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理想是无用的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叫“榫卯”的奇怪APP,一款让人“了解木头与木头之间连接方式”的APP,却是苹果应用商店推荐榜第一名,单月下载38万次,下载总量累积400万次,是被苹果CEO库克称赞为“给中国的应用市场提供独特性”的APP。而创造这一惊人数字和成绩的就是设计师王勇。
  2012年,一心想创业的王勇辞掉原来的工作,成立了一家名为“泰格优思”的工作室,靠接一些移动应用外包赚钱。最开始的时候,靠着熟人介绍的项目,王勇也赚了一点钱,勉强维持着公司的运营。但时间久了之后,总是重复之前的工作,过着纯为了赚钱的人生,却让王勇越来越厌倦。私底下的王勇一直热爱书法、木工、篆刻等中国传统艺术。但在新时代,除非专业沉浸其中几十年,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或顶尖人才,否则根本不可能靠这些赚钱。王勇一心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当小工作室业务走上轨道之后,他就拉着团队的成員们,开始了一款名为“榫卯”的APP的开发。
  当时团队的不少成员既是王勇以前的同事,也是王勇认识多年的朋友。本着对王勇的关心,大家都非常反对他做这件事。“榫卯”作为木工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是一种通过嵌套结构把各种木制零件拼合固定在一起的重要配件。作为传统木工技艺的代表,“榫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时器时代,历史不可谓不悠久。“榫卯”在现代最主要应用于明清家具上,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都稀少,更何况平常人对它的认识。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觉得王勇对于“榫卯”APP的开发根本是浪费时间。
  但王勇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西方艺术不可比拟的深厚底蕴和魅力。他愿意充当先驱,既圆自己一个亲近、发扬传统技艺的梦想,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顶着团队的反对和压力,王勇一意孤行开始了“榫卯”的开发。专业设计出身的他,对审美有着严苛的要求。传统的“榫卯”样式不下千种,为了找出最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王勇寻遍全国,从民间木工,木艺博物馆,家具收藏家手中借来几百种,再逐一对比挑选出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样式,再请专业的摄影师拍照留档。为了弄清“榫卯”的相关知识,他一头扎进古文化堆里,自学起《明清家具》《木文化发展史》《中国古家具中榫卯的应用》。通过一番专业的研究和考察,最后“榫卯”APP做出来时,王勇自己也成了半个中国木艺和“榫卯”专家。同时为了“榫卯”APP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王勇把收入其中的“榫卯”都采用3D方式演绎,更用动画和音乐的方式来突显“榫卯”的特点。此外,“木”“器”“漆”“史”四个不同分类的文化介绍,又让“榫卯”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和普及木艺的APP,更成了一个扩展型的小型传统文化博物馆。
  本着精益求精,没有完美,只有更完美的设计精神,通过半年的孤军作战,简洁大气又兼具专业深度的APP“榫卯”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让人意外的是,原本大众认为偏门无用的“榫卯”一上线,就吸引了诸多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下载和兴趣。免费的“榫卯”APP不仅在一个月就创造了38万次的惊人下载量,更得到了北京最大木工坊本意手作创始人的惊叹。在创造了400万下载量的数字之后,“榫卯”的专业艺术性和王勇本人卓越的设计能力也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欣赏。上海1、石艺术馆馆长在看到“榫卯”的精工细制之后,就专门从上海赶到北京高价邀请王勇设计一款介绍玉石文化的应用。此外,包括《三联周刊》、一度、寺上美术馆等多家公司也被王勇本人的高超审美所打动,请王勇及团队“泰格优选”帮忙设计自己的应用APP。
  2016年,“榫卯”作为王勇公司的一款应用,顺利拿到了一大笔融资。因为在苹果商店出众的下载量,2016苹果CEO库克的北京之行还特意拜访了王勇及其团队。库克称赞“榫卯”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应用代表,更是扩展苹果应用独特性和专业性的APP。
  谁说梦想不值得坚持和称颂,梦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行动和做梦的力量,进而去创造和改变。人世间没有一种理想是无用的,坚持做自己,做无用的“榫卯”的王勇,用坚持和行动到达梦想之岸。
  (冯国伟摘自《当代青年》)
其他文献
苏青负责《天地》杂志的时候,向好朋友张爱玲约稿。起初,张爱玲都会提前一天完成,而且质量上乘。可是有一次到了交稿的最后时间,仍然没有收到张爱玲的稿件。苏青有些着急地催促:敬爱的张女士,就等您的大作了。张爱玲有点生气地回:不是还没有到最后时间吗?等一会儿就发过去,着什么急。说完挂了,苏青的同事为她不值:你是她的伯乐,现在竟然冲你发火,明明是她不准时。苏青说:张爱玲一直都是心直口快,之前都很准时,这一次
生活中,我崇尚慢饮茶。我觉得,慢,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慢饮茶,得风雅。茶乃风雅之物。喝茶也叫品茶,一个“品”字,揭示了喝茶的本性。一口茶分三次咽,慢慢地啜一口,啜一口,啜一口……理想中的饮茶,当如知堂老人所言的那样:“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清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别的不说,单这“半日清闲”就是极其难得的雅事。
人的眼睛能够看见自然界的五光十色,却要借助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容颜。古代的铜镜,影像模糊,现代的玻璃镜子,才看得纤毫毕现。少男少女,一脸童真稚气;青年男女,阳光又梦幻;人到中年,一脸沧桑;老翁老妪,则倍加珍惜岁月给自己留下的每一天。无论男女老少,生活中都离不开镜子。演员上舞台,公众人物上电视,更得先面对镜子,让化妆师为之着意打扮美容。  玻璃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姿容,人若要真正看清自己,还得面对广阔
重新重视农业革命  印度农民塔卡尔种植棉花和大豆,每年的雨季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他的收入。如果雨量不够,养家就成问题。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出资给农民们修建了蓄雨池。蓄雨池积聚的水资源满足了塔卡尔农地里一整年农作物所需,使得产量翻番,收入也大幅提高。修建蓄雨池成本并不高,印度政府以前却没有想到引入,因为过去30年,像塔卡尔家的这种小型农场并不受重视。事实上,不只是印度,不少其
身边的朋友,大多是被动性人格,好处是交待的事情完成度高,特点是经年累月不冒半个泡。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这都没什么,但是遇到需要合力的事,需要思考后有交待的事,仍要别人一追二追,不问就推不动的行为,真不是什么好习惯。  凡事起头最难,每个人都希望你需要我去做什么我去做就是了。可是前期有许多取舍和理顺的工作,需要上下沟通达成共识,这类琐碎的问题无法绕道而行,都得一件一件落实才能令项目启动。许多人看上去很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学》中“传”的部分由孔子弟子曾参讲述,曾氏门徒记录。朱熹重新整理后将其分为十章,上引文字即第一章。  朱熹注此章:“释明明德。”就是说,这章文字是在阐释大学三纲的第一条“明明德”。  春秋战国时期,在私塾教学、文人来往、外交活动等多种场合,流行一種风气,即在言语中常常引用《诗经》《尚书》等典籍里的语句
1937年暑假后,日军攻占了江阴,隔江相望的高邮也处于危急之中。此时,就读于江阴南菁中学高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终止学业,作别母校回到家乡以躲避战火。不久,国民党军队战局失利,人心惶惶,于是他又随着祖父和父亲,到距离县城稍远一些的农村庵赵庄避难,一住就是半年多时间。为了打发这段枯寂难耐的日子,汪曾祺挑选了两部文学作品随身携带,一部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部是《沈从文小说选》。从《猎人笔记》中,
在大多数人眼里,塑料瓶是可以随手丢弃的废品,但有人变废为宝,让塑料瓶成为可再生资源,并做成了畅销的潮品。  在阿里巴巴公司长达5年的产品运营工作中,黄宁宁迎来了公司的上市,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在公司的同事们沉浸在互联网购物的节日狂欢中时,黄宁宁却在集体的喧嚣之下感到了迷茫。  凌晨两点,电脑屏幕正在逐渐变暗,这意味着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闭上眼睛,表格上的曲线依旧跳动在眼前,久久难以散去,疲惫
7年前,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的高中生范浩强,毅然加入一家AI创业公司,只是因为——“挺酷的!”  如今,穿着卡通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留着小平头,范浩强坐在位于北京中关村融科资讯中心的旷视研究院,俨然一个标准的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他的职业——算法研究总监,让很多人好奇。  范浩强上小学和初中时,就是奥数比赛领奖台上的常客。2011年7月,上高一的范浩强作为中国队的4名参赛选手之一,在泰国芭提雅以
倘若驱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你会对远高于普通公路上的车速失去感觉。这时,120km/h的车速,于你而言就如同普通公路上的80km/h的车速。当你习惯了高速公路上的车速,一旦驶入普通公路,你会感觉慢了很多,即便是80km/h的车速,于你而言,也如同50km/h一样。这就是大脑的“高速公路效应”。  高速公路效应的产生,是错觉的功劳。错觉又叫錯误知觉,是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产生错觉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