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教学组织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23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过去的教学不同,新课程信息量增大,教学组织更加开放多元,课时却减少了,有效教学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山东省高密市以“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为重心,坚持校本教研和课堂改革同步,着力优化教学系统,再造教学流程,探索出了一条县域整体推进、综合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一、大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
  所谓大集体备课,即以教科院为组织主体,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引领,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持力量,组织全员教师参与研讨的集体备课,我们称为“大集备”。首先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拟制集体备课基本框架,教科院审核确定,为开展“大集备”做好基础性铺垫和首席参考资讯;在这个基础上,以学校为组织单元,由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主持,同步开展学科集体备课,依据本校本学科教学实际,深透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难重点、知识网结构和教学流程,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基本教学策略和拓展训练要求,凝聚大家智慧,对名师工作室提供的集备样本进行二度开发和创新延伸,确定校本性教学设计基本规范。个性化备课是依据“大集备”确定的基本规范,教师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和不同风格,进行自主性再备课,体现大框架下的个性化创造和教学适切性,更大程度地关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行大集体备课,打破了校际间单元备课的界限,有利于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扩展名师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新课程教学基本纲要,搭建了积聚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使备课更加科学实效,并兼顾了教师个人教学个性和风格,形成了共性与个性的融合贯通、规定性动作与自主性动作的有效统一。
  二、构建知识树
  将思维导图理论引进教学设计,我们开展了知识树构建研究。按照不同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将知识点分布、内在结构、逻辑联系等用树形进行生动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增强记忆,也使知识构架更加明晰了然,便于学生进行逻辑记忆,形成横向联系、纵向延伸的立体知识网络。新课程教学开放性、多维向、扩张性、非线性、梯次性的特点,能够在知识树上得到充分体现,根据树的根基、主干、枝干(又根据需要分作数层结构)、叶、果等自然生长结构,结合知识结构,分作学段(三年)、学年、学期、单元知识树;从构建主体上,又分为教师知识树和学生知识树。知识树有效地呈现了知识的层次和分类,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主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系统把握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近几年以来,结合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创设了课时知识树,根据课堂教学设计,预设基础知识树状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思维碰撞和全员参与,整合共性和个性需要,在预设知识树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知识与思维等方面的新生发,用不同颜色进一步勾画添加,较好地展示了新课程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和形状特点,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课堂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变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为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逐步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分享”为特点的教学机制,坚持先学后教,将教学重心前伸,推出了导学案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案,又结合学生认知基础设计导学案,将导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行自主学习,学会基础知识、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师生一起讨论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案,以问题驱动、课题研究、探究学习的形式,把解决问题和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各小组作为独立学习单元,通过导生引领、伙伴互助、分工合作,解决教学问题或完成课题研究,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提供方向和方法指导、协调。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采用成果展示的方法进行检测,各小组确定发言人发布研究结果,分享思维方法和问题突破策略,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点拨,直至问题解决,达成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坚持“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努力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最大限度把时间、空间、过程、思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设计拓展性作业,通过学生探究性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综合应用、自我检测的目的。实现了堂堂清、节节清、章章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四、实行高中走班制教学
  在高中学段,针对学生不同认知基础、不同心理图式、不同兴趣个性、不同人生规划,根据新课程学习领域、模块、科目内容,建立了学生选课指导制度、行政班与教学班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分制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学生的课程修习计划,在不同学科开设了不同模块,像物理学科开设了8个模块,学生只要修完4个模块,考核合格即可达到规定学分。允许学生个性化选择,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实行了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原先以行政班统一教学的模式,充分关照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进步,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特点。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开发了“引桥课程”,即在知识难点之间进行搭桥,破解了知识点之间“90度角”难题,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平稳过渡,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学生的知识衔接,有效地降低了教学中关键点导致学生分化的风险,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课堂观察与质量监测
  课堂观察是用科学计量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审视、研究、反思、评价。在对课堂长期观察、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推行了“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模式,即优化教学全程管理,以课堂为内核前延后伸,通过落实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拓展案,关注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练习三个时段的教学效益;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等四个教学环节;精心上好五种课型:新知探索课、综合复习课、测试讲评课、时政点评课、综合探究课。为保证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成立由学术委员、学科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中心,通过预约听课、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评价、培植亮点、推介经验等途径,对全市的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测和评价。为适应新的教学机制,我们研究制定了《教育教学保障措施100条》《高效课堂基本要求》等制度,作为开展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同步运行、相互支撑。
  六、教师小课题研究
  针对教学具体情境生发的困惑和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将研究的重心下移,从课堂和学生出发,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小课题研究以草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为特点,不要求烦琐的形式和程序,更加注重教师的原创性和教学适切性,引导教师以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教育案例呈现研究成果,以小课题研究推介会和博客教研、研究信息共享的形式,及时将老师们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问题破解策略予以推广,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有效化解了教学改革中困惑和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七、“双线”“双动力”研究
  改变过去单纯技术性改造课堂的做法,我们引导教师拓宽教学研究视野,将教学论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对学生认知线与情感线“双线”研究,着力激活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动力。“认知线”的研究着眼于学生认知领域的发展,主要研究如何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情感线”的研究着眼于学生心理情感领域的发展,主要研究遵循学生心理成长规律,与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存在或发生的问题实施科学引导和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结合“双线”“双动力”研究,我们将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知识树构建与校本课程研发纳入一体化管理,开展课题招标、全员参与、金点子征评活动,积极破解影响教师、学生教学和发展动力的制约因素,构建了新的教学动力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非营利组织规模的扩张、吸引资金的激增和塑造公共政策力量的增强,对其进行问责成为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非营利组织问责由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内容、问责方式和
目的:观察连续弓丝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中重度切牙拥挤拔牙病例的疗程。方法:将临床筛选的30例切牙中重度拥挤需拔牙矫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一组使用连续弓丝技术进
21世纪以来,世界在进步,我们国家也在发展,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而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追随着国家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早已把课堂实际效果当成了教学任务完
目的:克隆含人胰岛因子1(islet1,ISL1)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胚肾HEK-293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方法:以HEK-293细胞提取的DNA为模板,PCR扩增ISL1基因启动子区全长1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20个结节)的D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