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结构调整压力下和国家较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出口市场变化、融资需求等成为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为此,平安证券在2011年7月下旬对温州和义乌这两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城市进行了重点调研。
中小企业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持续加大
接受调研的企业界和商会的人士均表示,当前温州企业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远大于融资困难带来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传统出口品市场萎缩和我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企业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增长瓶颈。2011年,中央实行更加严格的数量型金融调控、银行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也成为加剧当前企业结构性调整压力的短期因素。
成本上升和需求增长放缓使企业生存问题凸显
温州的产业结构有两个特点: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型企业构成经济主体;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聚集。传统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和渠道建设滞后,出口转内销渠道不足,短期内产业提升困难,使得企业利润率逐步下滑。传统企业的利润率由金融危机前的8%~12%,已经下降至目前的平均3%左右。
成本上升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首先是严格的资源约束影响企业发展。一是土地稀缺,政府规划通过填海造陆等方式来增加土地供应,第一期大约10多万亩,工业用地价格高达200万元/亩左右的水平。二是人才缺乏,由于温州不是中心城市,但房价高企、中小企业居多,本地人才缺乏,外部人才不愿流入,极大限制了产业升级。三是电荒,目前单月工业用电缺口达到60万千瓦左右,供电局采取每3天停1天,或每天停3小时等方式对企业用电实行限制,很多企业不得已自购柴油机发电,用电成本是电网供电的3倍,对企业当前的产量和成本直接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是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招工困难。劳动力成本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上涨,2011年春节至今平均薪资水平已至少上调30%左右,目前最普通的工人月工资已经不低于1500元,员工对薪资水平的心理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同质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温州地区企业招工困难现象也较严重,全市企业劳工缺口已达到30万~60万人,传统轻工产业员工流失率较高。
再次是融资成本上升。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温州9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95%以上的微小企业没有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大都以自有资金为主,以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的民间融资为辅。但由于201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的收紧银根、资金紧张,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大幅攀升,亦导致民间融资成本快速抬高,成为加剧企业困难的主要短期因素。
最后是税负繁重。税务部门每年都要完成税收收入增长的既定目标,因此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每年都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收,企业税负繁重。
海外市场萎缩导致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海外市场的收缩,使外向型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也因此而出现了一些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的情况。以金属外壳打火机为例,温州本地打火机企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金融危机后,打火机出口市场明显萎缩,欧洲市场萎缩了近60%。温州本地打火机企业数量亦由原先的500多家锐减至现在的100多家。大量经营能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倒闭。某大型打火机企业当前产量也锐减了60%。
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遇到的困难是市场萎缩、订单骤然减少、被迫停工,而现在的情况则是订单丰富,但是企业不敢接单,越大越长的订单越不敢接。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未来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成本提升幅度的预期仍不明确。
在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研中,商城集团表示,尽管2011年上半年商城总体资金流量增长了23%,但资金的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成交总额也有所萎缩。从义乌小商品指数看,总景气指数在2011年7月有所回升,但市场信心指数处于低位;大部分商品分类景气指数在2011年二季度以后都有所回落,总体景气状况较好的产品类别是电子电器和工艺品。目前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在上升,一方面欧洲各种反倾销和提高壁垒的手段层出不穷,将加大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状况也比较紧,影响交易的活跃程度。因此,景气指数有可能持续低位波动。
企业存在关闭停产现象,但真正意义上的倒闭潮并未出现
温州现在中小企业粗略估算也有14万多家(不包含个体工商户),媒体报道中20%以上企业倒闭的说法有悖事实。很多企业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倒闭,而是因为淡季生意清淡而进行暂时的季节性关闭、报停。也有企业在成本上升、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停产歇业,留存资本实力,避免亏损,等待新的机会。但是在2011年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下,部分行业比如打火机、不锈钢、合成革等经营比较困难却是事实,因此,如果说这些经营特别困难的行业内的小企业有20%倒闭或许还有些可能性。而根据对行业商会、企业管理层等的调研,目前温州本地的服装、电器等行业的企业订单、生产及用工状况都还不错。
我们认为,当前一些温州企业停产歇业并不完全是处于倒闭清盘边缘,而是保全资本、保留抵押物的权宜之计。统计数据显示,随着2010年宏观货币政策紧缩性调整,温州信贷增速明显下滑;而同年從下半年开始,温州的存款增速持续提升,其提升的幅度和持续性都远超浙江全省。至少可以证明:第一,温州的资本有相当部分持续流入银行,企业目前倾向于保留现金。第二,由于投资方向尚不明确,以及市场和成本变化的不确定性较高,资金选择了更高的安全边际。
当前融资成本大幅提高
银行信贷成本大幅提高,企业长期发展资金不足
2011年1~7月,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根据估算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金融机构流动性约2.2万亿元,同时央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规模进行严格管理,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4.17万亿元,广义货币的增速为15.9%,无论从新增绝对规模还是同比增速来看,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综合来看,在管理层强有力对冲流动性和严控放贷规模下,银行流动性趋紧,这无形中增加银行惜贷情绪,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依旧旺盛,资金供需不平衡推高中小企业信贷成本。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在温州地区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上升到月息1.1%~1.2%,如果计入费用等,实际成本会更高。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提高也间接推高了温州地区民间借贷的成本,根据受访企业家介绍,当前民间借贷成本高于2009年的水平。
根据调研中与企业家、商会领导的交流,可以了解到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面有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结构性稀缺,企业家们反映部分优质的企业资金面情况相对乐观,从银行获得资金相对容易,而多数需要资金发展的企业由于自身资质、管理上的缺陷,或者是缺少必要抵押担保资产而无法从银行得到所需资金。二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不够,除了银行信贷的资金来源外,中小企业几乎不能进行直接融资,比如,上市过程漫长且手续繁琐、中小企业不能发行债券、企业股权投资的发展也举步维艰。三是民间借贷行为多为短期行为,资金也多为拆借的用途,因为成本过高(即使小额贷款的年利率也达20%),企业无法使用民间借贷的资金来进行发展。显然,目前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以外,十分有限。
民间融资活跃,长期风险堪忧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温州有担保公司约270家,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且正常经营的约有40~50家。另外还有小额贷款公司约23家,单个公司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左右。由于温州民间借贷的历史较悠久,资金雄厚,民间融资活动活跃,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补充。
如前文所述,由于2011年银根紧缩,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出现上行。但是由于民间借贷资金主要为短期或超短期借贷(根据了解的情况长的大约在3个月左右,短的只有1~2天),主要用于资金拆借,因此短期内借款者压款风险有限。但是企业家普遍反映如果当前从紧的信贷政策长时间持续,银行逐步回收已放出的贷款,风险聚集,则可能会出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企业应对发展和融资困局之策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经营出现各种困难,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但我们访谈的各主体均表示温州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尚存比较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促进结构调整:
一是制造业基础较好,上下游及物流等配套完善。经过长期的产业发展与积累,在温州本地形成了多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紧密,互补性强;同时形成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在乐清市柳市镇等企业集中地,通过公路运输甚至可以到达到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这也是大部分发展同类产业的地区无法比拟的。
二是金融市场发达。目前全市共有担保公司27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到2011年底预计将达到30家。同时民间资金雄厚,民间借贷活跃,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在短期资金紧缺、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时提供资金来源。
三是商会力量强大。目前国内共有192个温州商会,国外还有100多个,商会在获取信息、居中联系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产业转移及发展多元业务
整体上看,由于温州的产业多为包含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向型程度较高,目前还看不出明确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家们也基本上是抱着摸索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讨论多年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解决方案的课题。目前来看,主要有两个正在努力的方向:
一是对外投资,包括部分产业转移。据统计,温州每年对外投资的企业不少于1000家,同时受本地各方面成本较高、电力供应偏紧、环评标准严厉等综合因素,部分企业也向外转移。
二是发展多元业务,转战金融、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目前制造业利润微薄,多数企业家表示眼前单纯经营制造业肯定无法维持,有实力的企业家往往会涉足地产、证券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兴产业等多个产业,力图分散风险,保持资本的整体回报率。
积极应对资金困局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企业家反映2011年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较难,造成“难”的原因主要有:中央政策从紧的宏观因素和银行自身业务设置不足的操作因素。针对这个困局,温州企业家、商会另寻对策:
一是发挥商会作用,以商会为主体与银行开展授信贷款业务,为商会下的协会企业争取资金来源。据我们了解,2011年6月,工商银行与温州服装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商会会员企业提供50亿元综合授信贷款,另外交通银行云南分行也与昆明温州总商会签订了30亿元的整体授信贷款协议。
二是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从我们走访的小额贷款公司来看,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贷出的50万元以下的贷款总规模要占公司放贷总规模的70%,并把小额贷款的放贷和风险控制纳入职员的考核,可见未来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主体将主要是为微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是多单位联手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日前,由浙江中安担保集团、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建行浙江省分行、全球网四方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政府、银行、网络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全国性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法。
结语
短短几天的调研使我们对微观层面的结构调整压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们对宏观经济增长前景增加了一份信心。下面是我们的一点心得和管見:
第一,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各类资源成本都不再便宜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整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转移,这样的结构调整压力要远大于短期资金短缺带来的困难。
第二,温州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不是朝夕形成的,也不是朝夕能够解决的,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投资方向转变,甚至是传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都足以让我们相信,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假以时间,市场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向着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三,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所以民间融资活动是温州中小企业重要而正常的资金补充来源,即使银行不缺钱,温州的民间融资活动也不会停止。关键在于引导和监管民间的金融活动,在于金融创新,使民间资本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现有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不足以解决问题。
第四,温州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当前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选择关门停业,实则是为了保全资本,保留可抵押物,以等待或寻找更好的机会。在这样的选择下,需求放缓、增长放缓是必然的,但不会消失,这与2008~2009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第五,由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状况推及宏观经济,我们认为,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宏观产业调整,而是微观层面大量的中小企业面对变化所做的调整。至少我们可以判断,目前的调整是全国性的、大面积的调整,因此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持续相当时间,但它的意义是积极的,不会带来增长的大幅滑坡。
(作者单位:平安证券研究所)
中小企业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持续加大
接受调研的企业界和商会的人士均表示,当前温州企业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远大于融资困难带来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传统出口品市场萎缩和我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企业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增长瓶颈。2011年,中央实行更加严格的数量型金融调控、银行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也成为加剧当前企业结构性调整压力的短期因素。
成本上升和需求增长放缓使企业生存问题凸显
温州的产业结构有两个特点: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型企业构成经济主体;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聚集。传统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和渠道建设滞后,出口转内销渠道不足,短期内产业提升困难,使得企业利润率逐步下滑。传统企业的利润率由金融危机前的8%~12%,已经下降至目前的平均3%左右。
成本上升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首先是严格的资源约束影响企业发展。一是土地稀缺,政府规划通过填海造陆等方式来增加土地供应,第一期大约10多万亩,工业用地价格高达200万元/亩左右的水平。二是人才缺乏,由于温州不是中心城市,但房价高企、中小企业居多,本地人才缺乏,外部人才不愿流入,极大限制了产业升级。三是电荒,目前单月工业用电缺口达到60万千瓦左右,供电局采取每3天停1天,或每天停3小时等方式对企业用电实行限制,很多企业不得已自购柴油机发电,用电成本是电网供电的3倍,对企业当前的产量和成本直接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是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招工困难。劳动力成本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上涨,2011年春节至今平均薪资水平已至少上调30%左右,目前最普通的工人月工资已经不低于1500元,员工对薪资水平的心理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同质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温州地区企业招工困难现象也较严重,全市企业劳工缺口已达到30万~60万人,传统轻工产业员工流失率较高。
再次是融资成本上升。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温州9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95%以上的微小企业没有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大都以自有资金为主,以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的民间融资为辅。但由于201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的收紧银根、资金紧张,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大幅攀升,亦导致民间融资成本快速抬高,成为加剧企业困难的主要短期因素。
最后是税负繁重。税务部门每年都要完成税收收入增长的既定目标,因此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每年都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收,企业税负繁重。
海外市场萎缩导致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海外市场的收缩,使外向型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也因此而出现了一些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的情况。以金属外壳打火机为例,温州本地打火机企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金融危机后,打火机出口市场明显萎缩,欧洲市场萎缩了近60%。温州本地打火机企业数量亦由原先的500多家锐减至现在的100多家。大量经营能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倒闭。某大型打火机企业当前产量也锐减了60%。
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遇到的困难是市场萎缩、订单骤然减少、被迫停工,而现在的情况则是订单丰富,但是企业不敢接单,越大越长的订单越不敢接。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未来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成本提升幅度的预期仍不明确。
在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研中,商城集团表示,尽管2011年上半年商城总体资金流量增长了23%,但资金的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成交总额也有所萎缩。从义乌小商品指数看,总景气指数在2011年7月有所回升,但市场信心指数处于低位;大部分商品分类景气指数在2011年二季度以后都有所回落,总体景气状况较好的产品类别是电子电器和工艺品。目前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在上升,一方面欧洲各种反倾销和提高壁垒的手段层出不穷,将加大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状况也比较紧,影响交易的活跃程度。因此,景气指数有可能持续低位波动。
企业存在关闭停产现象,但真正意义上的倒闭潮并未出现
温州现在中小企业粗略估算也有14万多家(不包含个体工商户),媒体报道中20%以上企业倒闭的说法有悖事实。很多企业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倒闭,而是因为淡季生意清淡而进行暂时的季节性关闭、报停。也有企业在成本上升、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停产歇业,留存资本实力,避免亏损,等待新的机会。但是在2011年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下,部分行业比如打火机、不锈钢、合成革等经营比较困难却是事实,因此,如果说这些经营特别困难的行业内的小企业有20%倒闭或许还有些可能性。而根据对行业商会、企业管理层等的调研,目前温州本地的服装、电器等行业的企业订单、生产及用工状况都还不错。
我们认为,当前一些温州企业停产歇业并不完全是处于倒闭清盘边缘,而是保全资本、保留抵押物的权宜之计。统计数据显示,随着2010年宏观货币政策紧缩性调整,温州信贷增速明显下滑;而同年從下半年开始,温州的存款增速持续提升,其提升的幅度和持续性都远超浙江全省。至少可以证明:第一,温州的资本有相当部分持续流入银行,企业目前倾向于保留现金。第二,由于投资方向尚不明确,以及市场和成本变化的不确定性较高,资金选择了更高的安全边际。
当前融资成本大幅提高
银行信贷成本大幅提高,企业长期发展资金不足
2011年1~7月,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根据估算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金融机构流动性约2.2万亿元,同时央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规模进行严格管理,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4.17万亿元,广义货币的增速为15.9%,无论从新增绝对规模还是同比增速来看,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综合来看,在管理层强有力对冲流动性和严控放贷规模下,银行流动性趋紧,这无形中增加银行惜贷情绪,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依旧旺盛,资金供需不平衡推高中小企业信贷成本。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在温州地区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上升到月息1.1%~1.2%,如果计入费用等,实际成本会更高。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提高也间接推高了温州地区民间借贷的成本,根据受访企业家介绍,当前民间借贷成本高于2009年的水平。
根据调研中与企业家、商会领导的交流,可以了解到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面有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结构性稀缺,企业家们反映部分优质的企业资金面情况相对乐观,从银行获得资金相对容易,而多数需要资金发展的企业由于自身资质、管理上的缺陷,或者是缺少必要抵押担保资产而无法从银行得到所需资金。二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不够,除了银行信贷的资金来源外,中小企业几乎不能进行直接融资,比如,上市过程漫长且手续繁琐、中小企业不能发行债券、企业股权投资的发展也举步维艰。三是民间借贷行为多为短期行为,资金也多为拆借的用途,因为成本过高(即使小额贷款的年利率也达20%),企业无法使用民间借贷的资金来进行发展。显然,目前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以外,十分有限。
民间融资活跃,长期风险堪忧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温州有担保公司约270家,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且正常经营的约有40~50家。另外还有小额贷款公司约23家,单个公司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左右。由于温州民间借贷的历史较悠久,资金雄厚,民间融资活动活跃,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补充。
如前文所述,由于2011年银根紧缩,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出现上行。但是由于民间借贷资金主要为短期或超短期借贷(根据了解的情况长的大约在3个月左右,短的只有1~2天),主要用于资金拆借,因此短期内借款者压款风险有限。但是企业家普遍反映如果当前从紧的信贷政策长时间持续,银行逐步回收已放出的贷款,风险聚集,则可能会出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企业应对发展和融资困局之策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经营出现各种困难,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但我们访谈的各主体均表示温州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尚存比较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促进结构调整:
一是制造业基础较好,上下游及物流等配套完善。经过长期的产业发展与积累,在温州本地形成了多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紧密,互补性强;同时形成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在乐清市柳市镇等企业集中地,通过公路运输甚至可以到达到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这也是大部分发展同类产业的地区无法比拟的。
二是金融市场发达。目前全市共有担保公司27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到2011年底预计将达到30家。同时民间资金雄厚,民间借贷活跃,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在短期资金紧缺、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时提供资金来源。
三是商会力量强大。目前国内共有192个温州商会,国外还有100多个,商会在获取信息、居中联系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产业转移及发展多元业务
整体上看,由于温州的产业多为包含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向型程度较高,目前还看不出明确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家们也基本上是抱着摸索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讨论多年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解决方案的课题。目前来看,主要有两个正在努力的方向:
一是对外投资,包括部分产业转移。据统计,温州每年对外投资的企业不少于1000家,同时受本地各方面成本较高、电力供应偏紧、环评标准严厉等综合因素,部分企业也向外转移。
二是发展多元业务,转战金融、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目前制造业利润微薄,多数企业家表示眼前单纯经营制造业肯定无法维持,有实力的企业家往往会涉足地产、证券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兴产业等多个产业,力图分散风险,保持资本的整体回报率。
积极应对资金困局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企业家反映2011年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较难,造成“难”的原因主要有:中央政策从紧的宏观因素和银行自身业务设置不足的操作因素。针对这个困局,温州企业家、商会另寻对策:
一是发挥商会作用,以商会为主体与银行开展授信贷款业务,为商会下的协会企业争取资金来源。据我们了解,2011年6月,工商银行与温州服装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商会会员企业提供50亿元综合授信贷款,另外交通银行云南分行也与昆明温州总商会签订了30亿元的整体授信贷款协议。
二是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从我们走访的小额贷款公司来看,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贷出的50万元以下的贷款总规模要占公司放贷总规模的70%,并把小额贷款的放贷和风险控制纳入职员的考核,可见未来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主体将主要是为微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是多单位联手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日前,由浙江中安担保集团、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建行浙江省分行、全球网四方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政府、银行、网络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全国性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法。
结语
短短几天的调研使我们对微观层面的结构调整压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们对宏观经济增长前景增加了一份信心。下面是我们的一点心得和管見:
第一,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各类资源成本都不再便宜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整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转移,这样的结构调整压力要远大于短期资金短缺带来的困难。
第二,温州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不是朝夕形成的,也不是朝夕能够解决的,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投资方向转变,甚至是传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都足以让我们相信,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假以时间,市场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向着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三,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所以民间融资活动是温州中小企业重要而正常的资金补充来源,即使银行不缺钱,温州的民间融资活动也不会停止。关键在于引导和监管民间的金融活动,在于金融创新,使民间资本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现有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不足以解决问题。
第四,温州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当前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选择关门停业,实则是为了保全资本,保留可抵押物,以等待或寻找更好的机会。在这样的选择下,需求放缓、增长放缓是必然的,但不会消失,这与2008~2009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第五,由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状况推及宏观经济,我们认为,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宏观产业调整,而是微观层面大量的中小企业面对变化所做的调整。至少我们可以判断,目前的调整是全国性的、大面积的调整,因此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持续相当时间,但它的意义是积极的,不会带来增长的大幅滑坡。
(作者单位:平安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