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秘密召见
我因为在一家杂志主持心理咨询专栏,在部分读者和熟人中浪得虚名。除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有一些成人喜欢找我聊聊。
去年夏季的一个礼拜天,熟人小彭来找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我说:我很忙,不去行不行?他说:你知道要见的人是谁吗?随后,附耳告诉了我一个名字——吓了我一跳,这个名字市里的报纸、电视上常见到。
我在一家上档次的酒店见到了他,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笑容,只是白净的面皮透点黄——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气色不太好。
桌上餐具早已摆好,就等我入席。也没外人,他和哉、小彭、司机四人而已。今天他表现得特随和、特亲切,甚至还有点幽默。他指着我对小彭笑道:“一看就知道是个搞学问的人,看来我要称老师了。”我忙不迭地称不敢、不敢。
坦诚相见
饭后,小彭安排我们在一家星级宾馆。知道我们要谈事,小彭和司机都回避了。
“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工作一忙,尤其是讲话的时候,稍一紧张,马上就感到心脏不行,人发瘫。但去医院查,什么问题没有。医院估计是心理上的问题。”他像平素作报告似的,不紧不慢地道。 “您可以去脑科医院查查,那里的心理门诊有检测仪器。”我说。
“那儿熟人多,我不想造成误会。”他不高兴地瞥了我一眼。
我自知失言。在我所在的这座城市,看心理门诊跟“精神病”是同义语,不便告人,这点道理我早该明白。我赶紧转移话题,问:“您有没有受过什么暗示?关于心脏方面。”
他不假思索地说:“有的,前年检查身体时,医生指着x光照片说我心脏上有块黑斑,把我吓得不轻。后来才弄清是冲洗照片的问题。”
“您患了疑病症,”尽管我和他说话字斟句酌,但不得不坦诚相告。
“您心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您潜意识中投下了我心脏有问题的阴影,一遇外界诱发因素,你就会有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的感觉。” “这么说,我的病多数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他可能觉得,患疑病症总比心脏真有病好些,颇感欣慰。
“这种病能不能——”他做了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根除?”
“那要兵分两路,一是放松、减压,避开诱发因素;二是消除潜意识中的阴影……”
童年寻根
弗洛伊德博士说,每一种心理症结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我想,领导可能也是这样吧。
从他随意的谈话及回忆的碎片中,我得知他童年的一些情况。
他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父亲,是个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井井有条的严父。“他哪怕出门两天,家里的沙发、桌椅都耍用报纸遮好——怕落上灰!”领导笑着回忆。 “那时我家就住在银行大院内,为安全起见,一到晚上就大门紧锁,我童年的夜晚几乎都是在铁门内度过的。”
这样的严父,这样的童年造就了他内向、孤独却又执拗、追求完美的性格。
“您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叹息道, “您就像一台高精密的天平,外界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您内心的紧张和烦躁。”
“你说得有道理,我的确有吹毛求疵的习惯。买件家用电器我偏要从国外带回来的原装货才放心:有时说出一句话,事后老反复琢磨,这话会不会有什么不妥。”他说。
“由于苛求完美,您就容易自责,对自己太苛刻,在过分谨慎和草率决定间摇摆不定,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极端紧张和焦虑之中,当内心不堪重负时,就以疑病症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说。
他若有所悟地颔首。
恋母情结
领导心情好时,戏称我是他的“神父”。他把我当成了安全、合适的倾诉对象,很多跟夫人不讲的话都跟我说,包括“绝对隐私”。
领导其实不老,四十过半,正值虎狼之年。生活中自然也有几位红颜知己,我都逐一见过。令我感到有趣的是,她们都在35岁往上,这是他的偏好。年轻貌美的姑娘对他似乎不构成诱惑。一次酒宴上,我亲见一位美艳的女秘书向他频频出击,但犹如子弹打在岩壁上。
他钟爱那种一言一行都顺从他意,时时处处对他呵护备至的成年妇人——像慈爱的母亲疼爱任性的儿子。
不论是在餐桌,还是卧室里,他习惯于女人主动热情,颠倒阴阳。
“我喜欢‘不劳而获’!”他被自己的幽默弄得先笑起来。
都市菩提
综上所述,领导的疑病症乃童年的经验、个体特质、仕途的压力、医生的暗示等多重因素所致。
以他目前的情况,劝他淡泊名利得失随缘是听不进的:若劝他改变生活方式,变谨小慎微为落拓:或许能治好他的病,却送了他的“命”——政治生命。鉴于他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领悟水平,我主要采用认知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节。
弗洛伊德最重大的发现是——导致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畏惧了解自己:自己的情绪、冲动、记忆、能力、潜能以及自己命运的知识。为此,他喊出了“认识导致转变,真理使您自由”的治疗箴言。
在历时数月不定期的谈话中,我像个耐心的考古学者,不厌其烦地向他阐释童年的创伤、人格的缺陷、情感的误区,引导他迈出心灵的囹圄。果不其然, “我们充分而完善地认识了的地方,适宜的行动就自动地和反身式地随之而来了。接着,就没有矛盾地、完全自发地做出了选择”。现在他不用服用任何药物,也能“日理万机”,正常主持会议了。
我因为在一家杂志主持心理咨询专栏,在部分读者和熟人中浪得虚名。除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有一些成人喜欢找我聊聊。
去年夏季的一个礼拜天,熟人小彭来找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我说:我很忙,不去行不行?他说:你知道要见的人是谁吗?随后,附耳告诉了我一个名字——吓了我一跳,这个名字市里的报纸、电视上常见到。
我在一家上档次的酒店见到了他,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笑容,只是白净的面皮透点黄——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气色不太好。
桌上餐具早已摆好,就等我入席。也没外人,他和哉、小彭、司机四人而已。今天他表现得特随和、特亲切,甚至还有点幽默。他指着我对小彭笑道:“一看就知道是个搞学问的人,看来我要称老师了。”我忙不迭地称不敢、不敢。
坦诚相见
饭后,小彭安排我们在一家星级宾馆。知道我们要谈事,小彭和司机都回避了。
“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工作一忙,尤其是讲话的时候,稍一紧张,马上就感到心脏不行,人发瘫。但去医院查,什么问题没有。医院估计是心理上的问题。”他像平素作报告似的,不紧不慢地道。 “您可以去脑科医院查查,那里的心理门诊有检测仪器。”我说。
“那儿熟人多,我不想造成误会。”他不高兴地瞥了我一眼。
我自知失言。在我所在的这座城市,看心理门诊跟“精神病”是同义语,不便告人,这点道理我早该明白。我赶紧转移话题,问:“您有没有受过什么暗示?关于心脏方面。”
他不假思索地说:“有的,前年检查身体时,医生指着x光照片说我心脏上有块黑斑,把我吓得不轻。后来才弄清是冲洗照片的问题。”
“您患了疑病症,”尽管我和他说话字斟句酌,但不得不坦诚相告。
“您心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您潜意识中投下了我心脏有问题的阴影,一遇外界诱发因素,你就会有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的感觉。” “这么说,我的病多数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他可能觉得,患疑病症总比心脏真有病好些,颇感欣慰。
“这种病能不能——”他做了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根除?”
“那要兵分两路,一是放松、减压,避开诱发因素;二是消除潜意识中的阴影……”
童年寻根
弗洛伊德博士说,每一种心理症结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我想,领导可能也是这样吧。
从他随意的谈话及回忆的碎片中,我得知他童年的一些情况。
他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父亲,是个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井井有条的严父。“他哪怕出门两天,家里的沙发、桌椅都耍用报纸遮好——怕落上灰!”领导笑着回忆。 “那时我家就住在银行大院内,为安全起见,一到晚上就大门紧锁,我童年的夜晚几乎都是在铁门内度过的。”
这样的严父,这样的童年造就了他内向、孤独却又执拗、追求完美的性格。
“您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叹息道, “您就像一台高精密的天平,外界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您内心的紧张和烦躁。”
“你说得有道理,我的确有吹毛求疵的习惯。买件家用电器我偏要从国外带回来的原装货才放心:有时说出一句话,事后老反复琢磨,这话会不会有什么不妥。”他说。
“由于苛求完美,您就容易自责,对自己太苛刻,在过分谨慎和草率决定间摇摆不定,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极端紧张和焦虑之中,当内心不堪重负时,就以疑病症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说。
他若有所悟地颔首。
恋母情结
领导心情好时,戏称我是他的“神父”。他把我当成了安全、合适的倾诉对象,很多跟夫人不讲的话都跟我说,包括“绝对隐私”。
领导其实不老,四十过半,正值虎狼之年。生活中自然也有几位红颜知己,我都逐一见过。令我感到有趣的是,她们都在35岁往上,这是他的偏好。年轻貌美的姑娘对他似乎不构成诱惑。一次酒宴上,我亲见一位美艳的女秘书向他频频出击,但犹如子弹打在岩壁上。
他钟爱那种一言一行都顺从他意,时时处处对他呵护备至的成年妇人——像慈爱的母亲疼爱任性的儿子。
不论是在餐桌,还是卧室里,他习惯于女人主动热情,颠倒阴阳。
“我喜欢‘不劳而获’!”他被自己的幽默弄得先笑起来。
都市菩提
综上所述,领导的疑病症乃童年的经验、个体特质、仕途的压力、医生的暗示等多重因素所致。
以他目前的情况,劝他淡泊名利得失随缘是听不进的:若劝他改变生活方式,变谨小慎微为落拓:或许能治好他的病,却送了他的“命”——政治生命。鉴于他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领悟水平,我主要采用认知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节。
弗洛伊德最重大的发现是——导致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畏惧了解自己:自己的情绪、冲动、记忆、能力、潜能以及自己命运的知识。为此,他喊出了“认识导致转变,真理使您自由”的治疗箴言。
在历时数月不定期的谈话中,我像个耐心的考古学者,不厌其烦地向他阐释童年的创伤、人格的缺陷、情感的误区,引导他迈出心灵的囹圄。果不其然, “我们充分而完善地认识了的地方,适宜的行动就自动地和反身式地随之而来了。接着,就没有矛盾地、完全自发地做出了选择”。现在他不用服用任何药物,也能“日理万机”,正常主持会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