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灌输式教育仍占主要地位,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小学的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为主。要实现创新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课堂教育模式,构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助互助,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性,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由“教为主导”转变为“学为主动”,从教师的“自我表现型”转化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型”,把学生的维持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教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创造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探索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求异意识,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引导学生创新
教师们一般都认为遵守纪律、循规蹈矩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时逾常规,荒唐嬉戏的学生都是坏学生。然而据托马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①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②行为时逾常规;③处事带有嬉戏态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循规蹈矩的学生固然是好学生,时逾常规的学生也应当是好学生。因为在他们荒唐的行为中可能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一个儿童没有听从爸爸的话从柄部切苹果,而把苹果横向切开,结果发现了苹果蕴藏着美丽的五角星,让吃了一辈子苹果的爸爸惊奇不已。创造心理学家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学生的创造力,但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力的障碍。因此,对一些时违常规,行为荒唐的学生,只要他们不违反道德,就不应当以过多的成人标准来束缚他,而应当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究上来。
3.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疲劳烦躁,如坐针毡,嫌四十分钟难熬,思维就会处于呆滞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两个“解放”的措施。
3.1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3.2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问就可以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4.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4.1精心设疑,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已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我在教《五彩池》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把课本合上,讲了一个有关五彩池的传说,讲完之后我问学生传说中的地方美丽不美丽?学生回答:“美”,接着又问“我这个传说来自哪篇课文”?我的话刚落音,学生刷地举起手,争相发言。没有预习的学生说,来自神话故事、动画片。预习课文的同学马上反驳,这个传说在13课。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文证实自已的说法的对错。接着我又问,本文写五彩池的奇观怎么开头写一个传说?课堂寂静片刻后,学生纷纷发言,一个说,可以引着你向下读;有的说,为下文打下铺垫;有的说,我读着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开头用传说故事的好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4.2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圖,文字图画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但教师若想真正做到图文的有机统一,还需下一番功夫。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看课本,一边看一边思考,看完课文后,合上课本,仔细回味,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如有条件可简单地画出来,然后再与课文彩图对照。另一种方法与前一种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就是教师一边范读课文,一边给文中难点做些解释,学生不看课文,这样首先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然后对照课文,这两种方法无论是读还是听,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5.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创新
5.1引导学生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教学重视知识的积累,但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专家曾说:“创造就是创造者依其个人的才能,将既有的素材加以重新组合之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合理组合,产生出基于已知,却又超出已知的新知识、新想法、新系统等。
5.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巧设悬念,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研究。如学生提出的是一些“荒唐的、荒谬的”问题,教师可千万不能嘲讽或不屑一顾,而应当积极引导,热情鼓励。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使学生明白任何权威都不可能一切正确,凡事都要想想是否有道理,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在实践中检验。
5.3利用思维冲击法,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思维冲击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暂缓评价,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在教学中需遵循以下原则:①暂缓评价且禁止提出批评意见;②鼓励提出各种改变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如《捞铁牛》一课的教学,在学生知道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现代科技可用哪些方法捞铁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暂缓评价,以使学生改进补充,提出各种想法;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应变、改进、扩大、缩小、替代、重新安排、逆转、合并等思维冲击法的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为主。要实现创新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课堂教育模式,构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助互助,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性,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由“教为主导”转变为“学为主动”,从教师的“自我表现型”转化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型”,把学生的维持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教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创造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探索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求异意识,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引导学生创新
教师们一般都认为遵守纪律、循规蹈矩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时逾常规,荒唐嬉戏的学生都是坏学生。然而据托马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①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②行为时逾常规;③处事带有嬉戏态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循规蹈矩的学生固然是好学生,时逾常规的学生也应当是好学生。因为在他们荒唐的行为中可能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一个儿童没有听从爸爸的话从柄部切苹果,而把苹果横向切开,结果发现了苹果蕴藏着美丽的五角星,让吃了一辈子苹果的爸爸惊奇不已。创造心理学家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学生的创造力,但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力的障碍。因此,对一些时违常规,行为荒唐的学生,只要他们不违反道德,就不应当以过多的成人标准来束缚他,而应当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究上来。
3.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疲劳烦躁,如坐针毡,嫌四十分钟难熬,思维就会处于呆滞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两个“解放”的措施。
3.1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3.2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问就可以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4.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4.1精心设疑,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已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我在教《五彩池》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把课本合上,讲了一个有关五彩池的传说,讲完之后我问学生传说中的地方美丽不美丽?学生回答:“美”,接着又问“我这个传说来自哪篇课文”?我的话刚落音,学生刷地举起手,争相发言。没有预习的学生说,来自神话故事、动画片。预习课文的同学马上反驳,这个传说在13课。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文证实自已的说法的对错。接着我又问,本文写五彩池的奇观怎么开头写一个传说?课堂寂静片刻后,学生纷纷发言,一个说,可以引着你向下读;有的说,为下文打下铺垫;有的说,我读着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开头用传说故事的好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4.2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圖,文字图画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但教师若想真正做到图文的有机统一,还需下一番功夫。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看课本,一边看一边思考,看完课文后,合上课本,仔细回味,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如有条件可简单地画出来,然后再与课文彩图对照。另一种方法与前一种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就是教师一边范读课文,一边给文中难点做些解释,学生不看课文,这样首先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然后对照课文,这两种方法无论是读还是听,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5.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创新
5.1引导学生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教学重视知识的积累,但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专家曾说:“创造就是创造者依其个人的才能,将既有的素材加以重新组合之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合理组合,产生出基于已知,却又超出已知的新知识、新想法、新系统等。
5.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巧设悬念,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研究。如学生提出的是一些“荒唐的、荒谬的”问题,教师可千万不能嘲讽或不屑一顾,而应当积极引导,热情鼓励。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使学生明白任何权威都不可能一切正确,凡事都要想想是否有道理,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在实践中检验。
5.3利用思维冲击法,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思维冲击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暂缓评价,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在教学中需遵循以下原则:①暂缓评价且禁止提出批评意见;②鼓励提出各种改变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如《捞铁牛》一课的教学,在学生知道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现代科技可用哪些方法捞铁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暂缓评价,以使学生改进补充,提出各种想法;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应变、改进、扩大、缩小、替代、重新安排、逆转、合并等思维冲击法的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