午,在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线——上海磁浮线龙阳路起始站二楼售票大厅里,10多名旅客稀稀拉拉在售票口排着队,而另外几个售票口前空无一人。  明显,乘客流量还是远远不如人意,这距离磁浮线票价大幅下降,只有4个月时间;距离2002年12月31日首列三节编组的磁浮列车成功实现单线VIP通车试运行,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当时一票难求、黄牛肆虐的盛况,已成明日黄花。    
期刊
定于9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因为将“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主要议程,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对于与执政有关的组织、作风等问题的探讨,多年来散见于中央委员会的历次全会,但将“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全会核心议题,这还是第一次。  “执政能力建设”于十六大被明确提出以来,经由中共高层的多次强调阐释及党建学者的理论辨析建构,被认为绝非“策略性的表述”,而是关乎治国理政55年的中国共产党前途命
期刊
经过了几乎长达7年的兴奋、焦虑和争议,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帷幕终于拉开了。  在开幕前的几个月,希腊城市的面貌几乎是魔术般地发生着改变。比赛场馆“无中生有”被造出来,超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得到完善。因为奥运会,雅典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然而,对这个国家在雅典以外的大部分地区而言,生活与基础设施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那些地区依然落后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对希腊新当选的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在奥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