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新闻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具体与准确,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亲和性及优美性。因此在新闻语言中要做到将两者之间进行平衡起来,避免单一形式的存在。本文对新闻语言的平衡艺术进行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 新闻语言;平衡艺术;探究分析
1、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创新。中外词汇的强力互渗和词汇量的爆炸式扩大等因素,对新闻写作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言作为承载内容的物质外壳,在内容传播性较强的新闻消息类文章中的作用不言自明。不同的语言风格会使同样内容的一则新闻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进而在读者群中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也会极大地影响新闻传播和接受的效果。“平衡”是新闻客观性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在理论层面,“平衡”是一种理想、标准和原则;在实践层面,“平衡”是一种报道方式、技巧、制度和程序;在新闻媒体上,“平衡”体现为一定的形式。“平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平衡理论、新平衡理论两个阶段。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同时因两国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变迁和差异的是新闻客观性的定义和如何保障新闻客观性,而不是要不要新闻客观性。因此,新闻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表达内容而又有恰当的艺术性,在准确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做到准确而不失艺术、艺术而不陷于浮夸是新闻语言必不可少的平衡艺术。
2、新闻语言现状解析
2.1当前新闻写作的现象
这里,我们认可新闻语言的个性化和创新与进步,但这些要以不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为前提。当前由于网络的普及,现代信息世界中的人们有了更加便捷快速的交流渠道,从而也给语言的革新带来了一个新的不可阻挡的浪潮。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很多网络新词汇一夜爆红,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甚至跟不上新词汇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新闻点击率的要求给很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人们对新事物“三分钟热度”的新鲜感和关注度,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惜滥用新词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出现了网络新闻“标题党”等现象,也让人们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海量新闻中很难找到有用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2新闻写作需要对语言有着更高的追求
新闻语言也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美感,但新闻语言毕竟不同于文学语言,虽然二者都要求有语言的美感,但新闻语言本身负载的传播最客观真实信息内容的要求,使它在语言的艺术性和想象力等方面有了诸多限制,可以说新闻语言追求的是一种有限度的美感与创新。例如,新闻语言强调多用具体性的动词,少用修飾性的形容词;要多用具有表现力的短句,少用曲折意义的长句;要尽可能地少用感叹句式和疑问语气,而多用描述性的陈述语气……这些都是新闻语言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极力要注意的地方。同时,新闻工作者要以尽可能冷静的态度进行写作,尽量避免让文字背后含有更多褒贬的情绪化倾向,以免影响读者以自身的价值观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
3、新闻写作注重艺术与客观的平衡
3.1新闻写作要做到具有真实性
信源的多元化在形式上实现了冲突各方影响的平衡。信源对事件的表述和观点是自身价值判断的表达。Mavi Marmara事件中,以色列和美国显然是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而Flotilla乘客和船员、支持Flotilla的组织和巴勒斯坦是声讨以色列的立场。同时,社会现实,特别是冲突性事件,往往是复杂的。一个事件,不仅涉及直接冲突的双方,还牵涉许多利益相关体。单一的信源选择会导致对事件的报道有失偏颇。因此,新闻写作通过大量引用信源,形式上保证了新闻工作者和信源信息之间的平衡。
3.2新闻语言需要具备客观性
新平衡理论认为,没有纯粹的事实,事实是构建和解释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也暗含着价值判断,事实与价值判断不可截然分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体现在让各种价值观在形式上得到均衡的表达,既包括事实陈述的平衡,也包括观点间的平衡。虽然对新闻客观性的批评很多,但是多数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客观报道,而不是抛弃新闻客观性。正如郭镇之教授所说,现在常规化和操作化的程序和形式虽然并不完美,却是一个目前可行的“规定原则”。“它(新闻客观性)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和不同的阶段,并经过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修正,因而是一种比较丰富的职业经验”。新闻语言可以有艺术性,但艺术性应以不影响真实准确传达新闻信息为最基本的限度,准确性当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
3.3新闻语言要具备可读性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读者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找到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话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容许读者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这种选择。新闻报道要想赢得读者,就要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最多最需要的新闻信息,一篇新闻要是文辞堆砌、语言繁冗,读者阅读半天不知所云,就很难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读者,失去读者的新闻也就失去了预期的传播效应。新闻对读者来说主要是求实的而不是审美的,好的新闻应该是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应该有实际的表达效应,能传达给读者想要的信息,每则新闻都力求用最短的语汇传达最丰富的信息,简洁充实是新闻语言的又一重要特征。
3.4新闻写作要能够应对行业的竞争
信息的发达、传播方式的迅捷和媒体竞争压力的增强,都对新闻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语言要求。同样一则新闻,会有多家媒体在第一时间竞相进行报道,新闻生命的新鲜性正变得越来越短暂。延长新闻的生命力,拓宽其表现力,这对新闻写作者的写作功底及表达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新闻要针对不同的载体和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语言。就当下而言,新闻的传播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或以语音为传播方式,或以文字为传播方式,或以画面为主配以文字说明或语音解说,每种传播方式对语言都有独特的要求。以语音为传播方式的新闻,其语言应该符合播报朗诵的要求,还要符合播报地域受众的语言习惯。同样,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新闻,语言要符合书面语言的要求,而且要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区别选择适当的语言,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只有选择最适合自身媒体的语言并打造自己的风格,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新闻写作需要做到朴实感
当下人们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新词汇的爆炸式扩大上,诸如“甄嬛体”“元芳体”“逆天”“神马”“浮云”“喵星人”等,人们接受新词汇的能力似乎已经赶不上新词汇产生的速度,离开网络一段时间,就觉得似乎有很多新词汇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这样,及时更新语汇,用当下最新的语言反映人们对待事物真实的心态已经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的能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进步。
4、结语
新闻语言写作需要具有极强的平衡艺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需要做到在不违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上,来做到有所创新。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做到对各种语言及写作特点之间进行分析与平衡,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做到处理好新闻语言的技巧,做到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胜林.论主流媒体[J].新闻界,2001(6).
[3]甘宇慧;语境分析与现场报道[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05)
[4]苏金智;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2年(03)
【关键词】 新闻语言;平衡艺术;探究分析
1、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创新。中外词汇的强力互渗和词汇量的爆炸式扩大等因素,对新闻写作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言作为承载内容的物质外壳,在内容传播性较强的新闻消息类文章中的作用不言自明。不同的语言风格会使同样内容的一则新闻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进而在读者群中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也会极大地影响新闻传播和接受的效果。“平衡”是新闻客观性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在理论层面,“平衡”是一种理想、标准和原则;在实践层面,“平衡”是一种报道方式、技巧、制度和程序;在新闻媒体上,“平衡”体现为一定的形式。“平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平衡理论、新平衡理论两个阶段。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同时因两国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变迁和差异的是新闻客观性的定义和如何保障新闻客观性,而不是要不要新闻客观性。因此,新闻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表达内容而又有恰当的艺术性,在准确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做到准确而不失艺术、艺术而不陷于浮夸是新闻语言必不可少的平衡艺术。
2、新闻语言现状解析
2.1当前新闻写作的现象
这里,我们认可新闻语言的个性化和创新与进步,但这些要以不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为前提。当前由于网络的普及,现代信息世界中的人们有了更加便捷快速的交流渠道,从而也给语言的革新带来了一个新的不可阻挡的浪潮。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很多网络新词汇一夜爆红,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甚至跟不上新词汇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新闻点击率的要求给很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人们对新事物“三分钟热度”的新鲜感和关注度,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惜滥用新词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出现了网络新闻“标题党”等现象,也让人们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海量新闻中很难找到有用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2新闻写作需要对语言有着更高的追求
新闻语言也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美感,但新闻语言毕竟不同于文学语言,虽然二者都要求有语言的美感,但新闻语言本身负载的传播最客观真实信息内容的要求,使它在语言的艺术性和想象力等方面有了诸多限制,可以说新闻语言追求的是一种有限度的美感与创新。例如,新闻语言强调多用具体性的动词,少用修飾性的形容词;要多用具有表现力的短句,少用曲折意义的长句;要尽可能地少用感叹句式和疑问语气,而多用描述性的陈述语气……这些都是新闻语言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极力要注意的地方。同时,新闻工作者要以尽可能冷静的态度进行写作,尽量避免让文字背后含有更多褒贬的情绪化倾向,以免影响读者以自身的价值观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
3、新闻写作注重艺术与客观的平衡
3.1新闻写作要做到具有真实性
信源的多元化在形式上实现了冲突各方影响的平衡。信源对事件的表述和观点是自身价值判断的表达。Mavi Marmara事件中,以色列和美国显然是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而Flotilla乘客和船员、支持Flotilla的组织和巴勒斯坦是声讨以色列的立场。同时,社会现实,特别是冲突性事件,往往是复杂的。一个事件,不仅涉及直接冲突的双方,还牵涉许多利益相关体。单一的信源选择会导致对事件的报道有失偏颇。因此,新闻写作通过大量引用信源,形式上保证了新闻工作者和信源信息之间的平衡。
3.2新闻语言需要具备客观性
新平衡理论认为,没有纯粹的事实,事实是构建和解释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也暗含着价值判断,事实与价值判断不可截然分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体现在让各种价值观在形式上得到均衡的表达,既包括事实陈述的平衡,也包括观点间的平衡。虽然对新闻客观性的批评很多,但是多数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客观报道,而不是抛弃新闻客观性。正如郭镇之教授所说,现在常规化和操作化的程序和形式虽然并不完美,却是一个目前可行的“规定原则”。“它(新闻客观性)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和不同的阶段,并经过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修正,因而是一种比较丰富的职业经验”。新闻语言可以有艺术性,但艺术性应以不影响真实准确传达新闻信息为最基本的限度,准确性当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
3.3新闻语言要具备可读性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读者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找到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话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容许读者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这种选择。新闻报道要想赢得读者,就要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最多最需要的新闻信息,一篇新闻要是文辞堆砌、语言繁冗,读者阅读半天不知所云,就很难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读者,失去读者的新闻也就失去了预期的传播效应。新闻对读者来说主要是求实的而不是审美的,好的新闻应该是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应该有实际的表达效应,能传达给读者想要的信息,每则新闻都力求用最短的语汇传达最丰富的信息,简洁充实是新闻语言的又一重要特征。
3.4新闻写作要能够应对行业的竞争
信息的发达、传播方式的迅捷和媒体竞争压力的增强,都对新闻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语言要求。同样一则新闻,会有多家媒体在第一时间竞相进行报道,新闻生命的新鲜性正变得越来越短暂。延长新闻的生命力,拓宽其表现力,这对新闻写作者的写作功底及表达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新闻要针对不同的载体和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语言。就当下而言,新闻的传播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或以语音为传播方式,或以文字为传播方式,或以画面为主配以文字说明或语音解说,每种传播方式对语言都有独特的要求。以语音为传播方式的新闻,其语言应该符合播报朗诵的要求,还要符合播报地域受众的语言习惯。同样,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新闻,语言要符合书面语言的要求,而且要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区别选择适当的语言,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只有选择最适合自身媒体的语言并打造自己的风格,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新闻写作需要做到朴实感
当下人们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新词汇的爆炸式扩大上,诸如“甄嬛体”“元芳体”“逆天”“神马”“浮云”“喵星人”等,人们接受新词汇的能力似乎已经赶不上新词汇产生的速度,离开网络一段时间,就觉得似乎有很多新词汇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这样,及时更新语汇,用当下最新的语言反映人们对待事物真实的心态已经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的能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进步。
4、结语
新闻语言写作需要具有极强的平衡艺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需要做到在不违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上,来做到有所创新。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做到对各种语言及写作特点之间进行分析与平衡,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做到处理好新闻语言的技巧,做到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胜林.论主流媒体[J].新闻界,2001(6).
[3]甘宇慧;语境分析与现场报道[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05)
[4]苏金智;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2年(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