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自然值得我们关注。但随着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跳楼轻生、服毒自杀、恶意报复等校园恶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更有一些恐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等心理障碍行为在大学生中蔓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本文从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查研究开始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导致的恶果,并从建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三方面阐述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3;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72-02
1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展,因此对他们的关注不容忽视。对于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如恐怖、抑郁、焦虑、精神等问题以及其产生的恶劣后果,我们必须要以予重视,认真分析成因并提出改善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让这种干扰校园安全管理和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行为得到有效制止,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未来需要的人才。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国外早就大学生心理健康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在我国,也有人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几百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群体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差异,如男女大学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农村城市学生之间心理健康都有不同。此外,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且有上升趋势,这些都表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健康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乎。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导致的恶果
3.1 轻生现象频频发生
2013年1月18号,一名女大学生从蓟门桥西过街天桥跳下身亡,警方从她口袋里找到了5页的遗书,女生在遗书中说自己压力过大; 2013年1月12号,一位24岁的大学生因求职不顺,与父亲吵架后,在荆州古城外跳河自杀。近十年起,每年经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数字就有十几件,还有那些潜藏的不为我们所知的自杀案件更足够让我们震惊了,这些数字不禁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担忧。这些天之骄子本应有着美好的未来,却因心理障碍、就业压力、情感挫折或家产变故等各种原因选择用自杀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家庭无法承受之痛,也引出一片愕然与叹息的声音。
3.2 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按常理说,高校学生因为受高等教育在知识程度和法制观念方面较常人理性的多,个人素质也应该相对较高,但调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犯罪研究会一项调查统计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5%,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2%,且从1999年开始出现明显递增趋势,而这些刑事案件绝大部分与大学生心里健康因素有关。如2007年5月31日,徐州矿业大学发生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仅是因为小事报复;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事件”更是因为主犯有严重的人格障碍。
3.3 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退学休学人员增多
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等情绪会使大学生反映迟钝,智力下降,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退学。据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反应,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大学生因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
大一新生脱离了繁重的高中生活来到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生活环境的变迁,而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他们多数是家里宝贝,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生活处理能力差,自我意识较强,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来到高校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很优秀,有些人会从心理上失去优越感,失落感油然而生,生活上的不能自顾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使他们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4.2 个性缺陷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直接联系。性格内向、斤斤计较、孤僻封闭、自卑忧郁、急躁冲动的人较性格乐观开朗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大学生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否则很容易派生自卑、忧郁等心理疾病,并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在集体环境中被孤立。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4.3 恋爱产生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对现在来说并不奇怪,而对于所谓"恋爱季节"要正确引导,否则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恋爱失败当事人自尊和情感都大受伤害,没有正确引导有人可能会对生活、对人生感到绝望,失恋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悲观、空虚、悔恨、厌世以及夜不安寝、食不甘味,还有的表现为颓废、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一大因素。 4.4 社会环境导致求职就业压力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大学生也一改过去的分配工作而出现就业难问题。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尽可能的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又不能及时排除这些超负荷学习引起的压力,很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5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5.1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就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适合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患于未然,关注学生安全,确保学生健康、顺利成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拥有积极观念的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也能自如面对压力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挑战能用积极心态来面对和解决。
5.2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要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应完善适应高校学生特点的“五级联动、五级防护”预防与干预体系,通过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有关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争取在可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进行五级防护干预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二是进一步丰富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如扬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了“驱除哀伤情绪,展现快乐自我”的心理活动,以免费心理咨询、心理游戏以及发放心理健康小贴士等形式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问题;扬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了“驱除哀伤情绪,展现快乐自我”的心理活动,以免费心理咨询、心理游戏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问题。三是建立全新模式的心里健康教育网站,如中南大学学生组成的“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网站内容遍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学生喜欢。
5.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不仅是心理咨询、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的问题,应该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培训,每个老师都应是心理辅导老师,最起码要学会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能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和组织工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6 结束语
如上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对于心理问题产生的恶果更是不容小觑,面对此种情形,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发现心理疾病的给予正确引导使其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同时更应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工作,从根源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2年第10期
[2]王鸣柳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举措的研究 硕士论文 2012 [3]肖丹丹 白云霞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3;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72-02
1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展,因此对他们的关注不容忽视。对于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如恐怖、抑郁、焦虑、精神等问题以及其产生的恶劣后果,我们必须要以予重视,认真分析成因并提出改善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让这种干扰校园安全管理和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行为得到有效制止,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未来需要的人才。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国外早就大学生心理健康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在我国,也有人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几百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群体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差异,如男女大学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农村城市学生之间心理健康都有不同。此外,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且有上升趋势,这些都表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健康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乎。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导致的恶果
3.1 轻生现象频频发生
2013年1月18号,一名女大学生从蓟门桥西过街天桥跳下身亡,警方从她口袋里找到了5页的遗书,女生在遗书中说自己压力过大; 2013年1月12号,一位24岁的大学生因求职不顺,与父亲吵架后,在荆州古城外跳河自杀。近十年起,每年经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数字就有十几件,还有那些潜藏的不为我们所知的自杀案件更足够让我们震惊了,这些数字不禁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担忧。这些天之骄子本应有着美好的未来,却因心理障碍、就业压力、情感挫折或家产变故等各种原因选择用自杀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家庭无法承受之痛,也引出一片愕然与叹息的声音。
3.2 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按常理说,高校学生因为受高等教育在知识程度和法制观念方面较常人理性的多,个人素质也应该相对较高,但调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犯罪研究会一项调查统计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5%,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2%,且从1999年开始出现明显递增趋势,而这些刑事案件绝大部分与大学生心里健康因素有关。如2007年5月31日,徐州矿业大学发生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仅是因为小事报复;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事件”更是因为主犯有严重的人格障碍。
3.3 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退学休学人员增多
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等情绪会使大学生反映迟钝,智力下降,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退学。据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反应,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大学生因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
大一新生脱离了繁重的高中生活来到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生活环境的变迁,而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他们多数是家里宝贝,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生活处理能力差,自我意识较强,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来到高校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很优秀,有些人会从心理上失去优越感,失落感油然而生,生活上的不能自顾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使他们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4.2 个性缺陷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直接联系。性格内向、斤斤计较、孤僻封闭、自卑忧郁、急躁冲动的人较性格乐观开朗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大学生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否则很容易派生自卑、忧郁等心理疾病,并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在集体环境中被孤立。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4.3 恋爱产生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对现在来说并不奇怪,而对于所谓"恋爱季节"要正确引导,否则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恋爱失败当事人自尊和情感都大受伤害,没有正确引导有人可能会对生活、对人生感到绝望,失恋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悲观、空虚、悔恨、厌世以及夜不安寝、食不甘味,还有的表现为颓废、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一大因素。 4.4 社会环境导致求职就业压力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大学生也一改过去的分配工作而出现就业难问题。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尽可能的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又不能及时排除这些超负荷学习引起的压力,很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5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5.1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就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适合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患于未然,关注学生安全,确保学生健康、顺利成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拥有积极观念的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也能自如面对压力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挑战能用积极心态来面对和解决。
5.2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要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应完善适应高校学生特点的“五级联动、五级防护”预防与干预体系,通过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有关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争取在可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进行五级防护干预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二是进一步丰富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如扬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了“驱除哀伤情绪,展现快乐自我”的心理活动,以免费心理咨询、心理游戏以及发放心理健康小贴士等形式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问题;扬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了“驱除哀伤情绪,展现快乐自我”的心理活动,以免费心理咨询、心理游戏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问题。三是建立全新模式的心里健康教育网站,如中南大学学生组成的“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网站内容遍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学生喜欢。
5.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不仅是心理咨询、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的问题,应该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培训,每个老师都应是心理辅导老师,最起码要学会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能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和组织工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6 结束语
如上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对于心理问题产生的恶果更是不容小觑,面对此种情形,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发现心理疾病的给予正确引导使其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同时更应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工作,从根源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2年第10期
[2]王鸣柳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举措的研究 硕士论文 2012 [3]肖丹丹 白云霞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