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与和解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迹男孩》是一部改编自美国著名女性作家Raquel Jaramillo Palacio同名小说的影片。影片男主角奥吉在甫一出生即先天不幸患有染色体遗传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该疾病使得奥吉有着先天性的面部发育異常,这种显性的异常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交际障碍。由于奥吉的童年完全生活在一种近乎封闭的家庭环境之中,因此,社会对于奥吉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异社会。而其在这一相对异社会中的融入故事因此放大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有着系统性的实践性,其不仅包括社会、文化、交际的三间差异,而且更关乎此三者的失衡与和解。
  一、 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社会普适状态下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电影《奇迹男孩》表达了一种在社会普适状态下,跨文化交际情景下的差异性,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反映了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性。而个体需求则为社会需求的一种子而存在,这表现在奥吉头盔内外的两个世界,使得影片中的奥吉作为局外人而游离于社会需求的存在之个体。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性差异,通常都是由个体在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所产生的。作为本片的男主角奥吉而言,其鲜与外界接触的状态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种个体对异社会的融入状态。因此,奥吉所经历的问题以点带面已经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跨文化交际差异问题。围绕着奥吉具体而微的社会生态与放大之后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社会大生态有着以小见大性,并且奥吉的特殊人生历程反而将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进行了某种差程度的放大;并且由这种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性不断地引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性与纯粹的交际性。
  (二)文化心理状态下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影片中,奥吉由于长期脱离于整个社会生活之外,因此,其作为个体的身份角色已经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局外人,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相对而言的域外人。其与社会、文化、交际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均已筑起一条条跨文化交际差异的鸿沟。而恰恰是这些跨文化交际的鸿沟,为奥吉融入校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总是被动地躲在头盔后面,这已经为奥吉的身心带来了一种基于异文化表达的极大的疏离;同时,受此影响,还带来了文化水平、文化知识、文化动机、文化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并最终融合为一种文化情景的交际差异性表达。例如,影片中奥吉对于交际有着自己的深刻的观察,“成人乍看之下会选择回避,孩童却会一直疑惑不解地好奇地盯着看”——这就印证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差异,成人在遭遇到心理无法承受的异象时,绝大多数都会在第一时间不自觉地回避,而孩童却有着更加强烈的基于探索的好奇心。将这一特质推而广之,异文化之间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来自异域的携带着异文化者通常都会更加地引人注目。
  (三)纯粹交际状态下的主动与被动跨文化交际差异
  从电影的开篇可见,生活在头盔后世界中的奥吉已经开始形成一种他者的观察视角。这种他者的观察视角,正在一步步地将奥吉由影片中的现实世界之中疏离、抽离、游离出来,由一种交际临场者的在场性开始慢慢变成一种交际旁观者的不在场性。奥吉将房门关闭的刹那,显然会令观众的心门随之轰然作响。那种轰然作响的声音不啻响若雷震——这种试图融入社会的跨文化阻隔不由得不令人黯然神伤。所幸的是奥吉拥有着懂得如何开示心灵的家人、师长、大环境,这一切使得他获得了一种直面跨文化交际的勇气、信心、力量,使得他在受挫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内心,不断地改变自己观察世界的视角,由不在场最终嬗变为完完全全的在场,由被动的被疏离转而变成主动的全身心的融入其中。影片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研究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更多问题带来了异常重要的启示。同时,该片亦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更多的基于跨文化交际失衡与和解方面的更多更加深入的思考。并且,由跨文化交际差异进一步抽象化以及由跨文化交际差异而向跨文化交际失衡的进一步衍化提供了实践探讨的基质。[1]
  二、 跨文化交际失衡
  (一)差序二元固化失衡
  《奇迹男孩》表达了一种虚拟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丧失自我、寻获自我、重拾自我的过程。影片充分表达了一种不对称状态下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衡表现。这种不对称性的失衡首先表现在奥吉这一交际个体由于自然生理缺陷所处的相对显性弱势地位以及所有其他他者所处的相对显性强势地位。这种巨大的反差必然为奥吉带来严重的交际失衡表达,并使得奥吉最初的学习与生活面临着双重的困境,其所遭遇到的冷落、歧视、背叛等无不令观众为之耸然动容。这深刻地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为信息、资源、条件等的不对称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失衡的严重性。然而,更加严重的是,相对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际失衡的能够渐渐地显性地弥平差异有所不同的是,奥吉的虚拟现实中的状况使其无法以这种途径摆脱跨文化交际失衡的困境。这就构成了一种严重的固化了的貌似不可调和的差序二元格局下的交际障碍。影片由此建构起了一种强大的张力表达,正是这种失衡的貌似不可调和性与二元格局的固化性才使得后续的局面的扭转与格局的变迁足以被称之为一种奇迹。[2]
  (二)偏离校准失衡
  影片亦从另一视角引出了不对称状态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衡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过分自信实际上也是一种失衡。这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过分自信而导致的偏离客观、偏离基本事实、偏离具体情境等的偏离校准。这种偏离校准极易给集体主义文化语境笼罩下的成员带来常识性的失常、失真、失序性的判断失误与失策。这种过分自信的另一方面原因,源于文化模因中的对于概率判断的缺失与盲目;并且,还会加剧对概率判断的缺失与盲目的程度。事实上,这种过分自信也归属为一种不对称状态下的跨文化失衡,只不过是一种基于自我偏离校准的矫枉过正的主观不对称而已。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面前,不仅如影片中的奥吉般的缺陷儿童有着不对称的失衡,而且,即便是你我这样的正常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种因为文化、社会、交际原因等导致的不对称引致的失衡。这种失衡已经由表象化的差异上升为一种能够被抽象化表达的象征性符号,因此,影片亦以其符号化的所指而为无差别人群的基于偏离校准的失衡提出了修正之途。[3]   (三)失衡转折
  奥吉这个虚拟的角色,其表象在人群之中无疑是个另类,然而却透过这一表象的另类表达将不对称状态下的跨文化交际偏离校准揭露得淋漓尽致,并由此影射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许多无差别民族都应警示的过分自信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衡。诚如片中所言,之所以会出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究其根本原因恰如片中所述,“糟糕的从来都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不幸,而是而对这些不幸,不悯不恤的人心”。影片中奥吉在野营过程中的遭遇,极有可能成为其人生全盘崩溃的关键转折,幸运的是,奥吉的妈妈以一种去沉浸化、去加害者化的交际心理方法,为奥吉进行了灵魂启发式的开示。这种失衡状态下的表达特别残酷,尤其是对于一个心理与生理都未发育健全的孩童而言,这种残酷极有可能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无法承受之重,然而幸运的是,奥吉却获得了家人的鼎力承托,从而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失衡的正向转折。[4]
  三、 跨文化交际和解
  (一)社会性下的跨文化和解
  《奇迹男孩》是一部充满了温情与爱的影片。影片中奥吉的父母姐姐亲情相依的共同努力终于使得他走出阴霾。跨文化交际这一提法,原初出现于学术衍生本身,究其根本即是一种文化、交际、社会三重社会需求的显性驱动。这种显性驱动有着社会性、文化性、交际性的三重性质。虽然异社会之间的差异巨大,但本体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并未势同水火,反而因为人类社会的内涵同一性、需求同一性、发展同一性,使得人类社会的异社会之间具有着透过文化与交际弥合的 更多的全方位和解的可喜前景。并且,仅从社会性而言,和解显然是一种社会融合性越来越强的大势所趋。影片中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性和解表达得极富戏剧性与学理性,戏剧性在于以杰克·维尔为例的孩子对于奥吉的心理转变上,而学理性则在于透过这种社会性下的类跨文化和解诠释出了一种个体本心在社会化潮流中的沉浮意象。这种沉浮意象由一个孩童的转变表达出来,反而更具学理、心理、戏剧等诸多方面的震撼性。《奇迹男孩》中奇迹的最大作用,即是由影视艺术作品向社会现实的延伸与引申。
  (二)文化性下的跨文化和解
  影片中的奇迹的产生与完形,还在于奥吉拥有一个堪称完美的家庭小环境与同样堪称完美的校园大环境。家庭的鼎力支撑与师长们的向善引导,均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巨大的扭转整个局的巨大作用。同时,奥吉本身的坚忍、勇敢、善良,亦在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奇迹的产生与完形的全过程中,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人类的行为、思想、文化等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传统文化规训的约束力量正在越来越成为一种抽象化意义上的形式。这种超越了社会化束缚的自由性,显然得益于文化的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大融合,而这种文化大融合的同化性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大势所趋。以网络上源自加拿大的一个在两日内点击量突破1200万的视频为例,该视频为四胞胎女宝宝之间的日常,即是四胞胎女宝宝之间的两两相互拥抱,该视频所迸发出来的那种超越了人类一切跨社会与文化的基于本初善良与真诚交际的和解暖意足以消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分歧、纷争、争议,足以为人类带来跨越时空的永恒的和平。[5]
  (三)交际性下的跨文化和解
  社会性与文化性下的跨文化和解与交际性下的跨文化和解,均已成为一种显见的社会融合性越来越强的大势所趋。纵观整个后现代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在整个地球村的大融合式发展之下,形成了一种超越社会与文化的更加深度融合式交际。这种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的交际,在语言通用性越来越强、文化同化性越来越强、社会融合性越来越强的驱策之下,正在走向视域更加广大、融合更加紧密的文化大融合。从《奇迹男孩》的大团圆结局来看,无疑奥吉是异常幸运的,在一个充满了无尽的爱的家庭氛围之中,他得以彻底摆脱了融入社会交际的阴影,这既是一种奥吉个体的一种wonder(奇迹),同时,亦是整个社会乃至于引申至泛国际化社会的类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实质上的wonder,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还是一种社会舆论正确方向引导修正的更加巨大的wonder。恰如奧吉的校长所言:“Kinder than is necessary.Because it’s not enough to be kind.(善良是必要的。因为它是不嫌多的)”《奇迹男孩》以奇观开篇,以奇迹结尾,不幸的生理缺陷的奇观为男主角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巨大障碍,而社会的爱与包容以及奇迹男孩奥吉自身的勇气与善良,则为其收获了跨文化和解的奇迹。
  结语
  《奇迹男孩》中的奥吉,终于在影视虚拟的光影之中以其跨文化意识的真诚、勇敢、善良而获得了友谊、信任、荣誉。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与失衡使得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社会差异、文化差异、交际不对称本身等,为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带来了许多文化、社会、交际本身甚至人为的障碍,而跨越这些障碍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之中,尽可能地不断寻获跨文化交际的融合性,从而在求同存异的不断深入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获得一种形而上意义的最大限度的基于社会、文化、交际等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和解。
  参考文献:
  [1]冯海颖,黄大网.跨文化交际研究:从本质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J].外语界,2016(1):61-69.
  [2]孙世权.文化身份如何被塑造和建构——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4(12):111-115.
  [3]高永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和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33-35,43.
  [4]赵爱国.先例理论及其研究——认知心理与跨文化交际视角之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1-6.
  [5]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城市进程化步伐加快,繁荣的城市吸引了无数有梦想的人们的到来,特别是吸引了大批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农民工人口大批涌进城市,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但城市对于农民工或多或少带有一种轻视的眼光,使其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边缘人”。因此,“农民工进入城市到融入城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人口迁徙的过程,更是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完成经济、社会交往、心理、意识等层面的适应过程。”[1]可以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历来关系紧密,两类作品间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参照、相互转化。从美学形态角度切入不难发现,二者在叙事艺术上极为相似,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是借助叙事主体通过一系列叙事手段使得叙事客体重塑感性空间,以此构成最终的理解。以上要素成就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转化关系的互文性。在互文性的基础上,两类作品也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作品为影视创作提供广博的素材来源,提升独有的审美意蕴;影视作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了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加强保护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文化命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后工业时代的“读图”和“视听”特性使得文化艺术的魅力势必要借助影视和网络等新媒体手段突现。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1]这意味着“声
不同的国家都拥有自身的文化起源、民族特性和价值观念,这些元素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动画以及动画人物的设计。动画是一种运动的影像和夸张的变形艺术,中美两国的动画都有很长的历史,通过比较两国经典动画人物的形象,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国动画人物塑造形式的异同,考察蕴藏于形式背后的文化意蕴与传统。本文将以《哪吒闹海》和《功夫熊猫》为例,从形象设计、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比较两部
2008年,援交少女被杀案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死者王嘉梅“16岁、援交、移民”的身份标签,死后被肢解以及人骨被混入街市肉档出售的传闻,为整个案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现实意义。导演翁子光看到了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意义与人性价值,以极为冷峻客观的方式,呈现出了困囿于逼仄城市空间中的小人物的悲情人生。在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12项提名的《踏血寻梅》斩获了包括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配角
1989年,北野武自导自演的《凶暴的男人》一举斩获了当年日本电影奖的多项最佳奖项,对北野武影片的高度定位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野武的电影虽然很闷但却具有极强的爆发力,极端化的人物性格配上诡异的走路姿势使得观众无法与之共鸣,甚至可以说,影片中的主人公眼中往往呈现的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痛恨。自身的理想和现实的冲击使人物的性格有着重大的缺陷,面对不公的事情主人公往往选择付诸暴力,而这种暴力的表达却又
【摘 要】幻境,作为一种可以直观表现作者情绪和艺术风格的手法,经常被用于电影电视中,也是动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动画艺术短片由于片长较短,很难用大篇幅的写实推进情绪,所以,在动画短片中用超现实手法来绘制一个幻觉的场景就非常合适了。幻境一般来说有营造气氛、交代延续剧情、表现作者思考过程三种类型的应用。  【关键词】幻境 情绪表现 营造气氛 交代剧情    幻境,非真实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场景,作为
国产动画片的出路,不是空洞的“民族化”,也不是盲目的“成人化”,而是努力将“儿童趣味”与“成人寓言”融于一炉,完成有民族气息和普世意义的表达。在这方面,2019年暑期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堪称标杆。在整体情节框架上追求简单明朗的风格,在善恶对决的经典情节模式中,融入个人成长、自我反思的内涵;在人物处境和人物命运方面,既考虑故事内部的逻辑自洽,又适当呼应当前时代的主流声音,并追求人性书写、人生隐
因为是23-24合刊,所以数据都在24期中。如有需要,請前往24期查看。
艺术家格里高利·丘赫莱依生逢俄罗斯由沙皇俄国嬗变为社会主义苏联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苏联的思想、意识、精神等全部融入到了格里高利·丘赫莱依的血液之中,然而,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意识或统一意识不同的是,格里高利·丘赫莱依有着超越意识形态的更大格局,而这也是格里高利·丘赫莱依及其作品的伟大之处。  一、 俄罗斯电影时空与丘赫莱依电影特质  (一)俄罗斯电影发展的历史时空  早在17世纪,彼得大帝以其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